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第32章 谁说小门脸干不了大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章 谁说小门脸干不了大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刺耳的电钻声戛然而止,刚铺设了一半的线路灯骤然熄灭,整个毛坯空间瞬间陷入死寂和昏暗。

  施工队长老王摘下安全帽,骂骂咧咧地走到电闸箱前,拉开,合上,反复几次,电流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了源头,再无半点反应。

  “陆总,不对劲啊!”老王满头大汗地跑过来,“不是咱们跳闸,是整栋楼的电都被掐了!”

  陆承安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他掏出手机,一个电话直接打进了市供电局调度中心。

  几分钟后,他挂断电话,眼神冷得像冰:“供电局说,今天上午收到一份来自电视台后勤处的‘内部协调函’,声称我们这栋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待评估’,要求紧急停电排查。”

  电视台后勤处!

  钱文彬!

  苏霓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嘴角勾起一抹淬了冰的冷笑。

  真是好手段,连迂回攻击都懒得做,直接从最基础的生产要素下手。

  卡水电,这是想让他们连开工都做不成,把所有热情和资金都耗死在无尽的等待里。

  “卡水电?”苏霓缓缓转身,眼中非但没有半分惊慌,反而燃起一股熊熊的战意,“行啊,他们不给,咱们就自己发电!”

  她当即拨通了阿强的电话,声音清亮而果决:“阿强,b计划启动,把我们的‘心脏’运过来。”

  不到一个小时,一辆小型货车停在楼下。

  阿强带着两个伙计,熟练地将一台崭新的大功率静音柴油发电机和配套的备用电源系统抬了上来。

  随着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被黑暗吞噬的“声浪工坊”内,一盏又一盏高亮度的LEd施工灯次第亮起,将每一个角落照得亮如白昼!

  工人们爆发出了一阵欢呼,老王更是对着陆承安和苏霓竖起了大拇指。

  但苏霓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

  她拿出手机,对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拍下了一段短视频。

  视频里,发电机的轰鸣是背景音,汗流浃背的工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重新忙碌,而她的画外音冷静又充满力量:“创业第一天,我们被断电了。但有人能切断电线,却切不断梦想的光。我们的第一个通宵,正式开始。没有电,我们也要为这座城市,点亮一盏灯。”

  视频标题:《我们的第一个通宵:没有电,也要亮灯》。

  她将视频发布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和所有社交媒体账号上。

  一夜之间,这条视频被疯狂转发。

  #前主持人创业被穿小鞋#的话题迅速冲上同城热搜。

  网友的评论炸开了锅:“太欺负人了!这是什么单位,还搞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心疼苏霓老师,这就是离开体制的代价吗?”“支持!自己发电也要干,这股劲儿我爱了!”

  更有本地最犀利的自媒体“城市观察家”连夜跟进,发布深度文章《体制边缘人,正在城市夹缝中点亮微光》,矛头直指背后那只若隐若现的黑手。

  舆论压力排山倒海般涌向供电局。

  第二天一早,供电局的工程车就停在了楼下,负责人亲自上门道歉,并以最快速度恢复了供电。

  钱文彬的第一份“开工贺礼”,被苏霓接住,然后狠狠地当众摔碎!

  经此一役,苏霓彻底改变了策略。

  她宣布,“声浪工坊”的施工全程将进行线上直播,每晚八点,她会准时发布一期“工坊日记”Vlog。

  从拆除老旧吊顶,到铺设专业级的光纤网络;从安装录音棚级别的隔音棉,到亲手调试每一盏直播灯光的色温……观众们眼睁睁看着这栋空荡荡的旧楼,在苏霓和她的团队手中,一天天蜕变成梦想中的模样。

  “云监工”的网友越来越多,评论区从最开始的同情和支持,逐渐变成了好奇和向往。

  “这隔音棉看起来好专业!”“天啊,光纤直接拉到每个工位,这配置也太顶了!”“看着这地方一天天成型,我竟然有点激动!老师,什么时候开课?我想第一个报名实训!”

