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汉军整备应对危局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银川城,汉王临时府邸。

  沙盘上的棋子刚刚因为应对沙俄的策略而挪动,李信的视线却已然越过北疆的冰封雪线,重新聚焦于中原腹地。

  赵猛、吴锐与燕九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门外,整个厅堂的气氛并未因此松弛下来。

  反而,一种更加沉凝的压力,随着李信的沉默而弥漫开。

  他没有坐下,手指在沙盘边缘缓缓划过,从陕西的轮廓一路延伸到甘肃的走廊地带。

  “收复失地,只是第一步。”

  李信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侍立在旁的保民府主官陈敬之身体一振。

  “打下来容易,守住,并且把它变成我们真正的根基,才是难事。”

  陈敬之躬身。

  “王上所言极是,宁夏、甘肃两地新复,民心未定,百废待兴。若无得力之人统管,恐生变数。”

  李信转过身,看着这位掌管着汉军治下所有民政事务的大总管。

  陈敬之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色,这正是李信所需要的。

  一个只知高歌猛进的团队是危险的,必须有人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审慎。

  “敬之,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得力之人?”

  李信抛出了问题。

  陈敬之沉吟了片刻,组织着言语。

  “回王上,此人需有安民之能,能推行我汉军均田、安抚流民之策。”

  “亦需有理政之才,能迅速搭建起地方官府的架子,恢复生产。”

  “最重要的一点,此人必须懂得军务,能与地方驻军协同,弹压宵小,确保地方安稳,同时保障对前线大军的粮草输送。”

  这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李信缓缓点头。

  这确实是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一个纯粹的文官,在军管过渡期会束手束脚。

  一个纯粹的武将,又容易忽略民生,导致地方不稳。

  “你保民府里,可有这样的人选?”

  李信追问。

  陈敬之的额头渗出细微的汗珠。

  “王上,保民府内,通晓民政、勤于政务者甚多。但要兼具军政协调之能,且能独当一面,撑起一省总督之任者……属下以为,尚需磨砺。”

  他没有为了迎合而随意推荐人选,这份实在,让李信很满意。

  “军中呢?”

  李信的视线转向了另一侧的地图。

  陈敬之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李信的思路。

  从军中选拔,再配以保民府的文职官员辅助。

  “若从军中择选,确有几位将军不仅勇武,且颇有治政之才。”

  李信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传我王令。”

  他的声音变得决断。

  “任命张启,为甘肃总督。”

  “任命李诚,为宁夏总督。”

  这两个名字一出,陈敬之的身体微微一震。

  张启,原是龙骧军团的一员猛将,作战勇猛,但在攻下兰州后,协助保民府安抚地方,手段颇为老道,剿抚并用,很快就稳住了局面。

  李诚,出身宁夏军团,为人沉稳,心思缜密,在收复宁夏的过程中,对于组织民夫、调配粮草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这两人,确实是军中难得的帅才与政才兼备的人物。

  “此二人即刻赴任,由你保民府抽调精干官吏,协助他们搭建总督府的班子。”

  “是,王上!”

  陈敬之立刻领命。

  “两地总督府成立后,地方驻军也需定编。”

  李信的手指,点在了兰州与银川的位置。

  “甘肃、宁夏两地,各设地方驻军两万人。”

  “甘肃驻军,由周大勇从龙骧军团抽调一个团作为骨干。宁夏驻军,由赵猛从宁夏军团划拨一个团作为骨干。”

  “其余兵力缺额,由两位总督自行在地方招募,训练成军。务必确保地方防务与中枢军令统一。”

  一系列命令清晰地下达,环环相扣。

  这不仅仅是军事占领,而是要将这两块广袤的土地,彻底消化,变成汉军逐鹿天下的坚实后方。

  “属下遵命!”

  陈敬之深深一躬。

  他能感受到李信身上那种运筹帷幄的气魄,一个庞大的帝国雏形,正在这位年轻的汉王手中,被一步步构建出来。

  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了兰州与银川。

  张启与李诚接到任命时,几乎没有任何耽搁。

  兰州城,刚刚被清理出来的原清廷布政使司衙门,被挂上了“甘肃总督府”的牌匾。

  张启一身戎装,站在衙门前,看着牌匾上崭新的四个大字,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如山。

  他转身,对着身后同样风尘仆仆的保民府官员与自己的亲兵部下,声音洪亮。

  “王上信赖,委以重任,我等没有退路。”

  “传我将令,总督府即刻开始运转。第一件事,整合保民府分司与地方所有汉军力量,以雷霆手段,清剿境内所有不服管束的黑恶堡寨与土匪。”

  “第二件事,立即在河西各要地张贴告示,推行‘军屯’与‘民垦’之策,组织所有流民开荒,今年秋收之前,我要看到第一批粮食入库。”

  “第三件事,严密监控通往前线的所有粮道,任何胆敢劫掠军粮者,杀无赦!”

