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草甸之行(一)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新任市长魏永健到位后,林万骁得以从繁杂的博弈中抽身,决定开始到下辖区县调研。

  市委书记办公室的墙上,挂上了一幅崭新的西明市行政区划图。华龙、官山、梅林、西山区是城市的心脏与骨架;富泽、嵩阳、南云三县拱卫周边;天龙苗族自治县、禄丰回族自治县、草甸彝族自治县则如三颗色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边疆线上;西明经开区则代表着未来的引擎。

  “致远,调研计划安排好了吗?”林万骁站在地图前,目光沉静。

  “已经初步拟定,书记。”秦致远递上一份文件,“按照您的指示,第一站选在草甸彝族自治县。县委办接到通知后上报了准备汇报材料和调研路线。”

  林万骁接过计划,扫了一眼那精心安排的行程:参观“云上草甸”旅游示范区、视察新建成的彝族文化博物馆、听取县委县政府工作汇报、走访旅游致富典型户……典型的、四平八稳的调研路线。

  他合上计划,没有立刻表态。首次公开调研,目的不仅是亮相,不仅是考察经济运行和旅游项目,更深层的,他是要去触摸这片土地真实的脉搏,去倾听那些被工作报告和统计数据掩盖了的声音。精心包装过的“样板戏”,不是他想看的。

  “通知草甸县,按计划准备。但我们不一定完全按他们的路线走。”林万骁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告诉他们,我想看看最真实的草甸。”

  消息传到草甸,县委大楼里刚刚平复的紧张情绪再次绷紧。县委书记李强和县长阿苦拉哈面面相觑,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一丝不安。“最真实的草甸”?这位新书记,看来不是那么容易应付的。

  两天后,由三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驶离市委大院,向着南部山区进发。林万骁坐在中间车辆的副驾,拒绝了秘书提前准备的汇报材料,只是专注地看着窗外。城市的高楼逐渐被抛在身后,视野被起伏的丘陵和点缀其间的彝族村寨填满。典型的“土掌房”依山而建,灰褐色的墙体厚重朴实,如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般。

  “书记,前面就进入草甸县界了。”秦致远提醒道。

  一座巨大的彝族风格牌坊矗立在公路旁,汉彝两种文字的“草甸彝族自治县”遒劲有力。牌坊上雕刻着日月星辰、虎豹火镰等彝族崇拜的图腾,色彩绚丽夺目。

  远远看去,牌坊下,停着几辆车。县委书记李强和县长阿苦拉哈在车前站立等候。

  秦志远问道:“书记要不要停车?”

  林万骁觉得有些无奈,虽然他多次强调不要到县界迎接,看目前这个架势还是停下来好:“停车!”

  车辆稳稳停下,秦志远立即下车为林万霄开车门。

  林万骁一下车,李强和阿库县长立即迎了上来:“林书记,欢迎您来草甸视察工作。”

  林万骁和他们握手:“你们太客气了,不要搞迎来送往这一套!你俩上我的车吧。”

  车队径直驶向“云上草甸”景区。盘山公路如丝带缠绕,一侧是云雾缭绕的深谷,一侧是陡峭的山崖。空气愈发清冽,带着植物和泥土的芬芳。随着海拔升高,植被从茂密的森林渐变为高山灌木,最终,一片辽阔无垠的绿色草甸仿若神只的画卷,豁然展现在眼前。

  时值盛夏,草甸象一片巨大的绿色绒毯,绵延至天际线。各色野花肆意绽放,如同洒落的繁星。成群的牛羊散落其间,悠然的铜铃声随风飘荡。几座土掌房零星点缀,与自然浑然天成。

  “停车。”林万骁吩咐。

  车队在路边停下。林万骁推门下车,草甸的风带着沁人的凉意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气,极目远眺,心胸为之一阔。

  李强、阿苦拉哈等人跟着下车。

  “景色名不虚传。”林万骁目光越过他们,落在草甸深处,“不着急听汇报,我们先走走看看。”

  一行人踏上木质栈道。阿苦拉哈主动担任讲解:“林书记,我们草甸,彝语叫‘木呷拉达’,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先祖阿普笃慕迁徙至此,见水草丰美,便定居下来。”他指着远山,“那座‘鹰愁崖’,传说恶魔巨鹰被英雄支格阿鲁射落所化;那片杜鹃海,是‘阿诗玛的眼泪’所变……”

  古老的传说为壮丽山水注入了灵魂。林万骁微微颔首,目光却敏锐地注意到,栈道旁售卖刺绣、漆器的彝族少女,笑容背后带着一丝疲惫;远处一些临时建筑略显杂乱,与自然景观格格不入。

  “游客承载量怎么样?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如何?”林万骁突然发问。

  李强连忙回答:“去年接待五十多万人次,旅游收入两个亿。生态保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那些临时建筑正在督促拆除……”

  林万骁不置可否,继续前行。按照县里安排,下一站是参观新建的彝族文化博物馆。然而,就在车队即将转向博物馆方向时,林万骁却指向了另一条岔路。

  “不去博物馆了。”他看着那条蜿蜒伸向大山更深处的、路况明显差很多的柏油路,“去这条路看看。这通向哪里?”

