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电报拓线急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黑水城帅帐之内,烛火将墙壁上巨大的甘肃舆图映照得忽明忽暗。

  李信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墨点之上。

  兰州。

  帐内气氛凝重,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

  王希,格物院的总院院正,一个年过半百,双手布满老茧的匠人,此刻正垂手立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身旁是技侦司的主事,一个精干的年轻人,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是军人特有的坚毅。

  “兰州是甘肃的心脏,是清军在西北最后的屏障。”

  李信收回手指,转向二人。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我军与清廷在甘肃的对峙,胜负的关键,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一个字。”

  他顿了顿。

  “快。”

  “军情传递的速度,就是我军的胜机。我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将电报线,从宁夏府,一路铺到兰州城下。”

  李信的命令清晰而决绝。

  “一个月?”

  王希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了一下,他抬起头,满脸的为难。

  “汉王,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宁夏到兰州,直线距离便有近千里,沿途尽是山地丘陵,尤其是贺兰山一段,地势险峻,人迹罕至。”

  “要在一个月内架设如此长的线路,单是运输那些沉重的电线杆,就是个天大的难题。”

  技侦司主事也开了口,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汉王,王院正所言非虚。末将已经组织了最好的工匠,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人手将物资运上去,我们根本无法施工。”

  李信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需要多少人?”

  王希与主事对视一眼,咬了咬牙,伸出了三根手指。

  “至少需要征调民夫三千人,而且必须是青壮劳力。”

  “三千人……”

  李信沉吟片刻,这个数字不算小,三千人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准了。”

  他看向帐外,扬声喊道。

  “来人,传令保民府,即刻从府库调拨粮草,专项用于甘宁电报线工程。”

  一名亲兵应声而入。

  “告诉陈敬之,所有民夫的补给,必须优先保障,标准不得低于我军辅兵。每日必须有肉食,冬衣棉被要足额发放。”

  李信的指令一条条下达,清晰有力。

  “另外,明确告知所有应征民夫,此役非是徭役,而是雇佣。每人每日工钱三十文,若有伤损,由官府一体医治,若不幸亡故,抚恤金按阵亡士卒标准发放。”

  王希和技侦司主事都愣住了。

  他们预想过汉王会强硬地压下任务,却没料到他会给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每日三十文,还包吃住,这待遇比在城里做短工还要好上几分。

  “汉王仁德。”

  王希躬身下拜,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最怕的就是汉王不顾民夫死活,强逼着他们去卖命。

  “这不是仁德,这是规矩。”

  李信摆了摆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是我汉军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你们记住,工程要赶,但人的性命更重要。我宁可晚几天看到电报线通到兰州,也不愿听到有民夫因为苛待而冻死饿死。”

  “末将遵命。”

  技侦司主事郑重行礼。

  命令很快传达到了施工前线。

  数日后,贺兰山东麓,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进。

  数千名民夫与工匠,在士兵的护卫下,将一根根沉重的松木电线杆,用最原始的肩扛手抬方式,运往山中。

  “嘿哟!加把劲!”

  “前面的路看清楚了!”

  号子声、喘息声、工具碰撞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工程推进到一处陡峭的悬崖时,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这里无路可走,只有光秃秃的岩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

  “怎么办?绕路吗?”

  一名工匠看着眼前的绝壁,面露愁容。

  “绕路?你知道要多走多少天吗?汉王的命令是一个月!耽误了军机大事,你我项上人头都不够砍的!”

  领头的工头是个暴躁的汉子,他吐了口唾沫,抄起一把铁镐。

  “没路,就给老子凿出一条路来!”

  “所有人,两人一组,给我在石头上开道!”

  叮叮当当的凿石声随即响起。

  民夫们轮番上阵,用最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点开凿出可供落脚的浅坑。

  山风呼啸,碎石飞溅。

  一名年轻的民夫脚下一滑,身体失去了平衡。

  “啊!”

  一声短促的惊呼。

  他身边的同伴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却被他带着一起向悬崖下坠去。

  不远处,第三个人也被绳索绊倒,滚下了山坡。

  “快救人!”

  工地上顿时乱成一团。

  士兵们迅速放下武器,冲过去施救。

  幸运的是,悬崖下方有一片斜坡,三人虽然摔得头破血流,筋骨断折,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消息快马加鞭地送到了黑水城。

  李信听完亲兵的汇报,沉默了许久。

  帐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希和技侦司主事垂着头,等待着雷霆之怒。

  “派医曹过去,带上最好的伤药。”

  李信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传我的命令,所有施工路段,每十里地,必须设立一个休息驿站。驿站要能遮风挡雨,备足热水和干粮,让民夫们有个喘口气的地方。”

  “另外,告诉工头,遇到这种险要地段,宁可慢,不要赶。安全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是。”

  亲兵领命而去。

  王希抬起头,看到李信的脸上没有责备,只有一丝疲惫。

  这让他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在电报线铺设的前方,周大勇正率领着龙骧军团的骑兵,如同梳子一般,一遍遍地梳理着沿途的山林。

  “报告将军,前方五里发现一队清军斥候,约莫十余人。”

  “处理掉。”

  周大勇甚至没有抬头,只是挥了挥手。

  “不要留下一个活口。”

  “遵命!”

  一小队骑兵呼啸而去,马蹄声很快消失在远方。

  对于周大勇来说,他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身后的施工队扫清一切障碍。

  无论是清军的残兵败将,还是山里的土匪恶霸,任何敢于阻挠工程进度的存在,都将被毫不留情地碾碎。

  电报线的建设,就在这种军事保障与民生关怀并行的模式下,艰难地向前推进着。

  而在数十里外的一处隐秘山坳里,一名侥幸逃脱了汉军清剿的清军斥候,正用一块石头,将自己的发现刻在一块桦树皮上。

  他的手抖得厉害,字迹歪歪扭扭。

  “汉贼……沿山……立木……牵铁线……不知何物……恐为……传信之用……”

  他不敢生火,只能就着月光,辨认着自己刻下的字。

  他不知道这东西叫电报,更不明白这细细的铁线能有多大的威力。

  他只是一种野兽般的直觉,这东西对大清,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几天后,这封用桦树皮写成的情报,被层层传递,最终送到了京城户部尚书马齐的案头。

  马齐看着那粗糙的树皮,辨认着上面模糊的字迹,许久没有说话。

  “传信铁线?”

  他喃喃自语。

  他想起了一些从南方传来的,关于汉军的零星情报。

  据说汉军有一种神奇的法术,可以于千里之外,瞬间传递消息。

  当时只当是无稽之谈,现在看来,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来人。”

  “嗻。”

  一名戈什哈躬身进来。

  “立刻传令兰州守军,全线加强戒备。密切监视汉军动向,尤其是他们正在架设的那些木杆铁线,想办法查清楚到底有何用途。”

  “嗻。”

  戈什哈退了出去。

  马齐瘫坐在椅子上,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破坏?

  拿什么去破坏?

  如今甘肃的清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龟缩在城池里不敢出战。

  派小股部队出去,无异于肉包子打狗。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看着汉军将那条决定战场的生命线,一点点地,延伸到大清军队的咽喉之前。

  双方在情报传递能力上的差距,正被这根不起眼的铁线,无情地拉开。

  而这种差距,很快就会在战场上,转化为生与死的距离。
  http://www.c8e.cc/40790/5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