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巨舰归国震寰宇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合约签署,仅仅意味着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如何将这艘没有动力、庞大无比的钢铁舰体,从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船厂,安全、隐秘地运回遥远的东方,成为“北极星”计划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海上拖航,更是一场牵动国际神经、考验智慧与决绝的隐秘行动。

  诛皎坐镇北京,运筹帷幄,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渠道发往前线。

  “启动‘蛟龙归海’预案。”

  首先面临的是路线选择。

  直接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势必暴露在土耳其乃至北约的严密监视之下,风险极高。

  经过反复推演和气象、洋流分析,最终确定了一条极其大胆且迂回的路线:由黑海拖曳至保加利亚某港口进行初步伪装和加固,随后借口“远洋拆解”,申请通过地中海,绕行好望角,横跨整个印度洋,最终经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

  这条路线漫长而充满未知风险,但能最大程度避开敏感区域和直接的政治干扰。

  接下来是拖航准备。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的风阻,对拖轮功率和数量提出了苛刻要求。

  “北极星”团队通过数家不同的海外代理公司,秘密雇佣了来自希腊、荷兰的四艘大马力远洋拖轮,并对其船员进行了严格的背景审查和保密协议约束。

  同时,一支由国内顶尖船舶工程师和焊接技师组成的精干小队,以“设备检修员”的身份,混杂在拖航队伍中,秘密抵达尼古拉耶夫。

  他们的任务是在夜间,利用带来的特种钢材和设备,对舰体关键结构进行紧急加固,特别是对那个巨大的飞行甲板开口进行临时封闭处理,以减小航行中的风浪冲击和结构应力。

  最棘手的问题,来自于那两台尚未安装核燃料,但结构复杂的VM-5型压水反应堆。

  它们的存在,是此行最敏感的“雷区”。

  任何关于“核”的字眼,都足以引爆国际舆论,招致无法预料的干涉。

  诛皎的指令清晰而决绝:“必须确保反应堆舱室完全封闭,对外统一口径,此为‘空壳锅炉装置’,与核无关。所有知情人员,签署最高级别保密协议。”

  在支付了最后一笔“特别费用”后,乌方配合地出具了文件,证明该舰“未装载任何核材料,反应堆为未激活状态”。

  同时,拖航团队准备了详尽的“应急计划”,以应对任何可能的“技术检查”或“环保质询”。

  准备工作在高度紧张和保密中进行了一个多月。

  当一切就绪,在一个浓雾弥漫的黑海清晨,四艘拖轮如同忠诚的工蚁,将粗大的缆绳系上这艘沉睡巨舰的系缆桩。

  低沉的气笛鸣响,打破了船厂的沉寂。

  巨大的锚链在绞盘的轰鸣中被缓缓收起,庞大的舰体,在拖轮的共同努力下,极其缓慢地、一寸寸地离开了它诞生的船坞,开始了它自己都未曾料到的、命运多舛的远航。

  消息无法完全封锁。

  当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拖曳下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还是引起了沿岸国家的侧目和一些国际媒体的猜测。

  但在“太平洋世纪”公司提前准备好的、天衣无缝的“赴亚洲拆解”文件面前,在各方“润滑剂”的作用下,加之其确实毫无动力且外观破败,并未引起最高级别的警觉。

  真正的考验在大洋之上。

  印度洋的狂风巨浪,是好望角航线永恒的噩梦。

  一次特大气旋过境时,连接主拖缆的钢缆在狂风巨浪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一度出现崩裂的险情。

  随船的工程师小队冒着被巨浪卷入大海的危险,在甲板上匍匐前进,进行紧急加固作业,奋战十几个小时,才勉强稳住局势。

  一路上,他们遭遇过不明国籍飞机的低空盘旋侦察,遇到过伪装成渔船的窥探,甚至有一次,两艘某国海军的巡逻艇以“怀疑运送违禁品”为由要求登船检查。

  危急关头,拖轮船长按照预定方案,一面严词拒绝,强调这是商业拖航,受国际法保护,一面将事先准备好的、厚厚的“通关文书”(美金)通过小艇送了过去。

  巡逻艇在原地徘徊许久,最终掉头离开。

  每一次化险为夷,背后都是北京指挥部的不眠之夜和前线人员的机智勇敢。

  历经近四个月的漫长、艰难甚至可以说是险象环生的航程,这支特殊的船队,终于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了中国的南海。

  当舰队的轮廓出现在南海某预定海域的地平线上时,几艘早已在此等候的、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海军拖轮和保障船,迅速迎了上去。

  双方没有过多的交流,默契地进行交接。

  看着那艘饱经风霜、却依然能感受到其磅礴气势的钢铁舰体,在海军拖轮的引导下,缓缓驶向某个守卫森严的军港,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北极星”成员,无论是前线的周正阳、李文,还是后方的工程师、水手,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他们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数日后,一份绝密报告呈送到了最高层的案头。

  报告中详细记录了获取“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舰体及部分关键图纸的过程,并附带了初步的技术评估。

  评估认为,该舰体虽未完工,但其结构设计、钢材工艺、舱室布局等,对于正在摸索大型水面舰艇设计的国家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参考价值,至少能节省十年以上的研发时间,避免无数弯路和陷阱!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抚摸着报告,手微微颤抖,对身边的同僚感慨道。

  “此功,不下于当年搞出那声巨响啊!这是给我们送来了一个最好的老师!”

  消息以绝密等级反馈回诛皎这里。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没有任何公开的表彰。

  但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只有寥寥数语,却盖着最高级别印章的感谢信。

  信中写道:“辛苦了。国家与人民,会记住这一切。”

  诛皎将这封信小心地收藏起来,心中充满了平静的满足。

  巨舰归国,虽未公开,却已在内圈层引起了巨大震动。

  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将深远地影响未来数十年的海洋格局。

  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蓝水海军梦想,因为这艘远道而来的“废铁”,而拥有了最坚实、最珍贵的基石。

  他,诛皎,以商人之身,行国士之事,再次于无声处,听惊雷。
  http://www.c8e.cc/36278/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