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嫡女重生谋锦绣 >第199章 班师回朝,声望大增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99章 班师回朝,声望大增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阳春三月的京城,褪去了冬日的凛冽寒威,被一派欣欣向荣的暖意包裹。朱雀大街两侧的柳梢抽展出嫩黄新绿,枝桠间缀满了鹅黄的柳花,随风轻舞如漫天飞雪;朱红宫墙下的玉兰花次第绽放,洁白的花瓣凝着晨露,在朝阳下泛着莹润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芬芳。自北境大捷的捷报传入京城,这座巍峨的帝都便沉浸在难以言喻的欢腾之中,百姓们翘首以盼,只为迎接那位平定北境、护国安邦的少年太子——萧承佑。

  辰时刚过,朱雀大街已是人山人海。沿街的楼阁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锦缎,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着“国泰民安”“凯旋归来”的红笺,孩童们手持风车在人群中穿梭,银铃般的笑声与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热闹非凡的市井图景。百姓们踮足翘望,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北方,脸上满是期待与崇敬。“听说太子殿下年仅十七,便率领大军大破兀良哈部落,真是少年英雄啊!”“何止呢!我听军中传来的消息,太子殿下不仅神勇过人,还智谋无双,策反敌军将领、火烧粮草大营,一步步将敌军逼入绝境!”“有这样的太子,我大齐的江山必定长治久安!”议论声此起彼伏,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萧承佑的赞颂与敬仰。

  宫城之上,沈清辞身着绣着鸾鸟祥云纹样的明黄凤袍,立于丹陛之侧。她鬓边斜插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流苏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映衬着她清丽绝伦的容颜。腰间的暖玉散发着温润的莹光,与她身上的凤袍相得益彰,更添几分雍容华贵。她的目光越过层层宫墙,望向北方的天际,眼底满是难以掩饰的牵挂与期盼。自萧承佑出征以来,她日夜悬心,无数个不眠之夜,都是凭借暖玉传递的气息与消息慰藉心神。如今,儿子终于要凯旋归来,那份失而复得的喜悦与骄傲,如同春日里的藤蔓,在她心中肆意蔓延。

  “清辞,莫急,承佑想必已经快到了。”萧玦身着玄色龙袍,缓步走到她身边,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指尖。他的掌心温暖而有力,瞬间驱散了沈清辞心中的些许焦躁。萧玦的目光中同样满是欣慰,他望着城下欢腾的百姓,沉声道:“承佑此次北境之行,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更赢得了民心。这对他未来执掌江山,至关重要。”

  沈清辞微微颔首,眼中泛起泪光:“陛下,臣妾只是心疼他。十七岁的年纪,本应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却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承受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压力与责任。”她想起前世儿子沦为棋子、惨死他乡的结局,心中便一阵刺痛。好在这一世,她拼尽全力为儿子铺就了康庄大道,而承佑也未曾辜负她的期望,用自己的勇气与智谋,闯出了一片天地。

  萧玦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痕,温声道:“傻丫头,承佑是大齐的太子,守护家国本就是他的责任。如今他能有这般成就,不仅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你的功劳。若不是你悉心教导,授他权谋智计,又以暖玉护他周全,他怎能如此迅速地成长起来?”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震天动地的马蹄声,紧接着,便是百姓们雷鸣般的欢呼。“来了!太子殿下回来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沈清辞踮足望去,只见远方的街道尽头,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缓缓驶来。为首的少年身着银白铠甲,铠甲上还残留着些许征战的痕迹,却丝毫不减其挺拔的身姿。他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手持斩月剑,剑尖斜指地面,腰间的暖玉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正是凯旋归来的萧承佑。

  随着大军逐渐逼近,沈清辞清晰地看到了儿子的模样。几个月的征战,让他褪去了些许稚气,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与坚毅。他的脸庞被北境的风沙磨砺得更加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却在看到宫城之上的父母时,瞬间染上了温暖的光芒。

