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稚子辨药 童言启深思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春分过后,白日渐长,阳光也积蓄起真正的暖意。药园里,在暖棚庇护下安然度过春寒的幼苗,开始铆足劲头生长,园中一片欣欣向荣。医馆的日子,也在按部就班中,流淌着平凡的温馨。这一日,林小荷正在整理新采收的一批茵陈蒿,准备晾晒。安生像个小跟班,坐在她旁边的矮凳上,手里也抓着几根青翠的茵陈,学着娘亲的样子,笨拙地将它们捋顺。
忽然,他举起一根茵陈,凑到小鼻子前使劲闻了闻,又拿起旁边簸箕里几片之前晒干的陈皮,也闻了闻,然后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却十分肯定地说:“娘,这个(茵陈)是青气,那个(陈皮)是陈气。”
林小荷一愣。她从未刻意教过安生“青气”、“陈气”这样的药性术语,只是平日在他问起时,会简单告诉他“这个闻着青青的”、“那个放着时间久了有特别的香味”。没想到,这孩子竟自己归纳出了如此贴切的形容。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儿子:“安生说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的气味不一样吗?”
安生眨巴着大眼睛,想了想,指着窗外的药园:“一个…刚从那来,”又指着药柜,“一个…在盒子里睡觉,睡久了。”
稚嫩的童言,毫无雕饰,却仿佛一道灵光,瞬间击中了林小荷。是啊,“青气”代表着草木初生之机的升发疏泄,如茵陈蒿能清利湿热;“陈气”则意味着久经岁月沉淀后的理气健脾之性,如陈皮能燥湿化痰。这简单的“青”与“陈”,不正暗合了药材因采摘时节、炮制方法不同而产生的药性差异吗?
她忍不住将安生搂进怀里,在他柔软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安生真是个小天才!”
晚上,林小荷将这事当作趣闻讲给沈远山听。沈远山听后,沉思良久,叹道:“童言无忌,却往往直指本源。我们习医之人,背诵太多君臣佐使、性味归经的条文,有时反倒被这些框架束缚,忽略了药材最本真、最直观的物性。安生这话,倒提醒了我们,‘青’与‘陈’,本身就是一种最朴素的药性辨别。”
他看向正在灯下认真辨认药材标本的栓柱,问道:“栓柱,你若闭眼去闻茵陈和陈皮,抛开书本所载,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栓柱老实回答:“茵陈有点冲,有点苦凉的感觉;陈皮…闻着舒服,有点甜香,心里觉得踏实。”
“这便是了。”沈远山点头,“‘冲’与‘凉’对应其清热利湿之效,‘甜香’与‘踏实’正合其理气健脾之功。安生虽不懂这些,但他用‘青气’、‘陈气’来形容,恰恰抓住了这最初、最真切的感受。”
自此,沈远山在教导栓柱时,除了要求他熟记经典,也更注重引导他去亲自体验药材的形、色、气、味,鼓励他用自己最直白的语言去描述感受,再与书本知识相互印证。
而安生那无意间的“青气陈气”之论,也成了医馆里一个小小的美谈,更在沈远山和林小荷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或许,教导安生识药,不必急于灌输艰深理论,保护并引导他这份天然的感知力与好奇心,更为重要。
春夜静谧,月光如水。医馆内,大人因稚子一言而有所悟,学徒在师傅新的引导下默默用功。传承,并非单向的灌输,有时也会因最纯净的童真,碰撞出新的火花,照亮前行的路。这无声的启迪,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滋养着这片杏林之地的未来。
http://www.c8e.cc/38012/2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