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帮百姓种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次日一早,韩曦钰抱着图纸去找慕卿晨

  眼睛里带着血丝,却依旧神采奕奕:“王爷,你看这份计划可行?

  引水造渠需要人手,我想从军中抽调五百闲置兵力

  分两批轮流帮百姓干活,这样既不耽误日常练兵,又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种子方面,我从江南带来的物资里,有几袋特意挑选的甜荞种子,

  还有军中库房里存的芜菁、萝卜种,先在李家坳试种一小片,成功了再推广给其他村子。”

  慕卿晨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伸手替她揉了揉眉心,语气温柔却带着决断:

  “想法很好,但别急着铺开。兵力我给你调,不过要循序渐进,就按你说的分批次来;

  荞麦、芜菁这些种子,我让人从军中库房里优先调配,再让后勤营准备些农家肥送过去。

  咱们先把李家坳做成样板,八月种下去,十月就能收获,成效出来了,其他村子自然愿意跟着干,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动工那天,天刚蒙蒙亮,韩曦钰就带着第一批两百名士兵赶到了李家坳。

  刚开始,百姓们还有些拘谨,站在田埂边不敢动手,怕累着当兵的,也怕自己做得不好帮倒忙。

  士兵们见状,二话不说挥着锄头就开挖,韩曦钰也挽着袖子加入队伍,拿起一把锄头示范:

  “大家看,挖渠要注意边坡的角度,太陡容易塌,太缓又浪费土地,像这样留着斜坡,既稳固又能存水。”

  她又让人把自己改良的木犁推过来,木犁上加了横杆,两个人就能拉动,比纯人力翻土省力不少,看得百姓们连连称奇。

  慕卿晨处理完军营的事,就骑着马赶来工地。

  他不说话,只默默让亲兵搬来几大桶凉茶、几筐粗粮馒头,亲自递给干活的士兵和百姓;

  看到韩曦钰额头上的汗水,他就上前替她擦去

  递上水囊,眼神里的温柔藏都藏不住。

  有士兵打趣说:“将军,王爷这是把您当成宝贝护着呢!”

  韩曦钰脸颊微红,却笑着接过水囊,仰头喝下,眼底满是甜蜜。

  可难题很快就来了——水渠挖到中途,遇到了一片硬土层,锄头挖下去只留下一个白印,敲得火星四溅

  挖了大半天也只挖了半尺深

  百姓们渐渐没了信心,有人偷偷放下锄头溜走

  嘴里嘟囔着:“这硬土疙瘩,怕是挖不动,八月都快过半了,再耽误下去,种子都来不及种了,白费力气了。”

  韩曦钰见状,没有苛责,而是让士兵们把军中修路用的凿子、铁锤拿来,自己率先拿起一把凿子,对准硬土狠狠砸下去。

  一下、两下、三下……震得手臂发麻,手掌很快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鲜血混着泥土粘在凿子上,她却咬着牙没吭声,依旧一下下凿着。

  慕卿晨听说工地遇到难题,立刻调来了军中的工兵小队,带着镐头、炸药(控制用量,仅用于松动硬土)赶来支援。

  看到韩曦钰满是血泡的手掌,他心疼得眉头紧锁,拉过她的手轻轻擦拭,语气带着一丝责备:

  “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有事不知道让人来报吗?八月正是抢种的关键时候,耽误不得,也不能累坏了你。”

  嘴上责备,手上却动作轻柔地替她包扎伤口。

  “这点小伤不算什么。”韩曦钰笑着抽回手

  “百姓们都看着呢,我要是退缩了,大家就更没信心了,误了播种时机,今年冬天大家又要挨饿。”

  慕卿晨无奈,只能让人给她换了副厚实的手套,然后走到百姓们面前,举起手里的锄头:

  “乡亲们,这渠挖通了,八月种上荞麦、芜菁,十月就能收获,冬天就有粮吃、有菜腌;这水引来了,草场能灌溉,牛羊能长膘,日子就能好起来!这点苦,比起冬天的温饱,值不值?”

  王爷和将军都如此卖力,百姓们脸上的愧疚之色更浓,溜走的人也悄悄回来了

  拿起工具加入开挖的队伍

  工兵小队用炸药小心翼翼地松动硬土,士兵和百姓们再用锄头、镐头开挖

  韩曦钰则在一旁指挥,调整水渠的坡度和走向

  整整十天,每天天不亮就开工,天黑透了才收工,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泥土,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终于在八月中旬把这条三里长的水渠挖通了。

  当河水顺着新挖的渠道,哗啦啦流进干涸的田地时,李家坳的百姓们都沸腾了。

  李老汉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一碗刚烧开的热水,对着韩曦钰和慕卿晨连连磕头:

  “将军!王爷!你们是我们李家坳的再生父母啊!这下八月能种上庄稼,冬天就不用挨饿了,这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大恩!”

  韩曦钰连忙扶起他,眼眶也有些发热:“李伯,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是我和王爷一个人的功劳。”

  她又拿起带来的荞麦、芜菁种子,在田埂上划出一小块地,亲自教大家选种、播种:“这荞麦种子要选颗粒饱满的,撒种要均匀,盖土不能太厚,半寸就够,不然芽长不出来;芜菁要起垄种,行距留宽些,方便后续浇水施肥。”

  她把耕种技巧拆解得通俗易懂,连村里没读过书的老妇人都能听懂,跟着她一步步操作。

  与此同时,慕卿晨也没闲着。

  他派人与周边的友好部落交涉,用军中淘汰的旧兵器、闲置的布匹,换来了几十头健壮的牛羊种畜,都是适合北疆八月快速长膘的品种;

  又请军中擅长养殖的老兵驻扎在李家坳,教百姓们趁着八月的好天气割草晒草、储存冬料,还带来了军中常用的草药,教大家识别、炮制,治疗牛羊的常见病。

  这期间,韩曦钰和慕卿晨几乎每天都要往返军营和李家坳,有时忙到深夜才回营。

  韩曦钰脚上的布鞋磨破了好几双,手上的水泡磨成了厚厚的茧子;

  慕卿晨处理完军营的政务,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工地,有时还要连夜处理部落交涉的事宜,常常只睡三四个时辰。

  可不管多累,只要看到对方,两人就会露出笑容。

  韩曦钰晚上回营,慕卿晨总会让人备好热水,亲自给她敷手;

  慕卿晨处理政务晚了,韩曦钰就坐在一旁温着粥,安安静静地陪着他。

  九月初,李家坳的田野里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荞麦苗和芜菁芽,一片片长势喜人,风吹过掀起层层绿浪;

  草原上的牛羊也壮实了不少,毛色变得油亮,牧民们忙着割草晒草,脸上满是久违的笑容。

  韩曦钰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阳光洒在她脸上,笑得眉眼弯弯:“王爷,你看,都发芽了,十月肯定能有好收成。”

  慕卿晨从身后轻轻拥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我就知道,我的曦钰一定可以。慢慢来,不着急,趁着这秋高气爽的日子,咱们把李家坳的收成稳住,明年春天再推广冬麦、春麦,一点点把北疆变好,让这里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http://www.c8e.cc/37603/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