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破冰:窝棚里的信息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全场大清查的阴霾,如同暴雨后泥泞的地面,虽未完全干透,但终究在连日炙热的阳光下,蒸腾起些许稀薄的、近乎常态的水汽。家属区里,人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紧闭的门户也开始偶尔开启,透透气,也透透那几乎要凝滞的人情。谢薇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再次尝试接近李香兰的机会。风暴过后,人心往往更加脆弱,也更容易接受一丝微弱的善意。
她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一块质地柔软、颜色素净的浅蓝色棉布。这是前几天系统随机奖励的生活物资之一,不大,做不了一件成人衣服,但给孩子做件小褂子却绰绰有余。在这个布料稀缺、需要布票才能购买的年代,这样一块棉布,即便是边角料,也显得颇为珍贵。
她将布叠好,拿在手里,找了个午后相对安静的时刻,再次走向斜对面那扇紧闭的破木门。
这一次,她没有直接敲门,而是先站在门外几步远的地方,轻轻唤了一声:“香兰妹子?在家吗?”
里面依旧是一片死寂,但谢薇敏锐的【谛听术】捕捉到了一声极轻微的、孩子咿呀的动静,随即又被迅速捂住。
她耐心地等了几秒,继续用不高不低、尽量温和的声音说道:“是我,谢薇。前几天场部后勤清点库房,有些零散的布头处理,我瞧着这块棉布挺软和,颜色也清爽,就留着了。想着狗蛋夏天该添件凉快的小褂子了,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给孩子用吧。”
她刻意将布料的来源说得合情合理(后勤库房总有各种理由流出些零碎东西),也点明了是给孩子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方的戒心和可能感受到的“施舍”意味。
门内,依旧是令人心焦的沉默。谢薇能想象到李香兰此刻内心的挣扎——对未知的恐惧,对他人靠近的本能排斥,与对孩子实实在在的关切,以及可能对这块柔软布料的渴望,正在激烈地交战。
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谢薇以为这次尝试又将失败,准备像上次一样将布放在门口时——
“吱呀……”
一声极其轻微、带着明显滞涩感的响动,那扇破木门,被从里面拉开了一条细细的缝隙。
缝隙后面,是李香兰半张苍白而憔悴的脸,眼神里充满了警惕、不安,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她飞快地扫了一眼谢薇手中的布,又迅速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带着颤抖:
“谢……谢姐……这……这怎么好意思……”
她开口了!她不仅开了门,还说话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谢薇心中一动,脸上露出更加温和的笑容,将手中的布往前递了递,语气轻松自然:“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是块多出来的布头,放着也是放着。给孩子用正合适。你看这颜色,狗蛋穿着肯定精神。”
李香兰犹豫着,目光在那块浅蓝色的棉布上流连,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最终,对孩子的爱压倒了一切。她极轻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侧身让开了门口那条狭窄的缝隙。
“谢……谢姐,进……进来坐吧。”她的声音依旧很低,带着拘谨和不安。
“哎,好。”谢薇从善如流,侧身走进了这间她从未踏入过的屋子。
屋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属于婴儿的奶腥味和潮湿霉味混合的气息。陈设极其简陋,甚至比她和廖奎的土坯房还要破败几分。土炕上铺着发黑的草席,角落里堆着些杂物,唯一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磕了边的搪瓷缸。
狗蛋正坐在炕上,好奇地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进来的陌生人,嘴里咿咿呀呀地吐着泡泡。
李香兰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似乎不知道该如何招待客人,只是下意识地将狗蛋往自己身后拢了拢。
谢薇没有四处打量,以免增加对方的不安。她将布放在炕沿,很自然地在炕边坐下,距离李香兰和孩子不远不近,是一个既表示亲近又不会让对方感到压迫的距离。
“狗蛋好像又长大了一点。”谢薇看着孩子,笑着找话题,语气里带着真诚的喜爱。
提到孩子,李香兰紧绷的神经似乎松弛了一点点,她回头看了一眼儿子,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母性的柔和,低低地“嗯”了一声。
破冰,终于在这一刻,艰难而又真实地开始了。虽然只是迈进了一道门槛,虽然对方依旧充满戒备,但至少,沟通的桥梁,已经搭起了第一块木板。谢薇知道,不能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多的耐心。
持续数日的晴朗天气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夏夜雷雨打破。乌云低垂,闷雷滚过荒原,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很快就连成一片雨幕,将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在潮湿、喧嚣与黑暗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不便出门的糟糕夜晚,但对于某些隐秘的行动,这却是最好的掩护。
