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香奈儿的奢侈(中)画室的微光与同频的相遇
推荐阅读:
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
神级愿望系统全领域制霸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二婚嫁律政大佬,前夫孤独终老了
一人:你正派啊!十万阴兵骑脸?
变身白毛又被系统制裁噜
全体起立!真龙归来!
社恐上恋综,被大神当众叼回窝
重启昆仑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香奈儿女士说:“最勇敢的奢侈,就是成为自己。”当妮妮小姐的笔尖落在离职申请的签名处时,那道弧光轻得像巷口老槐树春末最后一片飘落的槐花瓣,纤弱却裹挟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她将那张印着“离职证明”的纸页小心翼翼收入帆布包,包角别着的小雏菊标本是阿哲去年送的——鹅黄的花瓣早已在时光的掌纹里晕染成旧书纸般的温软,一如他们即将共赴的岁月,在世俗的褶皱里藏着不被惊扰的温柔,像极了古画里留白的那一处清寂。推开“小雏菊与风”工作室的木门,晨雾正沿着巷弄青石板的肌理缓缓流淌,把整条巷子晕染成一幅淡墨山水画。木格窗蒙着层薄如蝉翼的水汽,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雾水还是昨夜未干的颜料在与晨光私语。妮妮小姐伸出指尖,在窗棂上细细描了朵小雏菊,指腹划过的木纹里,雾水顺着纹理蜿蜒成珠,似给那朵虚构的花缀上了晨露的晶莹,待她收回手时,窗上的花影便随着水珠的坠落悄然碎了,只余下一圈圈水痕,像极了她此刻终于卸下枷锁的心境。
她失笑摇头,转身将门口的多肉逐盆搬到屋檐下——这些从旧居迁来的“老伙计”,有的叶片边缘洇着淡红,像被初阳轻吻过的痕迹;有的顶着胖乎乎的莲座,仿佛捧着一捧揉碎的月光。她捏起那只青瓷小喷壶,水珠细密地扑在叶片上,初升的微光穿过水珠,碎成满室闪烁的星子,在清晨的空气里簌簌作响,每一粒光斑都像是为工作室的新生而跳跃的音符。
磨豆机“沙沙”的轻响,是工作室每日的晨歌。深棕色的咖啡豆在玻璃罐里欢快翻滚,焦香如藤蔓般悄然攀援,缠绕上墙上那幅未干的油画——那是阿哲昨夜画的巷口夜景,老槐树的枝桠在月色里舒展如墨,树下的流浪猫缩成一团绒球,瞳孔亮得像嵌在夜雾里的星,正一眨不眨地望着画外的人间。妮妮小姐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滤杯,热水缓缓冲下,褐色的液体顺着滤纸缓缓滴落,在白瓷杯里晕开圈圈涟漪,恰似她此刻的心绪,柔软的底色里裹着蓬勃的期待,像极了咖啡香里渐渐苏醒的春天。
“叮铃——”门口的风铃突然惊碎了静谧,阿哲骑着他的复古自行车来了。车筐里的小雏菊还沾着晨露,嫩黄的花瓣托着水珠,风一吹,水珠滚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光斑,像谁不小心打翻了一匣碎钻。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蹭着点钴蓝色的颜料,那是昨日画天空时留下的印记,像一朵不小心落在衣袂上的蓝花。“看,巷口花摊的老奶奶说,这是今早刚摘的雏菊,带着雾的灵气,最配我们的工作室。”阿哲笑着递花过来,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两人俱是一怔,随即相视而笑,像两颗在晨光里同时亮起的星,于千万频率中寻到了彼此的共振,那一刻的心跳,和着风铃声,成了工作室最动听的和弦。
林叔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个褪色的帆布画夹,画夹上贴着张几十年前的贴纸——那是他年轻时教过的学生送的,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颜色俗艳却格外真诚。他六十五岁了,头发已染上风霜的白,却总爱穿件浅蓝色衬衫,袖口永远整齐地卷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走时精准的老旧机械表,表链上的磨痕里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妮妮,阿哲,今早路过田埂,见油菜花都开了,金黄金黄的一片,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趴在田埂上画画的模样,那时候的风里都带着油菜花的香。”他说着,从画夹里抽出张泛黄的画纸,上面是蜡笔画的油菜花田,颜色艳得有些笨拙,却透着股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像极了他从未被世俗磨灭的赤子之心。
林叔的油画架就摆在窗边,阳光透过木格窗晒在画布上,给他的银发镀了层金边,让他整个人都笼罩在一层神圣的光晕里。他握画笔的手微颤,落笔却异常坚定——先铺远处的青山,用浅绿和灰蓝调和出雾蒙蒙的质感,像极了记忆里被晨雾笼罩的远山;再点染田埂上的油菜花,明黄的颜料泼洒开来,竟真叫人想起春风掠过花田时,那片晃眼的灿烂,每一笔都像是在与年少的自己对话。“以前在学校当老师,总想着要端着架子,要‘为人师表’,连画画都不敢用这么跳的颜色,怕人说我‘一把年纪还不端庄’。”他停笔望向画布,眼眸里跃动着光,“现在好了,退休了,没人管了,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怎么画怎么画,这才是活着的滋味啊,像这油菜花一样,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有回,林叔画完《槐树下的炊烟》,画面里的老槐树和工作室门口的那棵分毫不差,虬曲的枝桠上停着只麻雀,树下的农舍飘着袅袅炊烟,烟囱里的烟竟和画布上的云缠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烟哪是云。妮妮小姐望着画,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烟囱,也是这样在傍晚时分,把半片天熏得暖融融的,饭香和烟火气顺着风就能飘到巷口。“林叔,您画的不是画,是回忆吧?”她轻声问。林叔笑了,眼角的皱纹漾开如涟漪:“是啊,是回忆,也是现在。你看这炊烟,不就像我们如今的日子吗?平平淡淡,却暖烘烘的,有烟火气,才叫生活。”
