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秦鸣不疾不徐地为众人斟满酒杯:\"我军先锋已翻越芒砀山,明日即可就位。筑坝决堤之事,三五日内便可准备妥当。眼下战局主动权已在我手,何时出兵全凭主公心意。\"他举杯笑道:\"换言之,这要看主公想要怎样的战果了。\"

  \"战果?\"孙坚疑惑道,\"此话怎讲?\"

  秦鸣仰首饮尽杯中酒,畅然一笑。

  \"正是字面含义!\"

  \"想必主上已有所察觉!\"

  \"同盟军虽进占汜水关,却已成强弩之末!\"

  \"粮秣短缺为其一,各怀异心为其二!\"

  \"眼见董卓迁都长安,前方更有函谷潼关天险,定会四散溃逃!\"

  \"盟军既溃,我军独力难支讨董大业。\"

  \"故此役实为诛灭 ** 的最终之战!\"

  \"而今联军龟缩汜水,以我军实力难以正面对抗董卓。\"

  \"唯有退求其次,待其迁都之际截取所需物资。\"

  \"选定目标后,我军可借水道阻截,分兵击之!\"

  孙烈举杯痛饮,眉间川字纹愈发深刻。

  纵使心有不甘,他不得不承认秦鸣的精准判断。

  倚仗盟军已无可能,独力讨伐更是痴想。

  如今唯有效益最大化。

  沉思片刻,他握拳道:\"即便不能诛灭董贼,至少该救出被挟持的天子!\"

  在其心中,匡扶汉室与讨伐 ** 本为一体。

  秦鸣却轻晃酒盏,确认亲兵远避后,忽然倾身低问:\"敢问主上平生大志?\"

  孙烈愕然——分明在议战利之事,怎突然转到此处?

  但见军师神色肃穆,仍正色答道:\"孙某出身寒微,十七从军讨贼,累蒙皇恩官至太守。\"

  \"今见社稷倾颓,自当匡扶汉室,靖平四海。\"

  \"这就是孙某毕生所愿!\"

  随即疑惑道:\"此事与当下战局何干?\"

  秦鸣轻笑:\"非但相关,更关乎天下大势!\"

  \"若主上真心怀天下,此番反倒不能解救天子!\"

  \"救之无益,反会酿成更大的祸乱!\"

  \"岂有此理!\"孙烈拍案怒目:\"救出天子怎会致乱?\"

  此时典韦晃着酒坛起身憨笑:\"二位商议大事,某家先去巡营醒酒!\"

  言罢如铁塔般矗立而起,按刀走向辕门。

  这便是大智若愚之人,他虽未明秦鸣言下之意。

  但\"不救天子\"这等悖逆之言,绝非可宣之于众。

  他可以闻之,旁人却听不得!

  无论为臣为友,他都决不许旁人知晓。

  待典韦走远,篝火旁唯余孙坚与秦鸣二人。

  跃动的火焰映照着两张面庞。

  秦鸣再无顾忌,朗声笑道:

  \"主公以为,袁绍较之董卓如何?\"

  孙坚闻言若有所悟:

  \"论才干,袁绍虽居盟主之位,实则色厉内荏,不过庸才罢了。\"

  \"反观董卓,出身行伍,凭战功起势,虽为人狠戾,才干却远胜袁绍。\"

  \"至于家世门,袁氏四世三公,除却弘农杨氏,再无匹敌者。\"

  说到此处,他猛然醒悟,惊视秦鸣:

  \"军师之意,若我军救驾,天子恐会落入袁绍之手?\"

  \"正是如此!\"

  秦鸣正色道:

  \"此番讨董,我军虽建奇功,终究隶属袁绍麾下。\"

  \"即便救得天子,主公不过徒有苦劳,大功终难归我军所有。\"

  \"若天子入袁绍之手,以袁氏根基,安知不会再现董卓之祸?\"

  \"而今董卓虽具才干,却家世卑微,难服众望。\"

  \"倘若袁绍掌权,以其家世门,势力必将急速膨胀。\"

  \"偏生此人志大才疏,若执掌大权,恐致天下大乱!\"

  \"届时主公平乱之志,当从袁还是抗袁?\"

  \"若俯首听命,袁绍无德,何以安天下?\"

  \"若奋起抗之,又何必今日多此一举?\"

  \"故而,这天子我军救得,却也救不得!\"

  \"至少,此时救不得!\"

  闻听此言,孙坚剑眉紧锁。

  他一心欲救天子诛董卓,未料其中竟有这般玄机!

  若因救驾而酿成更大祸患,确实不可妄动。

  但他敏锐地捕捉到秦鸣最后一句话中深意。

  \"军师既言此时不可救,那何时可救?\"

  见孙坚已然开悟,秦鸣展颜笑道:

  \"欲救天子,须先立根基!\"

  \"我军若要迎奉天子,当先据一方水土为基业,如董卓般可攻可守。纵有叛逆来犯,亦有实力周旋!\"

  \"反之,主公虽拥精兵良将,数月粮草,终是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立基之地!\"

  此言一出,孙坚身形剧震,目中精光暴涨。

  且说孙坚此人,向来以骁勇善战着称。

  要论这行军打仗的本事,他确实称得上是一员虎将。

  可惜,在天下大势的把握上,却实在欠缺远见。

  原本任长沙太守之职,偏要千里迢迢横穿荆州北上讨伐董卓。

  好容易得了南阳,还未站稳脚跟又匆匆出兵豫州。

  这一路打下来,虽说是捷报频传,可地盘却如同水中月、镜中花,总是看得见摸不着。

  长沙已是鞭长莫及,南阳早被袁术收入囊中,荆州更是被刘表以迅雷之势拿下。

  细细想来,竟是一仗打得比一仗大,地盘反倒一块块地丢。

  经秦军师这般点拨,孙坚这才幡然醒悟。

  难怪总觉得越打越憋屈,原来是根基不稳!

