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微妙之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隆尧之行的成功,像一阵温润的春风,吹散了吴普同心中残存的些许不安,也让他在绿源公司的脚步更加踏实。他更加投入地沉浸在研发工作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细致地完成周经理交办的每一项任务。然而,当他逐渐熟悉了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和产品配方的精妙之后,他开始察觉到这个小小部门里,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与机器和数据的冰冷理性截然不同的微妙氛围。

  绿源公司的研发科,规模很小,连同周经理在内,目前只有三个人。除了吴普同,另一位就是牛工,牛丽娟。她是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的女同志,个子不高,身材微胖,齐耳的短发总是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也永远是那种深色、不起眼的工作服。她是公司的老员工,据说在绿源创立初期就在了,资历比周经理还要老一些。

  吴普同起初对她保持着对新同事,尤其是对前辈应有的尊重。早上见面会主动打招呼:“牛工,早啊!”

  牛丽娟通常是头也不抬,鼻子里发出一个几不可闻的“嗯”声,或者干脆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忙自己手头的事,仿佛擦拭她那台专属的分析天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偶尔,吴普同遇到一些不太确定的、关于公司以往产品数据或者某些原料历史使用情况的问题,想着她是老员工,应该清楚,便会客气地请教:“牛工,打扰一下,您知道咱们前年那批进口的鱼粉,最终检测的盐分指标大概是多少吗?记录本上好像有点模糊。”

  牛丽娟会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眼皮,用一种看不出什么情绪的目光扫他一眼,语气平淡得像白开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你自己翻翻以前的底单吧。”说完便不再理会,留下吴普同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

  她似乎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验室里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得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她偶尔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她几乎不参与吴普同和周经理之间关于配方优化、新技术应用的讨论,即使周经理有时会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牛工,你对这个新酶制剂的添加量有什么看法?”

  她也多是言简意赅地回答:“按常规试试看吧。”或者“你们定就行,我没意见。”那种疏离和冷淡,像一层无形的薄膜,将她与周围隔离开来。

  相比之下,周经理对吴普同则显得关照有加。不仅将隆尧牧场跟进、配方细化的任务全权交给他,让他独立与客户沟通,还会把一些行业技术交流会、新产品内部评审的机会优先安排给他。在指导他时,也总是耐心细致,倾囊相授。

  “小吴,这份给隆尧的最终方案写得不错,数据详实,建议也很有针对性。”周经理看着吴普同提交的报告,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指出几个可以更完善的细节,“不过这里,关于成本测算,可以把不同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因素也简单提一下,显得更严谨。还有这个图表,可以做得更直观些。”

  “好的,周经理,我马上改!”吴普同感激地应道。他能感受到周经理是在有意培养他,这让他工作动力十足。

  然而,随着他工作的深入,需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他需要去化验室,确认一批新到原料的检测结果是否达标;或者需要去生产车间,跟踪一下按照他调整后配方生产的小批量样品,其制粒效果和成品指标是否符合预期。

  起初几次,倒也没什么。化验室的小陈是个腼腆的姑娘,很好说话;车间的王主任虽然嗓门大,但做事爽快,只要是为了产品质量,一般都挺配合。

  但渐渐地,吴普同察觉到一丝异样。这种异样,尤其在他和牛工同在现场时,变得格外明显。

  有一次,公司新进了一批磷酸氢钙,吴普同根据标准流程,取样送到化验室检测钙磷含量。正好牛工也在化验室,似乎在跟小陈交代什么事情。吴普同把样品递给小陈,客气地说:“小陈,麻烦检测一下这批磷酸氢钙的钙和磷,数据出来麻烦尽快告诉我,配方等着用。”

  小陈接过样品,下意识地先飞快地瞥了一眼旁边的牛工,然后才低着头,小声应道:“哦,好的,吴工。”

  牛丽娟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什么都没说,只是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化验台的台面。

  结果,原本一般当天下午就能出结果的常规检测,直到第二天快下班,吴普同也没收到报告。他忍不住去化验室询问。

  “小陈,昨天那批磷酸氢钙的数据出来了吗?”

  小陈显得有些慌乱,眼神躲闪:“啊,那个……仪器昨天下午有点不稳定,数据可能不太准,我……我重新做一遍吧,明天,明天一定给您!”