  萧承佑勒住马缰,在宫城之下停下。他翻身下马,动作利落而潇洒。身后的将士们也纷纷下马,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侧,铠甲碰撞之声铿锵有力,彰显着这支胜利之师的威严与气势。

  “儿臣萧承佑,幸不辱命,平定北境叛乱,今日率部班师回朝,参见父皇母后!”萧承佑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在朱雀大街之上。他的目光望着宫城之上的父母,眼中满是激动与思念。

  “吾儿辛苦,快快请起!”萧玦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下令道,“开宫门,迎太子殿下入宫!”

  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萧承佑起身,在太监的引领下,一步步向着宫城走去。街道两侧的百姓们纷纷弯腰行礼,口中高呼:“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欢呼声此起彼伏,久久不绝。萧承佑一边前行,一边向两侧的百姓拱手致意,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深知,这份荣耀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那些为了守护家国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属于每一个支持他、期盼他的大齐百姓。

  进入宫城,萧承佑径直来到紫宸殿。他再次向萧玦与沈清辞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沈清辞快步走上前,一把将他揽入怀中。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儿子铠甲下坚实的臂膀,也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硝烟味与血腥味。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承佑,你回来了,真好。让母后看看,有没有受伤?”

  萧承佑轻轻拍了拍母亲的后背,温声道:“母后,儿臣没事,只是一些皮外伤,已经痊愈了。让您和父皇担心了。”他顿了顿,补充道,“多亏了母后赐予的暖玉,在战场上多次护儿臣周全,还能与母后传递消息,儿臣才能顺利平定叛乱。”

  沈清辞抚摸着他腰间的暖玉,眼中满是慈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萧玦看着相拥的母子二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走上前,拍了拍萧承佑的肩膀:“承佑,此次北境之行,你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大破兀良哈部落,擒获其首领兀良哈,还肃清了其残余势力,稳定了北境局势,立下了不世之功。朕决定,册封你为‘镇北王’,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锦缎百匹,以示嘉奖!”

  “谢父皇恩典!”萧承佑再次行礼。他心中明白,父皇的册封不仅是对他此次战功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的期许。

  “起来吧。”萧玦扶起他,沉声道,“此次平定北境,你不仅立下了战功,更赢得了民心。这对你来说,是莫大的财富。但你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们的支持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切不可辜负他们的期望。”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萧承佑恭敬地回答。他知道,父皇的话意味深长。如今他声望日隆,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与忌惮,唯有保持谦逊,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请北境归来的将士们。庆功宴上,萧玦亲自为萧承佑斟酒,表彰他的赫赫战功。朝中大臣们也纷纷向萧承佑道贺,对他赞不绝口。曾经对他年纪轻轻便领兵出征颇有微词的几位老臣,此刻也改变了看法,对他刮目相看。

  镇国公沈毅看着如今意气风发的外孙,心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他想起前世沈清辞与萧承佑的悲惨结局,心中便一阵后怕。好在这一世,清辞重生归来,不仅守护了家族,还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儿子。他端起酒杯,向萧承佑敬道:“承佑,好样的!不愧是我沈家的外孙,未来定能成为我大齐的栋梁之才!”

  萧承佑起身回敬:“外祖父过奖了。若不是外祖父从小教导我兵法谋略,儿臣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将士们尽情畅饮,分享着胜利的喜悦。萧承佑穿梭在人群中,与将士们一一碰杯,感谢他们在战场上的并肩作战与拼死相护。他知道,没有这些将士们的付出,就没有此次北境的大捷。

  与此同时,萧承佑平定北境的事迹也在京城乃至整个大齐境内广泛流传。街头巷尾,到处都在传唱着歌颂他的歌谣;茶馆酒肆中,说书先生们将他的故事改编成话本,引得听众们阵阵喝彩。百姓们对萧承佑的喜爱与崇敬之情与日俱增,他的声望一时无两,甚至超过了一些朝中的元老重臣。