  当下也顾不上许多,连忙向秦鸣施礼道:\"军师所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还请军师明示,这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军立足之地?\"

  秦鸣连忙扶起孙坚:\"主公不必如此。此事说来也不算难。如今讨董之战已近尾声,正是谋划新局之时。既然秦鸣身负军师之责,对此自然有所筹划。不过在此之前,倒想请教主公原先是作何打算?\"

  孙坚闻言苦笑:\"本是一心讨贼,未曾想这些。今日军师提起,确实令人头疼。长沙已被刘表派张羡占据,南阳也在袁术掌控之中。既然袁术表我为豫州刺史,不如前往豫州如何?\"

  说到此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望向秦鸣。

  不料秦鸣却连连摇头:\"主公错了!天下之大皆可去得,唯独这豫州万万去不得!\"

  \"此话怎讲?\"

  \"只因豫州乃袁氏根基所在!袁家四世三公,在汝南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况且主公如今既已与袁术生隙,若去豫州,岂非自投罗网?以袁术的为人,怎会容主公在豫州立足?\"

  \"主上可知袁术为何举荐您担任豫州刺史?\"

  \"无非是看中主上骁勇善战,想利用主上罢了!\"

  \"我军若要立足,必须与袁术划清界限,因此这豫州不能去!\"

  孙坚闻言眉头紧锁,怒道:

  \"难怪!我就说袁术这厮怎会如此好心!\"

  \"原来包藏祸心!\"

  \"他日若有机会,定要讨伐此贼!\"

  稍作沉思后,他又道:

  \"既然豫州不可取,长沙又地处偏远,不如率军返回江东如何?\"

  \"我在江东起兵,此地沃野千里,正可作为根基之地。\"

  听到江东之议,秦鸣笑道:

  \"江东虽可攻取,却偏安东南。虽有长江天险便于防守,但难以进取中原。\"

  \"此地作为根基尚显不足。\"

  见故里被否定,孙坚皱眉道:

  \"先生认为江东也不可取?\"

  \"那何处才是我军根基之地?\"

  未等他话音落下,秦鸣已面带微笑,从容说出两个字:

  \"淮南!\"

  孙坚闻言一怔,眉头紧锁。

  淮南包含九江郡、庐江郡及部分汝南地区。

  与江东仅一江之隔。

  他疑惑道:

  \"先生此言何意?\"

  \"我军取江东易,取淮南难,同属扬州之地,为何要先取淮南?\"

  \"不如先定江东,再挥师北上进攻淮南。\"

  \"不可同日而语!\"

  见孙坚不解,秦鸣摇头道:

  \"主上所言虽有理,但选择根基之地需以天下大势为重,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天下大势?\"

  孙坚闻言震动,这正是他未曾深虑之处。

  他急忙拱手道:

  \"请先生详述!\"

  秦鸣饮尽杯中酒,侃侃而谈:

  \"所谓天下大势,不过是大汉十三州之事。\"

  \"洞悉十三州形势,便可掌控天下全局。\"

  \"当今董卓乱政,诸侯割据。西部凉州、雍州、司隶被董卓占据,局势混乱,暂无需考虑。\"

  \"南面益州、荆州,刘焉、刘表面奉汉室,实则割据一方。\"

  (“交州士燮僻处南方,远离中原纷争,偏居一方,无足轻重。”

  “除这六州外,天下未来的风云变幻,皆在其余地带!”

  言罢,他目光转向孙坚,继续道:

  “因此我军选择根基之地,需兼顾两点:其一,该地是否适合作为根基;其二,天下动荡时,我军该如何应对!”

  不等孙坚回应,他接着分析:

  “眼下虽有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此战之后,诸侯割据之势将成,天下格局不出三五年必有大变!”

  “河北的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四地中,丁原身亡后,并州群龙无首,必遭外族侵扰。”

  “幽州刘虞性情温和,与公孙瓒素有嫌隙,若二人相争,幽州终将落入公孙瓒之手。”

  “冀州韩馥优柔寡断,袁绍坐镇渤海,定会趁机夺取冀州。”

  “青州黄巾未灭,且地处河北,袁绍岂会放过?”

  “中原一带,兖州刺史刘岱庸碌无能,徐州陶谦年迈力衰,豫州本是袁术根基,此地必将成为诸侯争夺的战场!”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曹操与袁术必在中原展开决战,争夺霸权!”

  “若无变故,这便是我军未来面对的局势!”

  “江东虽物产丰饶,却易攻难守,士族盘根错节,山越频繁袭扰,攻占只需两三载,治理却需四五载。”

  “若我军先取江东,淮南必被他人所占。”

  “届时我军虽有长江屏障,但上游受荆州钳制,北上需强攻淮南。一旦敌军扼守要道,我军将被困于江南,虽可苟安,却难图进取。”

  “反之,若以淮南为根基,我军可南下逐步蚕食江东,北上威胁中原,西进可经江夏攻入荆州。”

  “加之淮南富庶,占此地后,我军可静观时变。待天下有变,再择机北取中原或西进荆州,主动权尽握手中。”

  说到此处,秦鸣对孙坚展颜一笑。

  “这便是我主张先取淮南的原因!”

  话音未落,孙坚已激动地握住他的手,颤声道:

  “先生真乃当世奇才!”

  孙坚满面红光,身躯因兴奋而微微发抖。

  令他振奋的不仅是战略方向,更是这番洞若观火的分析!

  诸侯讨董尚未落幕,秦鸣竟已将未来三五年的天下大势剖析得如此透彻!

  这正是他渴求的——指引迷津的明灯!
  http://www.c8e.cc/3825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