  吴普同皱了皱眉,仪器不稳定?他早上还看到小陈用那台仪器做其他样品的检测呢。他注意到小陈说话时,又不自觉地往牛工空着的工位方向瞄了一眼。他心里闪过一丝疑惑,但也没多想,只是催促道:“那尽快吧,生产那边等着配料呢。”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车间。有一次,吴普同去跟踪一个小批量试生产,需要对制粒机的环模压缩比进行微调,以优化颗粒硬度。他找到负责操作的工人师傅说明要求。

  工人师傅面露难色,搓着手说:“吴工,这个……调环模得跟王主任说一声吧?而且,这参数以前都是……嗯,都比较固定。”

  吴普同解释:“这是试生产,就是为了找最佳工艺参数,周经理同意了的。”

  正说着,牛丽娟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车间,像是例行巡查。她没说话,只是站在不远处,看着制粒机出口的颗粒样品。

  那工人师傅看到牛工,表情更不自然了,支吾着说:“那……那行吧,我试试,不过要是效果不好……”

  最终调整是做了,但整个过程,吴普同能明显感觉到工人师傅的那种迟疑和顾虑,而这种情绪,似乎在牛工出现后就变得更加明显。车间里的其他工人,看到牛工,也多是点头打个招呼,就赶紧忙自己的去了,很少像跟周经理或者其他人那样开几句玩笑。

  吴普同开始感到些许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并非来自明确的冲突或刁难,而是一种无形的、弥漫在空气中的阻滞感。他试图理清头绪。牛工对他个人似乎并无恶意,只是纯粹的冷淡。但为什么其他部门的同事,尤其是当她也在场时,对自己交代的事情会显得如此犹豫甚至畏惧呢?

  他想起有一次,和周经理一起加班整理资料,闲聊时他装作不经意地问起:“周经理,感觉牛工话挺少的,挺严肃的。”

  周经理正在翻阅资料的手顿了一下,抬起头,笑了笑,那笑容似乎有些复杂:“牛工啊,她是公司元老了,技术功底很扎实,尤其是对原料和检测这一块,经验非常丰富。就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交际。你慢慢习惯就好。”他没有多说,但吴普同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停顿和那抹复杂的笑意。

  还有一次,他在食堂和张销售一起吃饭,旁敲侧击地提到和其他部门沟通有时感觉不太顺畅。

  张销售是个明白人,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小吴兄弟,你是研发部的,有些事可能感觉不明显。咱们公司啊,别看人不多,水也不浅。牛工那可是‘老资格’,跟刘总创业那时候就在了,听说当年还帮公司解决过几个大技术难题,立过功的。虽说现在周经理是头儿,但她在很多老员工心里,分量不轻。尤其是化验室和车间那边,好些人都是她当年一手带出来的,或者受过她指点。她这人吧,原则性强,有时候甚至有点……固执。她要是对什么事不说话,那下面的人心里就得掂量掂量喽。”

  张销售的话像一块拼图,让吴普同心中的疑惑渐渐有了模糊的轮廓。他回想起牛工那永远擦得一尘不染的仪器,她那精准却吝啬的操作,以及她对某些“老方法”、“老标准”近乎偏执的坚持。她并非针对他吴普同,而是似乎对任何可能改变现状、挑战她所熟悉的那套规则的人和事,都抱有一种天然的、沉默的审视甚至是抵触。而她在公司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使得这种沉默的审视,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传导到了那些与她有渊源的、或敬畏她资历的同事身上。

  吴普同恍然意识到,职场并非只有工作和业绩,还有这些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和微妙的权力生态。周经理的倚重和培养,与牛工的冷淡和无形的影响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他,这个新来的、渴望做出成绩的年轻人,正不知不觉地处于这种平衡之中。

  他感到一丝无奈,也有一丝警惕。他热爱这份工作,珍惜这个平台,不想卷入任何是非。他告诫自己,要更加谨言慎行,既要全力以赴完成周经理交代的任务,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也要尽量尊重牛工这样的老员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沟通协调时,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准备更加充分,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减少给人以口实的机会。

  实验室的灯光下,吴普同看着眼前复杂的配方计算稿,感觉它似乎比那些数学公式还要难以捉摸。他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远不止是技术本身。这片看似平静的职场水面下,隐藏的暗流,他必须小心翼翼地 navigating(驾驭)。前方的路,除了技术的攀登,似乎还多了些需要用心去观察和体会的微妙之处。
  http://www.c8e.cc/37416/3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