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你们演戏,我掀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人心,才是最坚固的阵地,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苏霓的目光平静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结局。

  而此刻,决定结局走向的另一场风暴,正在电视台顶楼一间戒备森严的小会议室里酝酿。

  巡视组的几位成员神情严肃,空气里只有轻微的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一名技术人员将几份文件并排呈现在屏幕上,脸色凝重地指向其中一行时间戳。

  “组长,各位领导,请看这里。”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这份所谓的‘内部会议纪要’电子版,创建时间是上周三下午四点十七分。而最早爆出此事的网络媒体,发布文章的时间是当天上午十点零三分。时间对不上,文件创建时间,比新闻发布晚了整整六个小时。”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惊雷在室内炸响。

  “也就是说,这份文件是事后伪造的?”组长眼神锐利如刀。

  “是的,而且我们调阅了台里档案室的所有纸质签发记录,根本没有这份编号为‘台办纪[2023]07号’的会议纪要原件。这是一份从头到尾的虚假材料。”

  铁证如山,再无任何辩驳的余地。

  被叫来问话的江曼助理,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女孩,本就战战兢兢,此刻听到这番话,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汗珠从她额角滚落,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着,连一句完整的辩解都说不出来。

  组长将一份打印出来的电子留痕推到她面前,语气冰冷:“伪造并泄露单位内部文件,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吗?现在,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把事情说清楚。是谁指使你的?”

  女孩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断断续续地交代了一切:“是……是江曼姐让我这么做的……她说这是为了台里的形象,为了维护规矩……她说苏霓一个实习生,风头太盛,会带坏风气……”

  她一边哭,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U盘,颤抖着放在桌上:“这个……这个是胡科长的U盘。那天我借口帮他整理办公桌,偷偷拿了他的U盘,在电脑上插了一下,打印了那份伪造的文件……所以文件属性里才会留下胡科长的名字……江曼姐说,这样才更逼真,没人会怀疑……”

  半小时后,胡志强被紧急叫到了会议室。

  当他看到那份熟悉的U盘,听到巡视组组长复述的全部经过后,这位一向以沉稳严谨着称的科长,气得浑身发抖,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声巨响让所有人都心头一震。

  “岂有此理!拿我的名义去搞这种栽赃陷害的小动作?!她江曼把我们科室、把我胡志强的脸面,都当成她自己上位的垫脚石了吗?!”

  震怒过后,胡志强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转向巡视组组长,郑重地敬了个礼:“组长,这件事因我而起,虽然我毫不知情,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我主动请缨,彻查此事涉及的所有环节,一定给台里一个交代,给苏霓同志一个公道!”

  江曼被带到郑书记办公室时,整个人都像是被抽走了魂魄,但依然强撑着最后的体面。

  她试图用那套惯用的说辞来为自己辩解:“书记,我……我承认我做法是过激了,但我真的是为了咱们台的集体声誉着想啊!一个没有资历的实习生,如果就这么轻易转正,以后队伍还怎么带?规矩还要不要了?”

  “住口!”郑书记面沉似水,冷冷地打断了她,“江曼,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真正的声誉,是光明正大,是经得起千万个镜头反复照射的。而不是靠关起门来,用抹黑别人的手段去维持你那点可怜的体面!”

  他指着窗外高耸的电视塔,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们是媒体,是公器!一个连同事都要靠构陷来打压的人,你跟我谈集体声誉?你不配!”

  巡视组当场做出决定:暂缓公布本次主持人转正评定结果,要求新闻中心重新组织评定会,巡视组将亲自列席,全程监督。

  消息一经传出,全台哗然。

  从实习生到正式员工,从一线编导到后勤保安,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新评定,这分明意味着,电视台内部那套盘根错节、论资排辈的旧秩序,迎来了它的审判日!