廖奎和谢薇在自己位于第七农场家属区相对正常的区域内,隔着窗户确认了雨势和能见度。雷声轰鸣,雨声淅沥,足以掩盖绝大多数细微的声响;而浓重的夜色和雨幕,则是最佳的视觉屏障。
“时机到了。”廖奎看向谢薇,眼神坚定。于卫东的威胁暂时解除,全场清查的风头也已过去,父亲那边断了的接济必须尽快续上,尤其是药品和提振精神的联系。
谢薇点头,将早已准备好的物资取出。这一次,除了惯例的炒面、肉干、一小包食盐和几块压缩饼干外,还有一个关键物品——秦大山赠送的那个手工制作的、防潮防虫的金属小盒。盒子不大,但密封性极好。里面放置了几片用油纸仔细包裹的消炎药和止痛片,一小撮用更小油纸包着的、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白糖,以及一封用他们父子间约定的密码写就的简短家书。信中无非是报平安,询问近况,隐晦地提及“母亲安好,勿念”,旨在给父亲持续的精神支撑。
所有物资被廖奎用厚厚的油布严密包裹,再覆上【环境拟态布(中级)】,最大程度隔绝气味和湿气,并融入环境。
“小心。”谢薇低声叮嘱,眼中是化不开的担忧。即便风险降低,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廖奎握了握她的手,没有多言,身形隐入雨幕之中。
谢广安栖身的窝棚,位于第七农场家属区最西头,靠近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与荒野林地交界处。这里比中心区更加破败荒僻,几排低矮的土坯房零星散布,如同被遗忘的角落。那窝棚更是简陋,倚靠一处背风的土坡搭建,由旧木料、破席子和烂毡布勉强拼凑而成,低矮阴暗,在风雨中显得摇摇欲坠。窝棚背面,靠近地面处,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破洞,是之前观察确认过的、相对隐蔽的接触点。周边视野相对开阔,不利于隐蔽接近,但这样的风雨夜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保卫科的监视点在不远处,通常只在白天不定时巡视,尤其午饭前后有一小段空档。
廖奎没有动用任何超乎常理的手段。他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特种兵素养训练出的潜行技巧,以及【中级环境隐匿术(被动)】的辅助,如同一道幽灵,在雨夜中穿行。他避开可能有人迹的路线,选择最荒僻、泥泞的路径,向着目标区域迂回靠近。
在距离窝棚还有近百米的一处残垣后,他停了下来。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在如此恶劣天气下靠肉眼有效观察的范围。风雨声和雷声完美掩盖了他的存在。
他深吸一口气,将状态调整到最佳。首先取出的是用油布和拟态布包裹好的主物资包。他回忆着虚拟训练空间中千百次模拟的手感,结合近期领悟的飞针手法精髓,将精神力缓缓延伸,附着在包裹之上,用以微调投掷轨迹和稳定包裹形态。
手腕猛地一抖,包裹如同被无形丝线牵引,划过一道低平的弧线,精准地穿过雨幕,悄无声息地落向窝棚背面那个预定的破洞位置。精神力确保了包裹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以及落点的高度精确。
紧接着,是那个更为关键的金属小盒。这东西更小,但要求投送精度更高。廖奎再次凝聚精神,如法炮制。小盒轻巧地飞出,紧随物资包之后,同样精准地没入窝棚背面的黑暗之中。
整个投送过程,在两个呼吸之间完成。没有惊动风雨,更没有惊动可能存在的暗哨。
投递完成,廖奎毫不留恋,立刻沿着更加隐蔽的路线撤离,身形迅速消失在茫茫雨夜之中。
窝棚内,谢广安并未入睡。风雨敲打着破旧的席棚,发出令人不安的声响。他蜷缩在冰冷的草铺上,左腿的旧伤在潮湿天气里隐隐作痛。配给的口粮早已见底,被克扣后更是所剩无几,饥饿和伤痛折磨着他的肉体,而对女儿女婿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处境的绝望,则啃噬着他的精神。
就在他昏昏沉沉之际,似乎听到窝棚背面接连传来两声极其微弱的、类似于泥土被轻触的声响,混在风雨声中几乎难以辨识。他猛地惊醒,警惕地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但那声音已经消失了。
是错觉?还是……
指尖先后触碰到了一团冰冷、潮湿但厚实的东西,以及一个更小、更坚硬冰冷的物体!
他的心狂跳起来,用力将东西都拽了进来。借着偶尔划过夜空的闪电光芒,他看清了那熟悉的油布包裹,以及那个陌生的、带着手工敲打痕迹的金属小盒。
他迫不及待地、却又小心翼翼地将包裹解开。
炒面、肉干……熟悉的救命物资。而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那个冰冷的金属小盒时,他的动作顿住了。
这不是之前用过的容器。
他颤抖着打开盒子,里面是码放整齐的药品,一小包珍贵的白糖,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就着下一次闪电的微光,快速阅读着那用只有他们才懂的密码写成的简短信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平安,以及那句“母亲安好”,像是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穿透了这风雨交加的寒夜,驱散了他心中积郁多日的阴霾。
他将金属小盒紧紧攥在手心,那冰冷的触感此刻却带来了无尽的暖意和力量。女婿不仅送来了物资,还想办法送来了更安全、更持久的容器和联系。
他将物资和金属小盒仔细藏好,重新躺回草铺上。外面的风雨依旧,腿伤依旧疼痛,处境依旧艰难。但这一次,他的眼中不再只有绝望,而是重新燃起了坚韧的火焰。
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片残酷的荒原上,血脉的纽带和亲情的守护,能够跨越一切险阻,为他带来生的希望。
http://www.c8e.cc/36911/3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