  张启的命令,带着军人特有的杀伐果决。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银川。

  李诚正骑在马上,与赵猛并肩,视察着河套平原上一望无际的良田。

  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总督大人,以后这宁夏的民政,就要拜托你了。”

  赵猛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

  李诚勒住马缰,神情却很严肃。

  “赵将军说笑了,宁夏军团在此驻扎,我才能安稳推行政令。这里是咱们骑兵的摇篮,也是抵御北疆的第一道防线,一刻也松懈不得。”

  他看向赵猛。

  “王上的命令,划拨一个团作为地方驻军的骨架,我会尽快与你的人办好交接。”

  “同时,我需要军团协助,在牧场区域建立几个大型的战马繁育基地。骑兵的训练与北疆的戒备,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赵猛看着这位昔日的同僚,如今的新任总督,用力点了点头。

  “放心,只要我赵猛在一天,宁夏军团就是你总督府最坚实的后盾。”

  新收复的两片土地上,政权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汉军的军事整备,也进入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阶段。

  甘肃,一处开阔的河谷地。

  周大勇正趴在地上,与士兵们一起,在泥水里匍匐前进。

  “都给老子把屁股放低点!”

  “你们以为这是在逛窑子吗?想让西夷的炮弹给你们的屁股开花?”

  他的吼声在山谷里回荡。

  一个年轻的士兵动作稍慢,被他一脚踹在屁股上,啃了一嘴泥。

  “将军,这……这么打仗,也太难看了吧。”

  士兵吐着泥水道。

  周大勇走到他面前,蹲下身子。

  “难看?老子告诉你什么叫好看!”

  “西夷的火炮,打出来的是铁弹,一炮过来,一条线上的人都得被穿成葫芦。咱们站得整整齐齐,那是给人家当活靶子!”

  “像现在这样,散开,趴下,利用一切能挡住你的东西。炮弹打过来,最多也就砸死一个倒霉蛋。命,是自己的,不是用来给将军充场面的!”

  这套被周大勇称为“散兵战术”的训练方式,完全颠覆了士兵们对于战争的认知。

  但在见识过火炮的威力后,没有人再敢质疑。

  四川,群山之中。

  贺连山亲自带着一支新组建的营队,在悬崖峭壁间攀爬。

  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学习如何在山林中辨别方向,如何利用地形设伏。

  这支部队,被命名为“山地突击营”。

  他们的目标,是未来战场上,陕西那连绵不绝的秦岭山脉。

  河套草原。

  “轰隆隆……”

  大地震动,两台被漆成土黄色的铁甲车发出沉闷的咆哮,坚硬的履带碾过草地,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

  在它们身后,赵猛的骑兵军团如潮水般展开。

  “目标,前方土垒,冲锋!”

  吴锐站在铁甲车的顶盖上,挥舞着令旗。

  铁甲车猛然加速,车头前方的撞角狠狠地撞向前方用作演习目标的土垒。

  土石飞溅,坚固的土垒被硬生生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杀!”

  赵猛的咆哮声响起。

  早已蓄势待发的骑兵,如同两把锋利的尖刀,从铁甲车撕开的缺口处瞬间涌入,对假想的敌军阵地进行毁灭性的穿插与追击。

  “漂亮!”

  吴锐兴奋地一挥拳头。

  这种“铁甲破阵,骑兵追击”的战术,经过反复磨合,已经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汉军的格物院内,一场决定未来战争走向的试验,也达到了顶峰。

  靶场上,王希正紧张地盯着远处一个新设立的标靶。

  “距离,两千五百步!”

  测距员高声喊道。

  王希的手心有些湿润。

  这是一门最新改良的野战后装线膛炮,从炮管的膛线到炮弹的形状,都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

  “开炮!”

  随着他一声令下。

  一声巨响,炮身猛地向后一坐,浓烈的硝烟瞬间腾起。

  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了远方。

  片刻之后,远处的标靶位置,一团烟尘猛然炸开。

  “命中!命中两千五百步标靶!”

  观察哨的旗手,兴奋地挥舞着旗帜。

  整个靶场瞬间沸腾。

  王希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尽管那张脸早已被硝烟熏得漆黑。

  两千五百步,这个射程,已经远远超过了清廷从西方购买的那些雇佣兵所使用的火炮。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炮战中,汉军将可以单方面地,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汉军上下厉兵秣马,以一种惊人的效率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时。

  北京城,户部衙门。

  户部尚书马齐正焦躁地来回踱步。

  一份来自南方的塘报,被他紧紧攥在手里。

  “还没消息吗?那些西洋雇佣兵,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陕西?”

  他对着一名下属低吼道。

  那名官员战战兢兢地回话。

  “回……回大人,各国的兵头还在为谁来当总指挥,谁的部队打主攻而争吵不休……银子倒是收了,可人……就是迟迟不动。”

  马齐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而在陕西,新任的提督正站在校场上,检阅着他仓促之间强征来的七万绿营兵。

  所谓的七万大军,放眼望去,装备简陋,许多人手里拿的还是生了锈的大刀长矛。

  士兵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战意,只有对未来的茫然与恐惧。

  一阵风吹过,校场上的帅旗被吹得猎猎作响,陕西提督却感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他有一种预感,靠着这样一群乌合之众去反扑,无异于以卵击石。
  http://www.c8e.cc/40790/5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