  然而,树大招风。萧承佑的迅速崛起与极高声望,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与忌惮。东宫之中,太子妃柳氏的父亲柳丞相坐在书房内,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手中握着一封密信,信中详细描述了萧承佑班师回朝后受到的礼遇与百姓们的拥护。“哼,一个毛头小子,不过打了一场胜仗,便如此得意忘形,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柳丞相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一直以来都想让自己的女儿柳氏所生的儿子成为储君,如今萧承佑声望大增,无疑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父亲,您在想什么?”柳氏端着一杯茶走进书房,看到父亲阴沉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

  柳丞相将密信递给她,沉声道:“你自己看看吧。萧承佑如今声望日隆,百姓们都把他当成了大齐的救星,再这样下去,你和你儿子的地位恐怕就危险了。”

  柳氏接过密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她嫁给太子萧承佑多年,却一直未能得到他的真心相待,如今萧承佑战功赫赫、声望大增,她心中的不安也越来越强烈。“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越来越得意吧?”

  柳丞相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低声道:“别急。萧承佑年少气盛,如今又手握兵权,声望极高,难免会引起陛下的猜忌。我们只需在暗中推波助澜,让陛下对他产生疑心,再找机会给他安插一个罪名,不愁扳不倒他。”

  柳氏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狠厉:“父亲说得对。只要能保住我和儿子的地位,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

  除了柳丞相父女,朝中还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大臣,也对萧承佑的崛起感到不满。他们纷纷暗中联络,想要联手打压萧承佑,阻止他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些暗流涌动,萧承佑并非毫无察觉。庆功宴结束后,他回到自己的宫殿,秦岳便悄悄前来禀报:“太子殿下,属下发现,近日柳丞相与几位朝中大臣来往密切,行踪诡秘,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萧承佑眸色微沉,指尖摩挲着腰间的暖玉。他早就知道,柳丞相一直对他心存不满,如今他声望大增,对方必然会有所行动。“我知道了。”萧承佑沉声道,“你继续暗中监视他们的动向,有任何情况,立刻向我禀报。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属下遵令!”秦岳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萧承佑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次班师回朝,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未来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险阻,不仅有朝堂上的明枪暗箭,还有来自各方势力的觊觎与打压。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有父皇母后的支持,有将士们的追随,有暖玉的护佑,更有一颗守护家国、庇佑百姓的赤子之心。

  他想起母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承佑,身为太子,你不仅要拥有过人的才智与勇气,更要懂得隐忍与谋略。在朝堂之上,人心叵测,处处都是陷阱,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萧承佑将母亲的话牢记在心,他明白,如今他虽然声望大增,但也正是最危险的时候。他必须保持谦逊,收敛锋芒,暗中积蓄力量,才能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接下来的几日,萧承佑每日都前往紫宸殿,向萧玦禀报北境的战况以及后续的安抚事宜。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计划:“父皇,北境经历战乱,百姓们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儿臣认为,应当减免北境三年的赋税,发放粮食与种子,帮助百姓们重建家园。同时,要加强北境的边防建设,增派兵力驻守,以防敌国再次入侵。”

  萧玦听后,连连点头:“承佑,你考虑得很周全。就按你说的办,朕会命户部与兵部全力配合你。”他对萧承佑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心中也更加坚定了让他继承皇位的想法。

  沈清辞也时刻关注着儿子的动向。她看出了萧承佑心中的忧虑,便召他前来凤仪宫。“承佑,近日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柳丞相等人对你虎视眈眈,你可知晓?”沈清辞开门见山地道。

  萧承佑点了点头:“母后,儿臣已经知晓。秦岳已经向我禀报了他们的动向。”

