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淬火成钢
     推荐阅读: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仕途人生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九剑杀神夏羽苏雍皇
				重生空间:首席神瞳商女
				四合院:除了我,谁也别想得劲
				九龙归一诀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四合院:最强主角
				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冬天,对于长洲岛而言,似乎来得格外凛冽。珠江口呼啸的北风,卷着咸腥的海汽和细碎的冰雨,抽打在营房斑驳的墙壁和学员们坚毅的脸庞上。与这日渐严寒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校内部愈发炽热、凝练,甚至带着几分临战前肃杀的气氛。第一期学生的在校时间已进入倒计时,各种科目的训练强度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考核的频率也愈加密集,仿佛要在最后时刻,将这块经过初步锻造的“钢铁”再进行一次极致的淬火。谢文渊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昔日训练场上偶尔还能听到的抱怨声、嬉笑声,如今已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专注的眼神、更加迅猛的动作和训练间隙更加深沉的沉默。每个人都知道,离开这座岛屿之后,等待他们的将不再是沙盘推演和模拟对抗,而是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战场。
战术综合演练成为了日常的重头戏。演练的想定情况愈发复杂和残酷,常常模拟北伐可能遭遇的各类极端情境:在“敌军”优势火力压制下的阵地防御,于陌生地域遭遇伏击时的应急反应,夜间长途奔袭后的立即投入进攻,甚至包括指挥系统被“摧毁”后,基层军官如何独立指挥残部突围或坚持作战。
在一次大规模的野外实兵对抗演习中,谢文渊所在的连队奉命担任预备队。战斗进行至白热化时,“敌”军突然投入了一支“精锐分队”(由教官和部分表现优异的二期入伍生扮演),利用浓密树林的掩护,对“我方”指挥所侧翼发起了迅猛的迂回突击。前线告急!
连长大吼着下令:“谢文渊排!立刻前出,堵住缺口,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指挥所安全!”
“是!”谢文渊没有丝毫犹豫,嘶哑着喉咙应道,转身对着全排弟兄,目光如电,“全体都有!检查武器(虽是空枪和教练弹,但动作要求完全实战化)!跟我上!”
他不再是一个仅仅听从命令的士兵,也不再是初次代理指挥时那个略带紧张的学员。数月来的淬炼,无数次战术推演的积淀,以及内心深处那股为家国复仇、为理想而战的强大信念,在此刻汇聚成一种近乎本能的指挥直觉。他迅速判断出“敌”突击分队的主攻方向和可能的薄弱环节,没有选择正面硬撼,而是果断下令:
“一班!抢占左侧那个制高点,用火力压制敌人冲锋队形!”
“二班、三班!随我从右翼那片洼地穿插过去,打他们的腰眼!动作要快,要狠!”
命令清晰,分工明确。他亲自带领主力,如同利刃出鞘,迎着“敌”军侧面猛扑过去。演习用的教练弹在耳边呼啸(由裁判员模拟),林地间奔跑、卧倒、射击、冲锋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谢文渊冲在最前面,动作迅猛如豹,利用树木、土坎交替掩护前进,不时大声调整着队伍的队形和火力配系。在一次短促突击中,他甚至运用了不久前刚学习的“小组突击”战术,以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交替跃进,用手榴弹(教练弹)开路,迅速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场侧翼的反冲击,打得果断而凌厉,成功迟滞并最终击退了“敌”军的突袭,稳定了整个防线。演习结束后,浑身被汗水和泥浆浸透的谢文渊,受到了前来观演的校本部高级教官团的点名表扬。一位头发花白、曾在北洋军中任职多年、后投身革命的老教官,捻着胡须对身旁的人说:“此子临危不乱,战术运用已得步兵协同之三昧,假以时日,可堪大用。”
射击考核的标准也提升到了接近实战的难度。不再是固定的胸环靶,而是增加了隐显靶、运动靶,以及在复杂地形、恶劣天候下的射击考核。谢文渊趴在冰冷的泥地里,任凭雨水模糊视线,依旧稳稳地据着枪。他调整呼吸,感受着风的速度和方向,心无旁骛,眼中只有那个时隐时现的目标。扳机扣下,枪响靶落。他的射击成绩,已在全期学员中稳定地名列前茅,那支冰冷的步枪,仿佛已成为他手臂的延伸。
除了军事技能的极致打磨,政治考核与精神训话也达到了高潮。政治部的教官们,包括周恩来主任,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学员中间。训话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理论阐述,而是紧密结合当前紧迫的时局——北洋军阀的混战与卖国、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反复强调黄埔学生作为革命武装骨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每个人必须从灵魂深处明确“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
“同志们!”周主任在一次全体学员大会上,声音铿锵,“你们即将毕业,奔赴战场!你们手中的枪,不是用来升官发财的,不是用来欺压百姓的!它是人民的武器,是斩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利剑!你们的每一滴血,都要为人民而流!要时刻牢记,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有主义的军队!”
这些话语,如同重锤,一次次敲击在谢文渊的心上。他回想起自己报名时写下的“革命认识”,回想起与王启明等人的思想交锋,回想起那本《马列宣言》带给他的震撼。此刻,那些抽象的理论与眼前具体的使命、与手中沉甸甸的钢枪彻底融合在了一起。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征战,不仅仅是为了洗刷个人的冤屈,更是为了摧毁那个制造了无数个人悲剧的、吃人的旧世界。
毕业前夕,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学员中间弥漫。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与跃跃欲试,也有对母校和战友的深深眷恋,更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同学们互相在简陋的笔记本上留言,赠送照片(如果条件允许),约定将来在胜利的战场上重逢。
王启明找到谢文渊,塞给他一个自己亲手用木头雕刻的小小的、粗糙的步枪模型,低声道:“文渊,保重。到了战场上,咱们比赛,看谁杀的敌人多!”
谢文渊郑重地接过,点了点头,将自己珍藏的一方普通却用得顺手的磨刀石回赠给他:“你也保重。活着,看到胜利那天。”
夜深人静时,谢文渊再次取出那半块徽墨和紫石砚。他没有磨墨,只是静静地摩挲着。冰凉的触感,仿佛连接着遥远的过去,也映照着清晰的现在与未来。父母的容颜在脑海中依然清晰,但那份刻骨的悲伤,已渐渐转化为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强大的力量。他知道,自己这把在长洲岛上经过千锤百炼的“剑”,已经淬火成钢,锋刃寒光凛冽。剑身之上,不仅铭刻着“谢”字的家族印记,更熔铸了“革命”、“救国”、“解放”的时代烙印。
他望向窗外,长洲岛的夜空,星斗闪烁,江风呜咽。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血腥残酷的时代,正伴随着毕业的临近,轰然拉开序幕。而他,谢文渊,黄埔一期毕业生,已经做好了准备,将用他的血与火,在这历史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笔。
http://www.c8e.cc/38126/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