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遗孀与忠犬小叔 >第299章 正是宜家宜室的好时节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99章 正是宜家宜室的好时节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出来给几人添茶水的李盼芙,听见虎子和祖父、祖母的这番对话,眼里亮亮的。

  李大爷对这个孙女婿越看越满意:“我们李家虽没什么厚实家底,好在还有间小铺子,加上这处祖宅。宅子不算宽敞,但若你想接亲家来京城同住,也是住得开的。”

  虎子连忙拱手:“谢大爷好意。我确实打算日后将爹娘接来京城,只是断没有公公婆婆住在儿媳娘家的道理。”

  他语气诚恳,“到时先在附近赁个小院安置我爹娘和妹妹便是。”

  说着,他有些羞赧地低下头,“只要您二老不嫌弃盼芙跟着我过苦日子,我就知足了。”

  “这是什么话!租房子算不得清苦,还是要看日子怎么过。京城里大把租房子住的人也过得衣食无忧。”李大娘嗔怪道,眼角却带着笑意。

  “不过,既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才热闹。这宅子早晚是要留给盼芙的。你们就搬过来住罢,不然等盼芙出嫁后,这院子里就剩我们两个老的,终日冷冷清清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李大爷也连声附和,再三劝说虎子不必讲究那些人规矩。

  虎子感动,却仍坚持道:“到时再看情况罢。”

  赵母见双方推让不下,笑着开口:“要我说,何必这般推来推去?等虎子爹娘来了,就住我们赵家便是。我本就喜欢盼芙这孩子,与虎子娘也处得来,到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定是热热闹闹的。”

  她说着,慈爱地看向虎子,“等虎子和盼芙将来有了孩子,这处宅子正好留给他们的孩子。”

  这话让虎子耳根瞬间红透,忙低下头去。

  玉娘也柔声接话:“娘说得对,我和盼芙也投缘,她能住进家中再好不过了。”

  李大娘心里还是盼着孙女婚后能留在身边,犹豫道:“你们赵家如今已有这许多人,哪里还住得下?”

  “大娘不必担心。”赵惊弦温声开口,“虎子本就一直住在家中,家里有他的屋子。如今虽是和团团一块儿住着,待虎子成婚后,让团团搬出来便是。”

  “正是,正是。”赵母也笑着附和,“你们就放宽心。”

  她没有提起赵惊弦和玉娘打算在年前购置新宅的事。

  那日她在院里无意中听见小两口商议,说铺子进项不错,说不定年前就能换处大宅院。

  但这事还未定下,此时说出来,万一有什么变数,反倒显得她说大话。

  两家人互相交代了家中情形,气氛越发融洽。

  赵母见时机成熟,便顺势提起了聘礼的事。

  刚起了话头,还未及细说,李大爷便抬手止住,“这些虚礼不必太过讲究,两个孩子情投意合最要紧,按着寻常人家的规矩走便是了。”

  李大娘也点头道:“正是这个理。虎子是个踏实肯干的,聘礼按心意准备就好,莫要大操大办的。”

  见二老这般通情达理,赵母心中佩服:“您二老放心,聘礼虽不敢说多么丰厚,却也绝不会委屈了盼芙,该有的体面一样都不会少,定比寻常人家只多不少。”

  李大娘和李大爷笑得满意。

  接下来便说到下定之事。

  赵母早已请人合过虎子与李盼芙的八字,特意选了几个个宜嫁娶的吉日。

  她将早让赵惊弦好日期的红纸取出,铺在桌上,两家人商议。

  “八月初八纳征,来年二月初六完婚,您二老看如何?”赵母指着纸上两个日子,询问李大爷和李大娘的意见。

  李大爷与李大娘低声交换了意见,很快便含笑应下。

  “这两个日子极好,秋纳征,春完婚,不冷不热,正是宜家宜室的好时节。”

  婚事既定,虎子盘算着回去便再给家中去信。

  他想着,定要请爹娘在十月前,寻一队稳妥的镖局同行,早早启程来京。

  若拖到十月后天寒地冻,越往北走风雪越大,路上容易染风寒,反倒不好。

  虎子在心里算着今后的日子。

  在京城租一处小院,地段差些的,月租约莫三四两银子应当能成。

  自打来到京城,除了头个月领了工钱往家里寄过一次,后来他爹便在信中再三叮嘱,家中用度尽够,银钱在路上容易遗失,千万莫要再寄,好生攒着自己用。

  他也就听话,再未寄过。

  在赵家吃穿用度皆不用自己操心,他平日里少有花销。

  这回置办提亲礼花去二两,手头还余六十三两多。

  嫂子既帮忙备下被褥、布匹、米面这些聘礼,他估摸着后续添置其他物件,约莫还需十两银子。

  等到十月,加上这几个月的工钱,应当还能剩下六十两左右。

  婚宴不打算大办,请些亲近之人即可。

  剩下的钱,至少能支撑一年的房租。

  可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每月的工钱虽能勉强应付日常开销,但这不多的积蓄总有耗尽的一天。

  近来见嫂子她们做手衣,便也想做这门生意。

  不过他想做的不是保暖的物件,而是防水的。

  他琢磨着用薄棉布做成手衣的样子,里外刷上桐油,便能防水。

  京城冬日十分寒冷,洗衣做饭时,双手浸在冰水里的滋味最是难熬。

  若有一双这样的防水手衣,便能少受许多罪。

  想来那些常需沾水劳作的人家,是愿意花些铜钱买一双的。

  前几日,他特意拿了只棉袜,去卖桐油的铺子套近乎,当场试起来。

  刷了桐油的布面果然能防水,他拿回家套在手上用力搓洗一刻多钟,里头仍是干的。

  这几日他天天试,买了少量桐油,发现刷一次桐油大约能经受五六次搓洗,之后便要补刷。

  他想着,日后若是有人买了手衣,补刷一次桐油便收两文钱,应当也可行。

  桐油价钱不算贵,一匹布能做出许多双手衣。

  若每双定价十五文,刨去本钱,应当还有些赚头。

  只是若单卖这一样,怕是不好卖。

  他打算和李大爷商量,先将这防水手衣放到杂货铺卖。

  每卖出一双,分杂货铺一文钱。

  若他能想到更多的挣钱法子或要卖的东西,到时再考虑要不要盘个小铺面也不迟。

  京城的铺租太贵了,不是他如今能负担得起的。
  http://www.c8e.cc/37565/2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