第183章 助力国防献技术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大学少年班的学习环境,对于常人而言是压力与荣耀并存的天才集中营,但对于诛兴来说,却如同鱼儿终于游入了期待已久的大海。这里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师资和实验设备,课程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普通院系,同学们也都是万里挑一的聪慧少年。
然而,诛兴依旧显得格格不入,又卓尔不群。
他的格格不入在于,当其他天才还在努力消化教授讲授的前沿知识时,他的思维早已如同脱缰的野马,奔向了更遥远、更未知的领域。
课堂上,他常常会提出一些让教授都需沉吟片刻才能回答、甚至需要查阅资料后才能深入探讨的问题。
他的卓尔不群则在于,那恐怖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近乎本能的融会贯通。
学校图书馆里那些艰深的、布满灰尘的外文专业书籍和过期学术期刊,成了他最好的伙伴。
他像一块永不饱和的海绵,疯狂汲取着关于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的一切知识。
他的生活极其简单,宿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四点一线。
偶尔收到的家信中,父亲诛皎除了关心他的生活,有时也会在信末,看似随意地提及一些“有趣的想法”或是“听说国外某个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方向”。
这些信息,往往只是只言片语,甚至有些模糊。
例如,“……若能将更多晶体管集成于微小芯片,计算能力或可飞跃……”
又如,“……雷达探测,其波束形状与扫描方式,似与信号处理算法息息相关……”
这些话语,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长辈对晚辈的勉励和开阔眼界的闲聊。
但在诛兴那超越了时代局限的大脑里,这些零散的、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某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或者为他正在构想的方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切入角度。
他并不知道父亲这些想法的来源,只当是父亲见识广博,善于思考。
他将这些“灵感”与自己从书本和实验中获取的知识猛烈碰撞、融合,往往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大二那年,学校电子工程系与某个国防相关的研究所,有一个非公开的、小范围的合作课题,旨在尝试改进某种便携式通讯设备中,一个关键滤波电路的性能,以提升抗干扰能力和信号清晰度。
这个课题难度不小,涉及复杂的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元件特性,被作为一项挑战性的任务,公布给了少数几个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少年班的尖子生,鼓励他们尝试。
许多学生看了技术要求后,都觉得无从下手,或者提出的方案改善效果有限。
诛兴却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段时间,他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示波器的荧光屏上,绿色的波形不断跳跃变幻。
桌面上,摊满了写满复杂算式和电路图的草稿纸。
面包板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电阻、电容、晶体管,导线缠绕如同蛛网。
他反复构建模型,仿真测试,调整参数。
有一次,他在调试中遇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结构的滤波器,在特定干扰频段总是存在难以抑制的噪声尖峰。
他苦苦思索了整整两天,几乎茶饭不思。
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对着闪烁的仪器指示灯发呆。
忽然,他脑海中闪过父亲信中曾提到过的“……信号处理算法……”以及在一本影印外文期刊上看到的关于“自适应滤波”的初步概念。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
为什么不跳出纯硬件优化的思路,尝试引入一个简单的、基于模拟电路实现的反馈调节机制?让滤波器本身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干扰特征,微调自身的频率响应?
这个想法,在当时的主流设计思路中,显得颇为异类和新颖。
他立刻激动起来,重新铺开草稿纸,开始疯狂演算。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高窗的灰尘,洒在他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上时,一个结构巧妙、理论上完全可行的新型“自适应模拟滤波电路”设计方案,已然成型!
他利用实验室能找到的元件,连夜搭起了简易电路进行验证。
当示波器上那条原本被噪声干扰得模糊不清的信号波形,随着他引入的反馈机制,逐渐变得清晰、稳定时,诛兴用力挥了一下拳头,瘦削的脸上露出了极度兴奋的笑容。
成功了!
他不仅解决了课题要求的技术指标,其核心设计思想,更是在传统的固定参数滤波器基础上,迈出了走向“智能化”调节的试探性一步,虽然还非常原始简陋,但其蕴含的潜力,不容小觑。
他将自己的设计方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和实物演示效果,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报告,通过指导老师,正式提交给了合作的研究所。
他并不知道这个课题的具体应用背景,只当是一次普通的学术挑战。
然而,这份报告被送到研究所相关专家手中后,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几位资深工程师仔细审阅了诛兴的设计,尤其是那个巧妙的反馈调节机制,虽然实现方式还比较基础,但其思路的独特性和前瞻性,让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在提升现有装备性能,乃至启发下一代抗干扰技术研发方面的潜在价值。
“这个学生了不得啊!这个自适应思路,很有启发性!”
“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动手能力也强,是个好苗子!”
“这项改进,虽然是小环节,但对提升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性,意义重大!”
研究所经过评估,迅速将这项技术革新采纳,并准备应用于相关设备的升级改进中。
同时,他们按照程序,通过学校,对诛兴同学提出了正式的表扬和感谢,并发放了一笔不算丰厚但意义特殊的奖金,表彰他对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
消息传到学校,再次引起了轰动。
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少年班学生,独立完成了一项被国防科研单位采纳并应用的技术革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霸”可以形容了。
诛兴的名字,在有限的圈层内,再次被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当诛皎收到诛兴从学校寄来的、语气平静地叙述此事并附上奖金的信时,他放下信纸,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特区“兴华科技”那片正在平整的土地,脸上露出了深邃而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那颗关于未来的、最重要的棋子,已经开始在命运的棋盘上,展现出他无可替代的价值。
这第一次微不足道的“助力”,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这只羽翼渐丰的科技雏鹰,将携带着更惊人的力量,为这个国家的国防长城,添上一块又一块坚实的砖石。
而这一切,都源于今日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第一次振翅。
http://www.c8e.cc/36278/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