苏苏来的时候,总背着个洗得发白的双肩包,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和本翻得卷边的诗集,诗集里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去年深秋在公园捡的。她第一次来工作室时,外面正下着雨,她浑身湿透,却死死抱着电脑,像抱着整个世界,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地上砸出小小的水印。“请问……这里可以坐一会儿吗?我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写稿子,咖啡馆太吵,图书馆又要闭馆了。”她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带着怯生生的试探,像只受惊的小鹿。妮妮小姐递过条干毛巾,又倒了杯热可可,杯沿上还小心地拉了朵心形的奶泡:“当然可以,随便坐,这里的WiFi密码是‘小雏菊123’,以后想来就来。”
苏苏就这样成了工作室的常客。她总坐在靠窗的角落,电脑屏幕的光在她脸上铺了层淡月似的朦胧,让她整个人都透着股文艺的疏离感。她打字极快,键盘敲击声像雨点落在青石板上,清脆又带着韵律,有时停在某个句子上,会托着腮帮子望窗外的老槐树发呆,一发呆就是半晌,像在跟树说着什么悄悄话。有次妮妮小姐路过她的座位,瞥见屏幕上的文字:“她终于辞掉了那份让人窒息的工作,像挣脱了茧的蝴蝶,虽翅膀尚弱,却敢朝着光的方向飞,哪怕那光很微弱。”妮妮小姐驻足,苏苏也抬眸,两人相视一笑,未言一语,却似已读懂彼此心底那份同频的勇敢,像两座隔着山水的孤岛,终于在某一刻望见了彼此的灯火。
“以前在出版社,天天要写那些‘标题党’文章,什么‘分分钟教你搞定职场’‘月薪五万的秘诀’,写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像个没灵魂的木偶,在流水线上生产着没有温度的文字。”苏苏啜了口热可可,指尖在杯壁轻轻摩挲,留下一圈浅浅的印记,“有次写了篇留守儿童的稿子,里面全是我采访时看到的真实模样,那些孤单的眼神,那些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编辑却说‘不够抓人’,让我改成‘留守儿童逆袭成学霸’的狗血戏码。我看着那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文字,突然就哭了——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写这些?我明明想写的是那些在角落里默默发光的人啊,他们不需要逆袭,他们只是在认真地活着。”
从那以后,苏苏便辞了职,成了自由撰稿人。她的日子过得拮据,有时连房租都要靠家人接济,却日日笑得明媚,像株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向日葵。她写的故事里,有在大山支教十年的女孩,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外面的世界,那些画在山墙上的彩虹,成了孩子们心里最绚烂的梦;有退休后开旧书店的老人,把日子过成旧书里的温柔章节,每本旧书里都夹着前人的故事;有放弃保研去学烘焙的男孩,把对生活的热爱揉进每一个面包的褶皱里,那些带着麦香的面包,治愈了无数都市人的疲惫。她的文字无甚华丽辞藻,却像春日细雨,悄悄滋润着每个读者的心田,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勇气。
“妮妮,你知道吗?每次看你画画,我都觉得特别有力量。”苏苏望着妮妮小姐画布上的流浪猫,轻声道,“你的画里有生活的温度,不像那些挂在画廊里的作品,冷冰冰的叫人望而生畏,你的画是有呼吸的,能让人感受到里面的情绪。”妮妮小姐笑了,拿画笔在猫耳朵上添了笔粉色,像给猫咪戴了朵小花:“其实我以前也画过那些‘高大上’的画,为了迎合画廊,把自己的风格藏起来,画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爱看,像穿着不合身的华丽戏服,别扭极了。后来才明白,画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安妥,让看画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安妥。”
“初心分享会”是妮妮小姐和阿哲一起发起的。第一次分享会那日,工作室里挤满了人,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颜料香和各种故事的气息。林叔带来了他年轻时的画稿,那些画在作业本背面的速写,记录着他被压抑的艺术梦;苏苏带来了被退稿的文章,那些带着她体温的文字,如今成了她坚持的勋章;小宇则带来了他做坏的第一个皮具钱包,那个皱巴巴的钱包里,藏着他最初的倔强。
小宇是个二十出头的男孩,眼睛很大,像藏着一汪清泉,说话时带着些羞涩的腼腆,笑起来会露出两颗小虎牙。他拿起那个皱巴巴的钱包,不好意思地笑:“这是我第一次做皮具,针脚歪歪扭扭的,边缘也没处理好,我妈说‘这东西谁会要啊,不如找个厂上班稳定’。”
小宇说,他打小就爱做手工,放学路上见人扔的皮革边角料,都会像捡宝贝似的捡回家偷偷捣鼓,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待就是一下午。高中毕业后,家人让他学会计,说“稳定体面,女孩子都
http://www.c8e.cc/40787/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