  阿苦拉哈脸色微变,李强连忙解释:“书记,这条路是通往西山乡的,那边主要是……主要是几个更偏远的村子,路况不好,接待条件也差,怕影响您调研……”

  “我要看的就是偏远村子。”林万骁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量,“调研不是旅游,专挑好的看怎么行?就去西山乡。”

  命令一下,车队只能改变方向,驶上了那条坎坷的柏油路。李强和阿苦拉哈在车里交换了一个焦虑的眼神,手心开始冒汗。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道路愈发崎岖,两侧的山势也更加陡峭。原始的森林取代了人工草甸,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腐殖质的气息。偶尔能看到散落在山坡上的彝族寨子,相比景区附近的村寨,这里的土掌房显得更为老旧,不少还是茅草顶。

  行驶了近一个小时,一个位于半山腰、看起来颇为贫困的寨子出现在眼前。低矮的土掌房密集地挤在一起,巷道狭窄泥泞。一些孩子穿着明显不合身、打着补丁的衣服,在路边好奇地看着车队。

  “就在这里停。”林万骁说道。

  车队在村口停下,立刻引起了村民的围观。他们大多面色黝黑,眼神中带着好奇、警惕,还有一丝麻木。

  林万骁没有理会县乡干部慌乱的眼神,径直走向最近的一户人家。低矮的木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光线昏暗的屋内,一位满脸皱纹的彝族老阿妈正坐在火塘边,佝偻着身子搓着麻线。

  看到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官家人”,老阿妈明显有些惊慌,想要站起来,却有些吃力。

  林万骁快步上前,扶住了她,用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阿妈,不要起来,我们就是路过,来看看您。”他顺势在火塘边的矮凳上坐下,毫不介意地上的灰尘。

  秦致远连忙示意随行人员不要都挤进来。李强和阿苦拉哈站在门口,脸色煞白。

  “阿妈,家里几口人?日子过得怎么样?”林万骁环顾四周,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壁被烟火熏得漆黑,空气中弥漫着贫困的气息。

  老阿妈大概听懂了汉语,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用彝语夹杂着生硬的汉语断断续续地说:“儿子……去外面打工了,几年没回来……媳妇也跑了……就我和小孙女……苦荞不够吃……政府发的低保……买不了多少米……”

  通过阿苦拉哈的翻译,林万骁听明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留守老人与儿童的家庭,劳动力流失,生计艰难。

  “孩子上学了吗?”林万骁问。

  “上的……乡里小学……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老阿妈指着角落里一个背着破旧书包、怯生生看着这边的小女孩。

  林万骁的心沉了下去。他摸了摸口袋,秦致远立刻会意,递上一些现金。林万骁将钱塞到老阿妈手里:“阿妈,这点钱您拿着,给孩子买点吃的,买件新衣服。”

  老阿妈愣住了,看着手里的钱,又看看林万骁,嘴唇哆嗦着,突然就要跪下,被林万骁死死扶住,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离开这户人家,林万骁脸色凝重,又在村里随机走了几家,情况大同小异。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老弱妇孺守着贫瘠的土地和破旧的房屋。所谓的旅游发展,似乎与这个深藏在群山之中的寨子毫无关系。

  “这就是你们说的,旅游带动,共同富裕?”林万骁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强和阿苦拉哈,语气并不严厉,却让两人如坠冰窟。

  李强额头冒汗,支吾着解释:“书记,西山乡确实是我们县最困难的乡镇之一,地理条件太差,旅游辐射不到……我们也在想办法,搞点养殖,种点中药材,但见效慢……”

  “辐射不到?”林万骁打断他,“为什么辐射不到?路修通了吗?基础配套跟上了吗?发展的思路是不是只盯着那几个容易出政绩的样板点,把这些真正困难的群众给忘了?”

  一连串的问题,重锤一样敲打在草甸县每一位干部的心上。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山风吹过树林的呜咽声。

  林万骁看着眼前破败的村寨,看着那些眼神麻木的村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草甸之行,才刚刚开始,却已经触及了光鲜发展表象下,最真实、也最沉重的底色。他知道,这次临时改变的路线,揪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贫困的西山乡,更是基层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通知下去,”林万骁对秦致远,也是对在场的所有干部说道,“下午的汇报会照常开。但内容要改一改,重点就谈西山乡这样的贫困地区,问题在哪里,根源是什么,下一步具体怎么解决!我要听真话,听实话!”
  http://www.c8e.cc/38474/5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