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引擎的辉光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绿源星”近地轨道,“薪火号”如同一颗被无形丝线牵引的蓝色星辰,静静悬浮。在其下方,那颗饱受创伤的星球,正经历着文明存亡关头最严峻的考验,也迸发着前所未有的团结之光。

  林启明制定的“‘绿源星’地热引导与生态协同自救方案”,并非一份从天而降的神谕,而是一份详尽的“行动蓝图”和“技术支持框架”。方案的执行主体,始终是“绿源星”文明自身。

  在“薪火号”技术团队的远程指导下,“绿源星”残存的全球管理机构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曾经因资源争夺而剑拔弩张的各地区势力,在共同的生存危机面前,被迫放下了成见。技术资料、仅存的能源、珍贵的种质资源、以及最重要的——人力,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方案规划,进行艰难却坚定的协调与整合。

  方案的核心区域,那片位于地壳活动带与稳定生态区交界的地域,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成千上万的“绿源星”工程人员、地质学家、生态学家志愿者,冒着余震和恶劣气候,如同迁徙的蚁群,汇聚于此。他们利用“薪火号”提供的、经过简化和适应性改造的地热引导装置设计图,以及基于规则之力稳定地质结构的基础原理说明,开始建造第一批“地热稳定塔”。

  这些塔并非由“薪火号”直接建造投放,而是由“绿源星”人,利用他们自己的工业基础,熔炼他们自己的金属,遵循他们能理解的技术原理,一砖一瓦,一线路一管道地搭建起来。“薪火号”提供的,是关键的参数校正、能量引导算法的核心模块,以及在建造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能量逸散或地质突变进行预警和远程抑制。

  与此同时,在那些尚存的生态区,“绿源星”的农业和生物学家们,根据“薪火号”共享的、关于耐逆作物培育和生态快速修复的通用技术包,结合他们本土物种的特性,开始了紧张的育种和土壤改良工作。来自不同地区的种子被集中起来,进行研究与优选;修复生态的菌群被大规模培养;一套基于共享数据的全球生态监测网络被重新初步建立。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绿源星”文明自身意志与协作能力的终极考验。过程中,依旧充满了困难与分歧,但在头顶那艘散发着稳定蓝光的星舰无声的注视与关键节点的精准支持下,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的嫩芽,顽强地生长着。

  “薪火号”舰桥,林启明密切关注着星球表面的每一个进展。他没有干涉具体事务,只在必要时提供技术咨询和风险预警。他看着那些在恶劣环境中奋力工作的“绿源星”人,看着他们从最初的混乱与绝望,逐渐变得有序且充满目标,眼中流露出与当年他祖父林野相似的、混合着欣慰与责任感的复杂神色。

  “报告舰长,‘绿源星’第一区域地热稳定塔群建设已完成百分之七十,能量引导回路初步贯通。全球生态自救指挥部报告,首批耐逆作物已在三个生态区成功试种。”

  林启明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主屏幕上那颗依旧被橘红色灾难区域覆盖,但某些角落已开始闪烁起代表人工干预和生命韧性的微小绿点的星球。

  “是时候了。”他轻声说,仿佛是对自己,也是对这片星空宣告。

  他转过身,面向通讯官,下达了指令:

  “‘薪火号’及全体护卫舰只听令,启动‘希望锚点’程序。航向,预设集结点。引擎功率,输出稳定模式。”

  指令迅速传达。

  刹那间,以“薪火号”为首,所有人类舰船的引擎,同时点亮。

  那并非战斗时的炽烈喷流,也非超空间航行的幽蓝漩涡,而是一种更加凝练、更加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生机与坚定意志的蓝色光辉。这光辉比银河更加璀璨,比星云更加纯粹,它们如同数支巨大的、燃烧着信念的蓝色火炬,在“绿源星”漆黑的宇宙幕布上,划出了清晰而温暖的轨迹。

  这光辉,不仅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宣告,一种象征。它向“绿源星”文明宣告着来自星海友邦的不离不弃,也象征着人类文明探索与守护之旅的永无止境。

  在“绿源星”无数仰望天空的幸存者眼中,那横亘于天际的、稳定而温暖的蓝色光带,成为了他们黑暗岁月中最明亮、最可靠的灯塔,给予了他们继续奋战下去的巨大勇气和信心。

  舰队调整航向,引擎喷流出的蓝色辉光在宇宙中拉出长长的、充满希望的光痕,义无反顾地驶向新的坐标,驶向下一个需要引导的文明,驶向那由一代代人用智慧、勇气与善良共同开拓的、无限的未来。

  人类文明探索与守护的旅程,正如这引擎的辉光,穿透黑暗,永不停歇,永无止境。
  http://www.c8e.cc/41768/5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