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同病异治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快穿101次:男神,帅炸天!
枯坐三千载,我破庙石像人前显圣
厉元朗水婷月全文免费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踏碎凌霄日,棒染诸佛血!
正义的使命最新章节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黄不凡和黄德志聊天的时候,罗德江刚好则过来了,走到门口又刚好听到黄不凡问起‘李东江’,罗德江便站着在门口回答:“院长,你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啊?李东江昨天还问我,院长有没有时间,他要过来汇报一下工作呢……”
黄不凡瞧了瞧罗德江:“你小子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么?说话还学会了阴阳怪气,说说看,是黄小华教你的还是谁教你的?”
黄小华当年一口气考上了潭州医学院,如今回到了沂溪医院,和罗德江也正式结婚,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就像做梦一样,看着自己当年从黎老手里‘连哄带骗’带过来的几个人,罗德江身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当时的青涩与不训,取而代之时是一个医生应有的稳重。
黄德志则开玩笑:“德江同志,按照辈分,你应该叫院长一声叔叔,我怎么从来没听你叫过?”
罗德江一脸的苦大仇深样,不过随即还正儿八经便黄不凡叫了一声“叔叔好”。叫的同时,还不忘弯腰鞠躬。
黄不凡哪里看不透这小子的坏水,直接点破:“现在叫得这么亲热,还不是马上要当爹了,让我这个外公掏腰包?”
几个人开了几句玩笑,气氛更加的融洽,黄不凡朝罗德江说:“你刚才说李东江要过来,他有什么事么?”
当年,刘伟方罗德江这几个落魄的医学生来到沂溪医院,黄不凡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选择权。
刘伟方和罗德江喜欢搞临床,李东江等人则更喜欢搞学术。沂溪医院甚至还专门给他们开辟了一块药圃,李东江就是药圃的主要负责人。
不过,后来华安卫校发展了,沂溪医院的研究室就整体搬去了那边。
但李东江几个人还是会轮流过来打理药圃,其他人大部分时间在华安卫校搞教学研究。
算起来,黄不凡似乎也有段时间没有见过李东江了。于是只能问罗德江:“他们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罗德江瘪瘪嘴:“你就不能想点好事?困难当然会有,不过一般情况下,卫校那边基本就帮着解决了。
他这次还真是好事,大概就是中药制剂方面的事。”
黄不凡点点头:“他们能有成就,我们都为他们高兴,但我也不向你们俩隐瞒我的观点。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中药系统,不能脱离中医辩证系统去单独看待。如果只从从微观的分子层面去研究,只怕会走火入魔啊……”
从罗德江的介绍里,黄不凡听出来了,李东江等人的研究成果,应该就是中药制剂方面的进展。
比如针剂,比如各种不伦不类的片剂。这些东西,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证实其收益合理性。
所以,黄不凡决定走个迂回路线,让罗德江先去吹吹风,也就可以避免打击李东江等人的积极性。
黄德志附和着说:“院长说的这个有道理,我也认为中医药不能分家。
就以发烧来说,麻黄汤可以退烧,白虎汤也可以退烧。如果成了中药制剂,到时候谁能掌控?最后坏掉的,还不是我们中医的底蕴?”
这并不是黄德志在拍马屁,虽然在沂溪医院,黄不凡确实有崇高的地位,任何事情都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但在学术和专业知识的问题上,从来不会有违心的附和,大家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不过,只要有一方说服了别人,大家就会自发地以他的观点为蓝本。这也是沂溪医院这么顺风顺水发展起来的诀窍。
罗德江叹了口气:“李东江最开始也把院长的话听进去了,但在卫校那边待的时间长了,受到其他老师和教授的影响,逐步有一些松动,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样吧,我提前和他谈谈,看看他到底搞出了些什么名堂来。”
三个人随后又聊了一阵,话题基本集中在医院的发展上。
按照目前的情况,沂溪医院在规模上暂时不需要扩建,更多应该是添置一些器械与设备。
黄不凡提醒黄德志,今后要重点关注‘人’,可以安排院内的医护人员轮流进修,甚至可以安排进一步的脱产学习。
同时,还要注意好医德医风管理,防微杜渐,千万不能砸了沂溪医院 的口碑。
按照惯例,黄不凡下午亲自在门诊坐堂,这也是这段时间的标准操作了。于是,他来到自己的诊室时,门口已经有一大堆病人。
黄不凡也有心培养年轻人,去年,有二十几个医学生来了沂溪医院。所以,这段时间来,安排了两个跟随院长学习。
黄不凡有条不紊地接诊,病人都是些疑难杂症。不过,有透视眼加持的他,处理上自然速度非凡。
很多病人不太信任他的诊断,自己坚持还要做个检查确认一下,黄不凡更不会阻拦。
反正人家经济条件好,又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为医院创收也不是罪过。
连续看了六七个病人,今天的病号都比较简单,都是两个年轻人先诊查,黄不凡最后复查。
处方上,也尽可能在他们的基础上修改,尽可能更快地培养他们成长。
随后,竟然有两个人同时进了诊室,两人都用毛巾裹着头,脸上表情痛苦。
其中一个是个中年男人,从穿着到言行,都显得很不一般。
另外一个却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同样也是头痛。不过,她的家庭条件显然有点差,身上的衣服还有补丁,四十五岁的她就已经头发花白了。
两个人都想抢先请黄不凡给自己看病,互不相让的情况下,看到他们都是头痛,黄不凡干脆让他们一起坐下,让两个年轻人分别给他们诊查。
给中年男子看病的叫胡忠孝,潭州医学院的毕业生,算是罗德江的学弟,开始有条不紊地给病人望闻问切起来。
病人从宝庆慕名而来,说自己头痛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发作起来就是头痛欲裂,就像被什么东西敲打了一样。
他去过了宝庆各个医院,都说自己是风寒头痛,吃了药却时好时坏。有时候能消停一天半天,有时候还在吃药就痛了起来。
胡忠孝仔细做了诊查,确认病人脉象浮数而虚,舌苔薄白,于是也诊断为风寒头痛,只不过认为还有中气不足存在。
女病人就是华安人,病情基本和宝庆男子相似,接诊的叫王梅音,华安卫校毕业。
一番诊查后,根据舌脉和问诊信息,王梅音判断病人也是风寒头痛,写下了处方,交给黄不凡审查。
黄不凡拿起两份处方,仔细看了一遍。把胡忠孝的处方修改了一下,结合补中益气汤做了化裁。
看了看王梅音开出的处方,使用的药味没有变动,却加大了剂量。
等病人走后,胡忠孝和王梅音请教:“院长,两个病人的病情几乎一样,为什么处方却可以截然不同?”
黄不凡解释道:“宝庆男子的病,起于内伤,是虚证,所以当用补法;
女病人的病,起于劳作后感受风寒,是实证,所以当用汗法。
病因不同,治法自然各异,这就是我们中医‘同病异治’的精髓……”
http://www.c8e.cc/38445/2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