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灵枢初鸣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硬件在环测试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一台按照舰艇燃气轮机控制系统1:1复刻的庞大实验台架占据了实验室中心,密密麻麻的线缆如同巨兽的神经网络,连接着周围的监控设备和那台运行着“灵枢”核心原型机的工控计算机。

  周中校、李文军、吴思远,以及双方的技术骨干全都到齐了,目光紧紧盯着主控屏幕。

  今天是“灵枢”核心首次在高度模拟真实战舰环境的台架上进行测试。之前的纯软件仿真虽然完美,但仿真终究是理想化的,真正的考验在于硬件接口、实时响应和抗干扰能力。

  “开始注入模拟海况数据。”吴思远沉声下令。

  技术员操作键盘,模拟的波浪起伏、舰体横摇纵摇数据,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系统。

  实验台架上,代表两台燃气轮机的电机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功率输出指针随着模拟海况微微波动。

  “平稳运行区间,功率耦合度百分之九十八,符合预期!”

  “小幅横摇,负荷分配偏差百分之三,在允许范围内!”

  初期数据一切正常。众人的脸色稍微放松了一些。

  “加大扰动!模拟八级海况,遭遇侧向巨浪冲击!”吴思远再次下令。

  更剧烈的模拟数据注入!

  嗡——!

  实验台架上的电机发出了不稳定的啸叫声!功率指针开始剧烈摆动!控制系统屏幕上,代表功率振荡的红色警告条瞬间飙升!

  “振荡加剧!频率三点五赫兹!振幅超过安全阈值!”监控员急促报告。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启动‘灵枢’核心振荡抑制模块!”李文军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命令下达。

  屏幕上的“灵枢”核心状态指示灯由蓝转绿,开始疯狂闪烁,代表着它正在以极高的频率进行着运算。

  一秒,两秒……

  那令人心悸的功率指针摆动幅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减小!屏幕上红色的振荡警告条迅速缩短、变淡!

  啸叫声也渐渐平息,恢复了稳定的嗡鸣。

  “振荡抑制成功!振幅回落至安全线以下!稳定时间……零点八秒!”监控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哗——!”

  实验室里瞬间沸腾了!海军方面的工程师们激动地相互捶打着肩膀,有人甚至摘下了帽子狠狠扔在地上!

  零点八秒!从剧烈振荡到完全稳定,只用了零点八秒!这远远超出了他们之前所有尝试过的最佳记录!几乎是碾压式的性能提升!

  周中校紧紧握住李文军的手,用力摇晃着,嘴唇翕动,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李文军和吴思远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成功了!“灵枢”核心在真实的硬件环境下,顶住了压力,证明了它的强大!

  “别高兴太早。”秦念不知何时走进了实验室,她刚才一直在隔壁的监控室通过玻璃幕墙观察,“这只是抑制了已知模式的振荡。‘灵枢’的适应性,体现在哪里?”

  她走到主控台前,对操作员说:“注入我们预设的、训练数据中从未出现过的‘极端复合扰动’模式。”

  操作员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迅速操作。

  这是一种模拟在极端恶劣海况下,叠加了部分传感器瞬时故障和动力系统非线性特性的、极其复杂的扰动模式,旨在考验“灵枢”核心的泛化能力和多模型切换效率。

  新的扰动注入!

  实验台架再次发出异响,功率指针出现了更加诡异、毫无规律的剧烈抖动!传统的控制算法面对这种未曾见过的扰动模式,大概率会直接失稳崩溃。

  所有人的心再次悬到了嗓子眼!

  屏幕上的“灵枢”核心指示灯闪烁得几乎连成一片绿色光带。它显然“遇到”了难题,运算负荷达到了顶峰。

  功率指针在危险区域边缘疯狂试探,几次似乎要失控,却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拉了回来!

  它在快速匹配!它在根据实时反馈,从海量预存的故障模型库中,飞速寻找并切换到最接近的应对策略!

  大约三秒钟后,那毫无规律的剧烈抖动,开始呈现出一种被“引导”和“驯服”的趋势,振幅逐渐收敛,最终稳定在一个虽然仍有波动、但绝对安全的范围内!

  “成……成功了!”监控员的声音带着颤抖,“面对未知扰动模式,‘灵枢’核心通过快速模型匹配与切换,成功稳定系统! 虽然稳定时间稍长,但……它做到了!”