  “那你打算如何应对?”沈清辞问道。

  萧承佑沉声道:“儿臣认为,如今不宜与他们正面冲突。他们想要挑拨我与父皇的关系,我便越是要表现得谦逊恭敬,让父皇放心。同时,我会暗中收集他们的罪证,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将他们扳倒。”

  沈清辞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母后就放心了。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隐忍不是懦弱,而是为了更好地反击。”她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玉佩,递给萧承佑:“这枚玉佩是母后的陪嫁之物,能够感知周围的危险。你带在身上,也好让母后放心。”

  萧承佑接过玉佩,紧紧握在手中,眼中满是感激:“多谢母后。儿臣一定会小心行事,不让您和父皇担心。”

  沈清辞抚摸着他的头,眼中满是慈爱:“去吧。记住,母后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母后倾诉,母后会帮你一起想办法。”

  萧承佑躬身行礼,转身离去。他知道,有母后在身边支持他,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能勇敢地面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承佑在朝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他推行的北境安抚政策取得了显着成效,北境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边防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朝中的大臣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萧承佑的才能与魄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

  而柳丞相等人的阴谋,却始终未能得逞。他们多次在萧玦面前说萧承佑的坏话,试图挑拨离间,但萧玦对萧承佑深信不疑,不仅没有听信他们的谗言,反而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不满。

  一日,柳丞相联合几位大臣,联名上书萧玦,诬陷萧承佑在北境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他们伪造了一系列的“证据”,试图将萧承佑置于死地。

  萧玦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知道,柳丞相等人是在故意陷害萧承佑,但这些“证据”却做得天衣无缝,若是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朝中的动荡。

  就在萧玦犹豫不决的时候,沈清辞来到了紫宸殿。她看到萧玦手中的奏折,心中便明白了一切。“陛下,柳丞相等人的用心,您还看不明白吗?他们是嫉妒承佑的才华与声望,想要借机扳倒他。”沈清辞沉声道。

  萧玦点了点头:“朕自然明白。但他们伪造的证据实在太过逼真,若是不能拿出有力的反驳,恐怕难以服众。”

  沈清辞微微一笑:“陛下放心,臣妾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此一招。承佑在北境时,便已经暗中收集了柳丞相等人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证据。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也能洗清承佑的冤屈。”她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递给萧玦。

  萧玦打开锦盒,里面装满了柳丞相等人贪赃枉法的证据,包括账本、书信等。这些证据确凿无疑,足以将柳丞相等人绳之以法。

  “好!好!好!”萧玦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眼中满是怒火,“柳丞相等人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不仅陷害太子,还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真是罪该万死!”他立刻下令,将柳丞相等人打入天牢,交由大理寺审理。

  消息传出,朝中上下一片震动。大臣们纷纷感叹,太子萧承佑不仅神勇过人,智谋无双,还有皇后娘娘在背后保驾护航,真是无人能及。而那些曾经暗中支持柳丞相的大臣们,也纷纷收敛了自己的野心,不敢再对萧承佑有任何不敬。

  经此一事,萧承佑的声望更是达到了顶峰。百姓们对他更加爱戴与崇敬,朝中的大臣们也对他俯首帖耳。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政治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与魄力,成为了大齐王朝当之无愧的储君。

  萧承佑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望着下方跪拜的大臣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父皇母后的支持与教导,离不开将士们的追随与牺牲,更离不开百姓们的信任与拥护。他暗暗发誓,定要不负众望,努力成为一名贤明的君主,守护好大齐的江山社稷,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让大齐王朝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而在凤仪宫的窗前,沈清辞望着紫宸殿的方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儿子已经真正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应对朝堂上的各种风雨。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萧承佑一定会接过父皇手中的重担,带领大齐王朝开创一个新的盛世。

  此时,朝中的几位老臣也在暗中商议着什么。他们看着萧承佑日益增长的声望与才能,心中都明白,大齐王朝的未来,必将交到这位少年太子的手中。而他们,也该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了。一场关于皇位传承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http://www.c8e.cc/41177/3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