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账本比刀快,是因为它会走路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柳逢春的油灯燃到了第三根。案头十八本账簿摊开如枯叶铺地,每一页都浸透了经年的墨渍与虫蛀痕迹。
他双眼布满血丝,指尖因长时间握笔而微微颤抖,可精神却像绷到极致的弓弦。
那半块鱼鳞册残页就压在砚台下,焦痕边缘的几个数字被他反复描摹数十遍,终于在某一刻,与《账蠹十八式》中第七式“移银借道”的隐秘结构严丝合缝地咬合上了。
他猛地坐直身子,呼吸一滞。
不是贪污——是洗钱。
一套贯穿十年、横跨户部、兵部与边疆军需系统的资金闭环,在眼前缓缓浮现。
每逢秋税入库前三日,必有大批“损耗银”自地方解运司划出,名义上用于弥补运输折耗,实则经由三家钱庄辗转腾挪:先入京兆义丰号,再转手至河东隆昌记,最后汇入西北“安西军采办局”账户,随即以“战备紧急挪移”为由注销账目,不留痕迹。
可问题在于——安西军近三年并无大规模采办记录。
柳逢春冷汗涔涔。
这哪里是填补亏空?
分明是借朝廷之名,行私财转移之实。
而真正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当他将三间钱庄幕后东主逐一排查时,竟发现其中两家的实际控股人,皆与太子府往来密切,账面虽无直接关联,但每一笔回流资金的落点,最终都指向太子党羽名下的盐引执照和屯田契约。
他提笔疾书,绘制《流转环图》,红线如蛛网缠绕,层层嵌套,最终汇聚成一个冰冷的事实:有人早已把国家税政当成自家钱袋,随取随用。
画完最后一笔,天光微亮。
他没有立刻进府禀报。
他知道,这种级别的证据一旦暴露路径,便再无回旋余地。
思索良久,他将图纸仔细折叠,封入一只旧账匣——那是王府早年废弃的杂物箱,不起眼,也无人查。
而后唤来每日送菜进城的老仆张伯,只说:“这是几本旧账,劳您顺路带去沈府后巷口,交给穿灰袍扫院子的人。”
张伯不懂什么机密,只知七王府的事碰都不能碰,点头哈腰接过便走。
与此同时,京畿织造局内晨钟未响,女工们已列队整齐。
谢兰舟立于廊前,手中捧着一本厚册,封皮无字,却是她五夜未眠的成果。
昨夜她召集所有尚存名籍的女工,不分年资深浅,人人执笔,记录过去五年每日进出工坊时辰、接活数量、所得银钱。
起初有人怯懦,怕招祸;但她只问一句:“你们的孩子饿不饿?”便再无人退缩。
此刻,《千女工时簿》已呈递户部核查司。
主事翻不到十页,脸色骤变。
按此记录推算,仅织造一局,三年来克扣劳力折银竟达十二万两,相当于三千农夫全年赋税总和。
更骇人的是,一名盲女工被请来作证,凭惊人记忆复述管事私下言语:“朝廷查得紧,先把账做平,等风头过了再涨工价。”一字不差。
陆知微闻讯赶来,当场拍案:“这不是欠薪,是合谋掠夺!”
