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盖世悍卒 >第256章 水泥巨龙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6章 水泥巨龙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粮食产量的跃升,离不开新作物和新农具,但江辰深知,这一切的基础,是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古老的农谚道尽了农业的命脉所在。黑水县地处北境,气候偏干,降水不均,春旱秋涝是常事,以往全靠天吃饭,丰年歉年,全看老天爷脸色。

  如今,有了水泥这“化泥为石”的神物,有了日益充裕的劳动力(包括吸纳的流民和农闲时的农户),大规模兴修水利,将农业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机,已然成熟。

  一幅宏大的水利蓝图在江辰的主持下绘制出来。核心是利用黑水河及其支流的水源,修建一系列永久性的、坚固的水利设施:包括拦河蓄水的水坝、引水灌溉的主干渠与支渠网络、以及旱时能抽水、涝时能排水的闸门系统。

  命令下达,整个黑水县如同一个庞大的工蚁巢穴,迅速行动起来。

  首先开工的是位于黑水河上游一处峡谷的“磐石坝”。这是整个水利系统的龙头。以往此类工程,多采用竹笼装石或夯土筑坝,费时费力且不耐冲刷。而这一次,工匠们按照江辰提供的简易图纸,先打下坚实的木桩基础,然后用木板支起巨大的模壳,最后将搅拌好的、粘稠的混凝土(水泥、砂石、水的混合物)倾泻而入。

  成千上万的民夫在工地上忙碌,号子声震天动地。搅拌混凝土的场地上烟尘弥漫,独轮车川流不息地将混凝土运往坝体。那灰扑扑的泥浆流入模壳,仿佛一条即将凝固的灰色巨龙,正在被一点点浇筑成型。

  老河工赵老汉被雇来看管水流,他叼着烟袋,看着那日渐升高的灰色坝体,摇头嘀咕:“这灰泥疙瘩……能挡得住大水?别到时候一股洪下来,冲得渣都不剩。”

  然而,当混凝土逐渐凝固,拆除模壳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道巍峨、坚固、表面光滑的灰色巨墙,稳稳地扼守在河道之上,岿然不动!与旁边传统的夯土堤坝相比,显得如此不可撼动。

  赵老汉用烟袋锅敲了敲坚硬的坝体,发出沉闷的梆梆声,震得他手发麻。他咂咂嘴,不说话了,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大坝建成,蓄起一汪清澈的水库。紧接着,开挖渠网的浩大工程开始了。

  测量人员拿着标尺和罗盘,精确规划渠道走向,力求水流自然顺畅。无数民夫挥舞着铁锹镐头,沿着画好的白线,开挖土方。遇到岩石,便用火药爆破(在严格控制下)。

  挖好的渠道,并非简单的土沟,而是用砖石砌岸,底部和两侧关键部位都用水泥抹缝加固,防止渗漏和冲刷垮塌。一道道分水闸门也被安装到位,这些闸门采用了简单的螺杆升降机构,由专人管理,可以精确控制流向各支渠的水量。

  一条条灰白色的水泥渠道,如同大地的血管,从“磐石坝”这个心脏出发,向着广袤的田野蔓延开去,穿过村庄,越过丘陵,将原本干旱的土地纳入灌溉范围。

  工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渠道走向需经过富户的祖坟或良田,引发纠纷;有时爆破惊扰百姓;有时夏季暴雨突至,洪水冲击未完全固化的工程,造成局部损毁……但在县衙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下,问题被一一克服。

  整个兴修水利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黑水县组织能力、物资调配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结果令人满意。

  第二年春天,效用立竿见影。

  往年此时,正是春旱最令人心焦的时候。土地干裂,麦苗蔫黄,农民们只能祈求老天爷开恩。而今年,随着一道命令,磐石坝的闸门缓缓提起,清澈的河水奔腾着涌入主干渠,然后又通过无数支渠、毛渠,欢快地流进一片片渴望的农田。

  “来水了!官家的水来了!” 田野间,农民们欣喜若狂地看着水流漫过田垄,滋润着干渴的禾苗。他们不用再像祖辈那样,日夜不休地踩着沉重的水车,或者为了抢水与邻村发生械斗。现在,他们只需要在需要时,去请求管理水闸的“渠长”开闸放水即可。

  李老栓蹲在田埂上,看着清水汩汩地流入自家麦田,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这水泥渠……真是神了!一点不漏!这水,比油还金贵啊!”

  到了夏季,暴雨如期而至,河水猛涨。但磐石坝稳稳地拦蓄了部分洪水,减轻了下游压力。加固后的渠道也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大规模溃决。部分低洼地区虽然仍有积水,但排水闸及时开启,积水很快退去,灾害远轻于往年。

  旱能浇,涝能排。从此,黑水县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稳定的灌溉,使得粮食产量不再大起大落,变得可预期、可计划。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因为人们知道有水保障。农作物的品种也可以尝试更加多样化。

  那纵横交错的灰白色水泥渠道网,不仅灌溉了农田,更灌溉了民心。它们如同最坚实的臂膀,将曾经肆虐的旱涝灾害牢牢锁住,换来了田野的郁郁葱葱和粮仓的日益丰盈。
  http://www.c8e.cc/37610/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