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两百万亩麦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朱棣下意识接过麦穗,嘴里喃喃自语:

  “滑县……滑县……

  弟子此生,从未见过如此……如此规模的麦田!”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震撼。

  身后的一众武将们,此刻也完全被这金色麦浪震撼到头皮发麻。

  朱能、张玉这些尸山血海杀出来的老将,此刻竟都红了眼眶。

  他们比别人更清楚,粮食对于军队、对于国家意味着什么。

  朱能声音发颤:“这……这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多少将士的命根子啊!”

  张玉则是长长叹息:“有此粮仓,何愁天下不定,何愁江山不稳?盛世!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根基!”

  姚广孝那双老眼中也充满了感慨,他捻动佛珠的速度不自觉慢了下来,声音带着追忆:

  “滑县……国师,贫僧……记得这里。

  早年随师父云游四方时,贫僧,曾路过这儿。

  那时……整个县城的小麦,不过八九万亩之数,饶是如此,已是豫北粮仓了。

  然则今日所见……”

  老和尚抬起头,目光扫过这无边无际的金色。

  “今日之规模……何止十倍、百倍!沧海桑田,莫过于此……”

  周仪闻言,赞许地看了姚广孝一眼:

  “道衍大师不愧博闻广记,不过大师所言八九万亩,那已是过去式了。”

  他微微一顿,声音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如今的滑县,种植小麦规模在两百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华夏小麦第一县’!”

  “两……两百万亩?”

  “嘶——”

  “天爷!一个县!?”

  短暂的死寂后,是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和失声惊呼。

  朱棣手猛地一抖,那麦穗几乎脱手。

  两百万亩!这个数字如同九天惊雷,炸得他大脑一片空白。

  他统治着燕藩重地,深知一亩地产粮几何,更清楚,一个县有两百万亩麦田,意味着什么……

  朱高煦掰着手指头,脸色涨红,结结巴巴:

  “两百……万亩?那,那得收多少麦子?堆起来怕不是比山还高!”

  朱高燧燧则是一脸呆滞,喃喃道:

  “这……这滑县一县之地所产之粮,怕不是能抵得上我大明……数省之粮仓?”

  姚广孝也彻底动容,他双手合十,对着这金色麦浪深深一礼:

  “阿弥陀佛,六百载光阴流转,中原大地已是沧海桑田!

  贫僧今日方知,何谓人定胜天……

  这滑县所出之粮,若放在我大明,只怕……够养活半个国家的黎民了。”

  朱棣终于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低头看着手中那株麦穗,最终长长叹出一口气。

  “原来如此……弟子,明白了。

  怪不得国师,能挥手间便拿出如山似海的扁食,慰劳我万千将士。原来这根基……竟在此处!

  有此煌煌粮仓,方有那源源不绝的仙家食物啊!”

  周仪微微颔首:

  “殿下明鉴。滑县小麦,不独供应本地,更远销全国八百余县市,是真正的华夏粮仓。”

  他话音未落,抬手指向麦田远处。

  嗡——

  轰隆——

  一排巨大的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中驰骋。

  所过之处,一排排麦秆被整齐地吞入“巨口”,麦粒如同瀑布,源源不断地涌入后方储粮仓。

  其效率之高,场面之壮观,再次让这些“大明考察团”瞠目结舌。

  “诸位且看,那便是后世收麦之神器,收割机。”

  周仪的声音带着引导。

  众人目光紧紧追随着那台收割机,场景也在周仪操控下,开始飞速流转——收割、晾晒、脱粒、装袋、入库……

  无数辆卡车在公路上穿梭,满载着面粉驶向远方。

  .

  郑城,二七广场。

  LED屏幕正同步直播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幕。

  当镜头扫过那望不到边际的金色麦浪,当听到“两百万亩”和“华夏小麦第一县”时,广场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滑县!是咱们滑县!”

  “华夏小麦第一县!牛逼!”

  “两百万亩!我的家乡啊!”

  “哭了……没想到能在周大佬直播间看到我们滑县!看到俺们家乡的小麦!”

  “自豪!这就是咱中原粮仓的底气!”

  “周大佬!永乐大帝!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家乡!”

  ……

  无数人挥舞着手臂,热泪盈眶。

  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对丰收的自豪,对家乡巨变的骄傲,在胸中激荡澎湃。

  这一刻,历史与现实,点燃了所有人心中最深沉的故土情怀。

  .

  画面中。

  镜头最终定格在一座现代化厂区前,“五谷食品”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便是那扁食的娘家了。”

  周仪领着众人,穿过重重墙壁,直接步入了生产车间。

  巨大的玻璃窗外,朱棣一行人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慑。

  一条条现代化流水线,在车间内不断运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团被机器压制成面皮,精确份量的馅料被机械臂精准投放、包裹、塑形……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高效得令人窒息,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

  “后世人,竟、竟是如此制作扁食的……”

  朱棣看着那源源不断的生产线,饶是他已做足了心理准备,依旧感到心跳加速。

  这效率,远超他理解的手工作坊千百倍。

  “扁食在我后世又被称之为水饺。”

  周仪在一旁开口解释:

  “像这样的流水线生产,若开足马力,一个月……可生产水饺一百吨。

  换算成大明斤两,便是十六万斤。”

  “一……一百吨!十六万斤?”

  “一个月!?”

  众人同时惊呼失声,下巴几乎掉到了地上。

  朱高煦猛地一拍大腿,眼睛放光:

  “若……若我手下有这样一间作坊,月供十六万斤扁食!不!哪怕只有一半!

  我朱高煦敢立军令状,领着儿郎们,我能一路打到漠北王庭去!”

  朱高燧燧也是心潮澎湃,用力点头附和:

  “二哥说得对!有这源源不断的军粮,何愁士气不振?何愁远征无继?这……这简直是神迹啊!”

  朱棣没有像儿子们那样激动,他望着流水线上那些水饺,眉头却微微蹙起。

  他转向周仪,提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国师,此等巨量扁食,小麦由滑县供应,自是无虞。然则……”

  他指向流水线上那源源不断的馅料,那粉红色肉糜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这肉馅……所需之巨,恐怕亦是天文数字。

  难道后世人……还真能凭空变出猪肉牛羊不成?”

  周仪闻言,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

  “殿下心细如发,五谷公司擅制面点,但这肉类加工的规模与门道……此地并非最佳的展示场所。”

  嗡——

  空间再次转换。

  此刻,一个熟悉的公司名字,几乎瞬间涌上所有中原省人民心头——

  一汇。
  http://www.c8e.cc/40781/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