而远在大理寺的周怀安,正伏案审验那半块鱼鳞册残页上的官印。
他本奉命草草定论“年代久远,难以确证”,便可交差了事。
可当放大镜移至印章右下角一处细微裂痕时,他的手突然抖了一下。
这个裂纹……他认得。
十年前,父亲任县丞时,曾被迫在一份假账上加盖公印,事后遭贬黜流放。
那枚原印毁于火灾,但他在家中藏有一枚拓模,一直锁在檀木盒中。
今晨他悄悄取出比对——分毫不差。
震惊之下,他彻夜追查该印流转路径,顺藤摸瓜揪出一个藏匿城南陋巷的“影印坊”。
坊主供认:十年来专为豪强伪造地契、税册,服务对象包括三位尚书家族,报酬动辄千金。
证据齐备,他却陷入沉默。
若上报,牵连极广,自己仕途尽毁;若隐瞒,便是继续助纣为虐。
深夜独坐书房,他翻开柳逢春此前赠予的《账蠹十八式》抄本,扉页有一行批注,墨迹犹新:
“每一笔墨,都是百姓骨头上刮下来的油。”
他闭眼良久,起身密封全部卷宗,夤夜步行至监察院外墙,将包裹投入举报箱,转身离去,未曾回头。
同一时刻,七王府西厢灯火渐熄。
苏锦黎站在窗前,手中三封密报尚未拆封——但她已知内容。
赵九龄低声回报:“柳先生昨夜绘图托人转交沈砚;织造局掀起工时清算,户部震动;周评事匿名投书监察院,影印坊已被查封。”
她静静听着,目光落在庭院积雪之上,仿佛看着一条条暗流正从地下涌出,即将破土成河。
片刻后,她轻声道:“准备炭车,我要去一趟城南菜市。”
赵九龄一怔:“殿下亲自去?”
“有些风,要亲手放。”她转身走向内室,语气温淡,“让所有人以为,我们下一步是要清账。”
她没再说下去。
但眼底那一抹冷光,如同雪下埋刃,只待春动。
苏锦黎没有立刻进宫。
她将三封密报原样封存,只取一张素笺,提笔写下八个字:“税银代缴,以户抵役。”字迹清瘦平稳,无半分波澜。
赵九龄接过纸条时皱眉:“殿下,这话传出去,他们只会当成您向豪强低头。”
“正因如此,”她淡淡道,“人才会争先恐后地跳进来。”
次日清晨,王府账房便放出消息:为缓解春荒民困,七王府拟试行“税银代缴制”——富户可为贫民垫付赋税,官府将以减免徭役、加计善行名录作为回报。
消息经由市井茶肆、钱庄典当口口相传,不出半日便席卷京畿十余县。
果然,各地乡绅豪族纷纷遣人递帖报名。
有人甚至连夜赶车入城,在王府外排队等候接洽。
他们以为这是拉拢官府、兼并田产的良机,争相提交名册与资产清单,唯恐落于人后。
苏锦黎坐在偏厅,一页页翻看汇总而来的名单。
指尖在纸上轻点,像刀锋划过骨缝。
这些名字背后,是层层嵌套的钱庄、虚报的屯田亩数、挂靠在族中子弟名下的盐引执照。
他们主动呈上的资料,竟比柳逢春彻夜拼凑的证据还要完整。
“贪欲一开,连掩饰都懒得做了。”她低语。
当晚,雪停风止,庭院寂静如渊。
她在灯下铺开黄绢,亲笔拟定《清丈预备令》。
文辞克制,条陈分明,从制度漏洞到实证链条逐一列明,末尾附上参与“代缴”的全部豪户名录及其资金流向图谱。
每一道红线,都指向一个被蚕食多年的税基空洞。
写罢,她吹熄烛火,静候天明。
萧澈是在午后见到这份奏令的。
他靠在轮椅上,脸色苍白,指节泛青地翻着卷宗。
读至一半,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唇角渗出血丝。
苏锦黎上前扶他,却被他反手攥住手腕,力道出奇地重。
“你知道他们最怕什么吗?”他喘息着笑,“不是我们查到了什么……是我们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了。”
话音未落,宫中快马传旨:皇帝准奏,即日起设立“审计使”,专司全国田亩赋税核查,首任人选——韩敬之。
屋内一时死寂。
韩敬之,曾任户部主事,十年前因弹劾兵部虚报军饷遭贬,流放岭南七载,归来后闭门着书,素无党附。
此人一旦执掌审计,便是持刀入局,且刀锋不认人情。
萧澈望着窗外骤然压境的乌云,低声道:“陛下终于动了杀心。”
一道闪电劈落,照亮墙上那幅《天下田亩虚实图》。
河北、河南、山东三地,数十个红点密布如星,彼此之间已有细线悄然勾连,仿佛某种沉睡已久的阵法,正缓缓苏醒。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小邑,某个名叫清河屯的村落里,一场无人察觉的骚动正在暗生。
http://www.c8e.cc/38487/3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