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名声在外引关注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诛家合作社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悦的丰收季节。
打谷场上,堆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和麦粒,如同座座小山。
社员们挥舞着连枷,吆喝着号子,脸上洋溢着汗水与笑容,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特有的醉人芬芳。
合作社的猪圈里,肥猪哼哼;鸡舍旁,鸡蛋成筐;仓库里,编织品和粗布码放整齐。
这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本就引人注目。
加之合作社连续两年产量和收入大幅增长,社员分红远超周边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家镇诛家合作社”这个名字,逐渐传出了百家镇,甚至传到了县里、地区。
最先闻风而来的,是县报社的记者。
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合作社门口,下来一位戴着眼镜、背着相机的年轻记者和一位干部模样的陪同人员。
老社长和诛皎闻讯赶来接待。
记者同志扶了扶眼镜,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打谷场面,看着社员们红润的脸庞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眼中闪过惊讶和兴奋。
他拿出笔记本,迫不及待地开始采访。
“老社长,诛副社长,听说你们合作社这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很快,社员收入也提高了很多,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做到的吗?”记者开门见山。
老社长呵呵一笑,习惯性地看向诛皎。
诛皎上前一步,语气谦逊而诚恳:“记者同志,我们合作社能有点成绩,首先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给了我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正确方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我们实行了民主管理,建立了简单的成本核算和劳动定额制度,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然就能把地种好,把副业搞好。”
他绝口不提任何关于“特殊种子”、“优化种苗”的事情,将所有成绩都归结于政策、集体和科学管理。
记者一边飞快记录,一边追问:“听说你们在科学种田和副业经营上很有办法,能具体说说吗?”
诛皎从容应答,说的都是符合当前认知和推广条件的经验:“科学种田方面,我们主要是抓了选种、积肥、合理密植和病虫害防治。副业方面,我们根据本地条件,发展了养猪、养鸡鸭和编织,注意科学喂养,统一销售。”
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打谷场、猪圈、鸡舍和编织组。
记者看到那些颗粒饱满的粮食,膘肥体壮的猪羊,以及质量上乘的副业产品,连连点头,手中的相机咔嚓作响,记录下这充满希望的画面。
“诛副社长真是年轻有为啊!”记者由衷地赞叹。
诛皎连忙摆手:“记者同志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合作社的成绩,是全体社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上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
他的低调和务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县报记者刚走没两天,又一拨客人到了。
这次是来自邻县几个合作社的干部,由他们县的农业干部带队,特意前来“取经”。
他们实地看了诛家合作社的田地、牲畜和副业,详细询问了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
看到诛家合作社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账本上清晰的记录,以及社员们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这些外地干部们深受震撼。
“老哥,你们这合作社,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一位外地社长握着老社长的手,激动地说,“我们那边条件差不多,可产量和收入就差远了!看来关键还是在管理和魄力上啊!”
老社长依旧是那套说辞,将功劳归于政策和集体,并特意指着诛皎说:“这是我们社的副社长诛皎同志,年轻人有文化,肯钻研,很多好点子都是他提出来的。”
诛皎依旧是谦逊地应对,分享经验毫不保留,但绝不提任何超前的、无法解释的内容。
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名声是好事,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但也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觊觎。
他必须更加谨慎。
随着一波波参观学习者的到来,诛家合作社的名声越来越响。
甚至地区农业部门的简报上,也出现了介绍诛家合作社管理经验和增产成效的文章。
“百家镇诛家合作社”和“诛皎”这个名字,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始有了知名度。
有人佩服,有人羡慕,自然也少不了些许酸溜溜的议论。
“不过是运气好,碰上了风调雨顺。”
“说不定是上面有什么特殊照顾呢。”
但这些杂音,丝毫影响不了诛皎和合作社社员们。
他们依旧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忙碌着,收获着。
诛皎依旧是那个每天最早到社里、最晚离开的副社长。
他细心指导生产,严格管理账目,关心每一个社员的生活。
只有在夜深人静时,他才会通过空间,继续优化着下一季的种子,储备着可能需要的资源。
名声,对他而言,只是更好地为集体、为国家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他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实实在在让社员过上好日子,在于对这片土地和这个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秋风送爽,吹动着合作社院子里新挂上的、写着“农业先进集体”的锦旗。
诛皎站在旗下,目光平静而悠远。
名声在外,是动力,更是责任。
未来的路,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下去。
http://www.c8e.cc/36278/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