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登基大典号开明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公元1695年,春。

  当北国的冰雪开始消融,南疆的木棉花开得如火如荼之时,一股要求李信登基称帝的声浪,已经达到了顶峰。

  从八大军区司令、两大舰队司令,到各省的民政主官,再到新成立的各部部长,一封封措辞恳切的劝进表,如同雪片一般,堆满了李信的案头。

  长安城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件事。百姓们自发地在门口挂上了写着“恭请汉王顺天应人,早登大宝”的红布条。在他们淳朴的观念里,这位带领他们打跑了鞑子,分了田地,让他们能吃饱饭的汉王,理所应当成为天下的皇帝。

  面对这股几乎无法抗拒的民意和官意,李信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

  一个新的国家,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元首。一支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军队,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统帅。一个刚刚从战乱中走出的民族,需要一个凝聚人心的象征。

  他不是贪恋那个冰冷的宝座,而是他明白,在当前这个历史阶段,“皇帝”这个名号,是稳定局势,统合力量,推行新政最有效,也是唯一的工具。

  “既然避无可避,那就坦然面对吧。”

  在一次只有陈敬之、王砚、徐文良等几位心腹参加的小型会议上,李信终于松了口。

  消息传出,整个大华瞬间沸腾了。

  礼部和政务院立刻开始以最高效率筹备登基大典。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想法与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完全不同。

  “祭天仪式要简化,不要搞那些繁琐的礼节,心诚则灵。”

  “登基的地点,不在宫殿里,就在长安城新建的‘人民广场’上。我要和我的百姓们,在一起。”

  “不要铸造什么传国玉玺,政令的权威,来自于它的正确性,而不是一块石头。国防部、政务院的印章,就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龙袍,不要满清那种繁复沉重的样式,就用我们汉家传统的冕服,但要改得更简洁、庄重。”

  一条条指示下达,让那些满脑子都是“祖宗之法”的礼部官员们目瞪口呆,却又不敢不从。

  三月初三,黄道吉日。

  长安城内,旌旗招展,人山人海。新建的人民广场上,搭建起了一座九层高的巨大祭天台。祭天台没有雕梁画栋,完全由坚实的青石和巨木构成,显得古朴而雄浑。

  广场上,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照官阶品级,分列两侧。他们的身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代表,甚至还有以牛顿为首的西洋使节团。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吉时已到,钟鼓齐鸣。

  身着一身玄色十二章纹冕服的李信,在周大勇、贺连山等将领的簇拥下,缓步走上祭天台。他的冕服没有过多的金银装饰,但那源自上古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图纹,却透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庄重与威严。他的头上,戴着平天冠,前后十二旒的玉珠,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遮住了他的表情,却遮不住他眼中那份坚毅与沉静。

  他没有像过去的皇帝那样,念诵冗长的祭文。他只是亲自点燃了三炷清香,对着苍茫的天地,深深地三鞠躬。

  一拜天地,感念山河养育之恩。

  二拜先祖,告慰历代开疆拓土之灵。

  三拜万民,承诺必将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简单的仪式结束,李信转身,面向广场上数十万的军民。

  陈敬之作为百官之首,上前一步,展开一卷黄色的诏书,用洪亮的声音宣读:

  “奉天承运,大华肇兴!汉王李信,德被四海,功盖千秋,内安黎庶,外拓疆土……今文武百官,万民耆老,同心劝进,恳请汉王顺天应人,即皇帝位,以正国本,以安天下!”

  “臣等,恭请陛下登基!”

  陈敬之话音刚落,广场上的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道:“臣等恭请陛下登基!”

  紧接着,数十万的军民,也如同潮水般跪下,整个广场上,只剩下震耳欲聋的呼喊声:“草民恭请陛下登基!”

  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整个长安城都掀翻。

  李信静静地站着,他没有立刻让他们平身。他看着眼前这黑压压的人群,看着他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狂热与期盼,心中百感交集。

  他缓缓抬起手,虚按了一下。

  震天的呼喊声,奇迹般地平息了。所有人都抬起头,用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祭天台上的那个人。

  李信走上前一步,他的声音,通过格物院制造的扩音法阵,清晰地传到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朕,今日,承万民之意,受百官之请,在此即皇帝位。”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激动和狂喜。

  “国号,大华!”

  “朕之年号,为‘开明’!开启民智,明辨事理之意!”

  “开明元年,万象更新。朕在此,向大华全体军民,约法三章!”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他们想知道,这位新皇登基的第一把火,要烧向哪里。

  “第一,朕非天子。朕是人,不是神。朕是你们用刀剑,用血汗,用信任推举出来的第一任公仆。朕会犯错,也会老去。所以,朕的旨意,若有不合时宜之处,百官可以反驳,百姓可以议论。真理,越辩越明。国家,不是朕一个人的,是天下人的!”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尤其是那些前朝的官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古以来,皇帝都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哪有让人反驳的道理?

  “第二,皇族不得干政,不得经商,不得拥有封地。朕的子孙,与平民同罪。他们唯一的特权,就是必须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地学习,为国效力。若有不肖子孙,仗势欺人,百姓可告,官府可抓,国法可杀!”

  这又是一道石破天惊的宣告。这意味着,大华将不会再有骄奢淫逸的王爷和公主,不会再有吞噬国家财富的寄生阶层。

  “第三,”李信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变得无比坚定,“大华之土,一寸不可失!大华之民,一人不可辱!凡犯我大华者,虽远必诛!朕在位一日,便将带领你们,收复所有失地,洗刷所有国耻!让‘大华’二字,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荣耀的称谓!”

  “轰!”

  如果说前两条是震惊,那么这第三条,则彻底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火焰!

  “万岁!万岁!万岁!”

  “大华万岁!陛下万岁!”

  广场上,爆发出比刚才更加猛烈百倍的欢呼声。无数的士兵激动地将手中的武器抛向天空,无数的百姓热泪盈眶,他们从这位新皇的誓言中,看到了一个无比光明和强大的未来。

  牛顿站在人群中,看着祭天台上那个年轻的东方帝王,眼中充满了震撼与深思。他喃喃自语:“他……他想建立的,不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全新的文明。”

  李信,不,现在应该称之为开明皇帝。他看着脚下欢呼的人潮,心中没有半分的骄傲自满,只有如山一般沉重的责任。

  登基,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更宏大,也更艰难的开始。

  前路漫漫,强敌环伺。

  但他坚信,只要与这片土地上亿万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他就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华时代。
  http://www.c8e.cc/40790/5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