  这一次,实验室里没有欢呼,反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震撼了。

  这不是简单的执行预设程序,这是……一种高效的应对和决策!这已经展现出了远超传统控制器的潜力和韧性!

  周中校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平复下激荡的心情,他看向秦念,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秦院长……这‘灵枢’……它太不可思议了……”

  秦念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灵枢”核心通过了最关键的考验。

  “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秦念平静地说,“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场景来完善模型库。但今天,它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

  硬件在环测试的巨大成功,让联合攻关组的热情空前高涨。

  海军方面立刻将这一喜讯上报,引起了海军高层的高度重视。很快,批复下来:加快进度,准备进行陆上联调试验,一旦通过,立即安排装舰海试!

  这意味着,“灵枢”核心即将迎来真正的、大海的考验。

  与此同时,“驭风计划”的其他方向,也在稳步推进。

  张海洋的材料所,在初步成功的鼓舞下,开始尝试将不同的耐高温涂层与新型碳基基体进行复合,试图打造出多层结构的“超级争气瓦”,尽管失败仍是主旋律。

  秦念的“黑障”组,经过反复论证和初步实验,筛选出两种最有潜力的通信方案:一种是利用太赫兹频段穿透等离子体的特性;另一种则是研究瞬时脉冲“凿穿”技术。两条技术路线同时并进。

  整个研究院都沉浸在一种高效而忙碌的氛围中。

  这天,秦念正在办公室审阅“灵枢”核心海试的初步方案,苏清河教授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来了?快坐。”秦念连忙起身搀扶。

  苏清河摆摆手,自己走到沙发前坐下,打量了一下秦念的脸色,微微皱眉:“又熬夜了?”

  “没有,就是这两天睡得晚点。”秦念给他倒了杯热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苏清河语重心长,“你现在肩上的担子重,更要爱惜自己。我听文军说,‘灵枢’进展神速?”

  “嗯,比预想的要顺利。”秦念在对面坐下,语气带着一丝兴奋,“主要是底层的多模型快速切换架构思路对了,后面就是不断丰富模型库和优化算法。”

  苏清河欣慰地点点头:“这就好。搞科研,方向对了,就成功了一半。”他顿了顿,像是随口提起,“我最近翻看一些过去的旧资料,看到一些关于冲压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只言片语,都是几十年前的构想了。你们‘驭风’的动力系统,有没有考虑过这个方向?”

  秦念心中一动。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正是实现长时间高超音速飞行的理想动力之一!只是技术难度极高,国内研究几乎空白。

  “老师,您有这方面的资料?”秦念急切地问。

  “不多,都是一些基础原理和国外的公开报道,我整理了一下,回头让人给你送过来。”苏清河笑了笑,“我这把老骨头,前沿的搞不动了,也只能在后面帮你们翻翻故纸堆,看看能不能找到点启发。”

  “老师,您这可不是翻故纸堆,您这是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秦念由衷地说。苏老师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广阔视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她带来启发。

  送走苏清河,秦念立刻将动力系统的负责人找来,将苏老师提供的资料交给他,要求他们开始对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前瞻性的跟踪和研究。

  她知道,“驭风”的未来,需要更多像苏老师这样的“基石”来支撑。

  傍晚,秦念离开办公室,发现陆野等在外面,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袋。

  “有事?”秦念问。

  “嗯。”陆野将文件袋递给她,“你看看这个。”

  秦念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照片和一份简短的外媒报道翻译件。照片有些模糊,但能看出是某种飞行器的风洞试验场景。报道的标题是——《某大国疑似进行新型高速飞行器测试,速度或超五马赫》。

  秦念的瞳孔微微收缩。

  “消息来源可靠吗?”她问。

  “还在核实,但可能性不小。”陆野语气凝重,“看来,外面的脚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秦念看着照片上那模糊的轮廓,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升起一股更强烈的斗志。

  “快了好。”她将文件袋递还给陆野,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有对手,才有意思。正好让咱们的‘灵枢’,和‘驭风’,将来去跟他们碰一碰!”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研究院那些亮灯的窗口。

  那里的灯火,似乎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更加明亮、更加坚定。
  http://www.c8e.cc/39865/4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