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第389章 掀格物、废新学、止边贸?!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89章 掀格物、废新学、止边贸?!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还愣着做什么?”

  “此次事端,格物院难逃其责!”

  “凡牵涉其中者,一律先行收押,待审明真相后,有罪者满门抄斩!”

  正当众人默然思忖之际,朱允炆再度开口。

  霎时间,杨士奇面色骤变,而殿外侍卫已然涌入,架起几人便欲拖离。

  然而就在此刻——

  朱允炆忽地神情微动,扬声喝道:“慢着!”

  只见他面容肃穆,仿佛猛然醒悟,忆起某件至关紧要之事。

  随即续道:

  “格物之学,实乃奇技淫巧,乃扰乱我大明纲常之祸根!”

  “今我大明蒙此巨创,理应彻悟:此等学问非但无益,反招灾殃!”

  “昔日皇爷爷受奸佞蛊惑,大力推行格物之术,甚至拟将其奉为正统。”

  “妄图变革自隋唐以降,汉家子民赖以取仕之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改制,实为动摇国本之举!”

  话音落下。

  殿下方才。

  翰林院与国子监诸臣,以及众多出身“科举”的官员,乃至朝中硕儒名士,纷纷若有所思,继而面露喜色。

  此前。

  朱元璋大力倡导“格物学”,设立格物院,连太子亦为之背书。

  此举早已寒了大批文臣之心。

  在他们眼中。

  儒家正统,四书五经,传承千年,乃历史所定之大道,祖宗成法岂容轻改?

  过往数十载,多少师者焚膏继晷,阐发微言大义,教化学子无数。

  如今却要尽数推翻,代之以百家杂说为正统。

  美其名曰“格物致知”。

  什么国学、物理、化工、史论……乃至所谓生物学……

  如此庞杂纷繁之学,若成主流,则儒学正宗之位,必将倾颓!

  那些寒窗数十载的士子,早已形成的士族利益集团,又将置于何地?

  只是从前。

  洪武皇帝乃开国雄主,威严赫赫,不可触犯。

  纵有万般不满,也只能隐忍顺从,断不敢以性命相抗。

  而今……

  眼见朱允炆初掌朝纲,便重提旧议,拨乱反正。

  瞬息之间。

  众臣目光炯炯,精神振奋。

  方孝孺更是迈步而出,步伐坚定,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殿下!先帝曾有意废除【以儒学为本】之科举,改立新学为选才之制!”

  “殿下今日所言,莫非意在……”

  他一时语塞,情绪激荡,竟无法成句。

  即便昨夜朱允炆已有暗示,此刻亲闻复归正统,仍是感怀至深,热泪盈眶。

  “格物之学,隐患深重!”

  “科举改制,实属轻率,于国无利!”

  朱允炆语调铿锵,俨然为此事定下铁案。

  顷刻间。

  百官欢欣鼓舞。

  更有甚者,当场跪伏于地,高呼颂词。

  “殿下圣明!”

  “殿下圣明!”

  刹那间,整座奉天殿内,今日首次响起了百官齐贺之声。

  ……

  目睹此景。

  朱允炆心中快意愈盛。

  果然,昨夜苦思所得的“温水煮青蛙”之策,确为上乘之选。

  循序渐进,以制度捆绑利益,以利益凝聚群臣之心。

  如此一来。

  我便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这大明江山……

  我不承之,谁堪承之?

  心念流转之际,解缙却只觉喉间苦涩难当。

  终是按捺不住,挺身而出。

  “殿下!一国之策,尤以取士之法为重,而殿下如今此般行径,实乃大忌!”

  “先帝早有明定……”

  话未尽,方孝孺已怒目喝止:

  “住口!”

  “乳臭未干之辈,受了格物院诸多好处,今日竟敢在朝堂之上妄言国事!”

  他猛然转身,目光直逼朱允炆。

  “请殿下即刻将此狂徒收押入狱!”

  话音方落,方孝孺再度启奏。

  “殿下,如今大明内乱虽因殿下坐镇中枢而渐趋安定,然外患犹存……”

  “此前……”

  “那位真假难辨的皇长孙,曾提出两项国策。”

  “其一,便是方才所议之‘百工之学’。殿下圣明睿智,早已洞察其中隐患,将其废止,实乃英明之举!”

  “然而尚有其二……”

  “那便是:永绝北疆草原之忧!”

  “设立边贸市集,鼓励牧民蓄养牛羊,禁其饲马!”

  “此策听似巧妙,然付诸施行,实则祸国殃民!”

  语毕,原本正在劝解解缙的杨士奇,脸色亦骤然阴沉。

  而朝中群臣,神色恍惚者不在少数,心中已然有所察觉。

  眼下这一番言论——

  岂非明摆着要借机推翻皇长孙昔日暗中谋划、先帝亲笔钦定的“国策”?

  众人思及此处,霎时间,满殿文武,绝大多数官员悄然环顾四周。

  而后……

  彼此眼中,皆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欣喜之色!

  妙极!

  当真妙极!

  当年皇长孙所立诸项政令,无异于利刃高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此前,谁不是心灰意冷,满腹怨怼却不敢直言,反须避嫌自保。

  毕竟,洪武年间的旧臣,早已不被视作真正的权要。

  可如今——

  转机已至!

  这位二皇孙登台主政,岂非正为他们重掌朝纲提供了良机?

  心念电转之间,众人齐齐望向方孝孺。

  朝野上下皆知,方孝孺因“格物之学”取代“四书五经”作为科举核心,长久郁结于心。

  此外如齐泰之流,亦怀积怨已久。

  今既由二皇孙执掌大局,他们的翻身之日,岂不就在眼前?

  恰在此时,朱允炆发问:“何以言其不利国家?”

  方孝孺立即回应:“殿下,日前北境急报,草原之上北元残部断不会安分守己,竟以病毙之牛羊散播瘟疫!”

  “如今四大边贸市集初成,旋即陷入瘫痪,北方诸商队损失惨重,实乃以我大明之物资,资养敌族之实力!”

  “此乃通敌之行径!”

  方孝孺再道:“况且,士农工商四民之序,乃我大明开国根基,不可动摇。今设商镇,抬高商贾地位,实为动摇国本之举。”

  “若非此次疫病爆发,这些北上商旅早已暴富盈门;然如此一来,百姓将作何想?终年劳作,不及商人一趟交易之利!”

  “若天下争相效仿,人人逐利而弃耕……”

  “谁还躬耕田亩?我大明万亩良田,必将荒芜千里!”

  “此策!无论短期长远,内政外交,皆藏巨患!”

  “理应即刻废止!”
  http://www.c8e.cc/36502/6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