  江曼将手机上热度极高的“工坊日记”摔在钱文彬的办公桌上,脸色铁青:“钱处,你看到了吗?你断她的电,反而成了她最好的宣传素材!现在全城都知道她要搞培训了,再让她这么搞下去,一旦形成气候,以后台里招新人,人家直接就去她那儿了!这是在挖我们的根!”

  钱文彬的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

  他没想到苏霓的韧性和手腕如此强悍。

  他沉默半晌,阴沉地开口:“让她搞个小作坊容易,想做成培训体系,得有‘资质’。你去联系吴建国,让他找几家合作的广告公司,私下里把风声放出去,就说苏霓那个所谓的工坊,根本没有办学许可,涉嫌非法办学,打着公益的旗号骗取政策补贴。”

  几天之内,一股暗流开始在家长圈和意向学员中涌动。

  “听说那个‘声浪工坊’是违规的?”“不会是骗子吧,把孩子送过去,万一出事怎么办?”一些原本热情高涨的家长,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

  面对这次釜底抽薪式的谣言攻击,苏霓连一条线上声明都懒得发。

  她直接找到了社区德高望重的退休会计杨老师,聘请他作为项目的“第三方财务监督代表”。

  随后,她在居委会最显眼的公告栏里,张贴了一份盖着街道办事处备案章的《“声浪工坊”首期青年公益实训项目备案说明》。

  说明中用黑体字清晰标注:本项目为纯公益性质,所有课程对首期二十名待业青年完全免费;所有师资均为业内人士自愿提供技术支持,不收取任何费用;项目所有经费均为发起人自筹,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申请。

  说明下方,还附上了首期二十名学员的名单及监护人亲笔签字的复印件。

  社区里带孙子的刘婶直接成了“声浪工坊”的义务宣传员,见人就说:“瞎传什么呢?我家孙子就在里面上课!苏老师是真正的好人!免费教本事,我家孙子才去了两堂课,现在回来跟我说话,普通话都标准多了!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和街坊邻居的口碑面前,不攻自破。

  开营仪式当天,阳光正好。

  二十名眼神里带着迷茫与期待的年轻人,整齐地坐在刚刚装修好的多媒体教室里。

  苏霓一身干练的白衬衫,站在崭新的智能黑板前,拿起笔,写下了第一句话。

  “你们不必模仿任何人,因为观众想听的,是你自己的声音。”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热烈而真诚的掌声。

  就在这时,赵小芸悄悄从后门溜了进来,快步走到苏霓身边,将一张折叠的纸条塞进她手里。

  苏霓展开纸条,上面是赵小芸清秀的字迹:台里人事科刚刚发出内部通知,新一期的“青年创新人才库”申报开始了。

  黄主任顶着压力,特意给你留了一个推荐名额,让你尽快提交材料。

  苏霓的目光从纸条上移开,望向窗外,初升的晨光正将整座城市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

  她将纸条捏在手心,轻声说道,像是在对赵小芸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他们想堵我的路,那我就自己凿出一条山来。”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寰亚资本的总裁办公室里,曾宪阳将一封制作精美的烫金合作邀约函,郑重地放入信封。

  信封上,收件人姓名赫然是“苏霓女士”,而邀约的内容,是即将轰动整个华南地区的《湾区品牌峰会》总策划人一职,虚位以待。

  声浪工坊的实训课程,就这样在喧嚣与期待中步入了正轨。

  最初的兵荒马乱渐渐平息,一切都开始变得有条不紊。

  学员们从理论学习进入了实战演练阶段,工坊也开始承接一些小型的商业项目,作为学员们积累作品和经验的宝贵机会。

  日子在紧张而充实的节奏中一天天过去,每个人都沉浸在飞速成长的喜悦里,似乎所有的风波都已远去。

  没人能够预料到,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悄然酝酿。
  http://www.c8e.cc/37077/2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