  评定会的前一夜,台里许多人都以为苏霓会通宵达旦地准备演讲稿,字斟句酌地为自己辩护。

  然而,苏霓的房间里,亮着的只有剪辑软件的屏幕光。

  她没有写一个字,而是将自己进台以来的所有影像素材,剪辑成了一支八分钟的短片。

  画面从春晚后台,她临危受命、冷静救场的那一刻开始;闪过辩论赛上,她面对诘难,逻辑清晰、寸步不让的锋芒;再到暴雨夜的户外才艺秀,她在泥泞中为留守儿童歌唱的坚定;以及走进大学校园巡讲,与学子们分享新闻理想时眼中的光。

  一幕幕,一声声,串联起一个新人搏杀出的血路。

  短片的最后,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也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

  画面渐渐暗下,最终定格在《街巷烟火》里,那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吴老太太,在夕阳下,低着头,用小勺一遍又一遍搅动着那碗廉价糖水的侧影。

  画面安静,却仿佛有千钧之力。

  屏幕黑了下去,一行素净的白字缓缓浮现:

  “我不是来抢任何人的饭碗,我只是来证明——有些人,本就不该饿着。”

  陆承安恰好来给她送夜宵,站在她身后,默默看完了整部短片。

  他放下手中的餐盒,许久才说了一句:“这次,没人能再说你是靠运气了。”

  第二天的评定会,气氛肃杀。

  九名评委正襟危坐,巡视组的成员列席在侧,犹如九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胡志强作为评审代表,第一个发言。

  他站起身,没有看稿子,而是面向全场,深深鞠了一躬。

  “首先,我要向苏霓同志,也向在座的各位,做一个深刻的检讨和道歉。”他的声音沉稳而诚恳,“过去,我们总认为,资历代表着稳定,规矩就是一切。但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单位真正的稳定,不是靠僵化的条条框框,而是靠每一个人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敬畏。”

  他坦然道:“前段时间,我对苏霓同志产生的误解,甚至是一些偏见,正源于我们对‘规矩’二字的僵化理解。我们忘了,规矩是为了更好地创作,而不是为了扼杀创造力。”

  随后,在他的提议下,现场播放了苏霓的获奖纪录片《街巷烟火》。

  当镜头对准那些城市角落里平凡而坚韧的生命时,现场许多头发花白的老编导、老记者,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不少人眼眶泛红。

  那是他们年轻时也曾追逐过的光。

  轮到江曼发言时,她强作镇定,依旧试图强调自己看重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话音未落,一直沉默的郑书记突然点了她的名,声音不大,却让全场落针可闻:“江曼同志,你一直在说协作,说团结。那么我请问你,你为什么要伪造材料,构陷自己的同事?一个靠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人,配谈团结吗?”

  一连串的质问,字字诛心。

  江曼的脸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全场肃然。

  最后的投票环节,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九名评委的投票器上,亮起了九盏绿灯。

  主持人当场宣布最终建议:“经评定委员会一致通过,建议台里:破格录用实习主持人苏霓为正式编制主持人,并将其纳入电视台青年骨干培养序列。”

  掌声雷动。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

  江曼失魂落魄地冲出会议室,在空无一人的楼梯口,却被一个人拦住了去路。

  是张卫东,那个一直默默无闻的老摄像。

  他看着眼圈通红、满脸不甘的江曼,平静地说道:“你输了,不是因为苏霓太强,也不是因为她运气好。你只是忘了,我们做电视的,最终是做给观众看的。而观众想看的,从来不是一张完美无瑕的脸,而是一颗滚烫真诚的心。”

  江曼浑身一僵,再也撑不住,蹲在地上,压抑的哭声在楼道里回荡。

  窗外,持续了一夜的阴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歇。

  金色的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如同万道利剑,洒在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巨大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而苏霓,正一个人站在空旷的演播厅中央。

  巨大的主屏幕上,映出她纤细而笔直的身影。

  她看着屏幕中的自己,看着那个曾经迷茫、挣扎、却从未放弃的倒影,嘴角终于,轻轻地、轻轻地勾起了一抹发自内心的笑。

  原来,被看见的感觉,这么好。

  全台上下都在等待着红头文件的正式下发和公告栏上那张即将张贴的喜报。

  所有人都认为,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和庆功宴正在等着这位新晋的明星。

  然而,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天,苏霓却缺席了这场本该属于她的庆典。

  她一个人,悄然推开了人事科办公室那扇沉重的木门。
  http://www.c8e.cc/37077/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