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星港与奠基启航
推荐阅读: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
弃妃逆袭:邪王日日追妻忙
踏星
末世:开局一辆无限进化豪华房车
惨死生子夜,重生嫡女屠尽侯府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被退婚五次,她嫁残王夫君却躺赢
说好的残兽人,怎么杀穿了全星际
九龙归一诀陆沉
星耀逆天银河录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与联邦内部愈演愈烈的混乱、猜忌与衰退景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初始绿洲”星域那一片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坚定希望的建设热潮。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抚平,但生存的压力与对未来的憧憬,已然转化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建设力量。在“守望之星”邻近轨道,一颗体积较小、表面布满陨石撞击坑、但经过详细探测确认其内部蕴含丰富金属矿物的小行星,被正式选定为**“希望星港”** 的建设地址。这颗不起眼的小行星被赋予了承载希望的使命,命名为“**锚点**”——既象征着星港将成为连接“希望方舟”与外部广袤星海的稳固锚栓,也寄托了在此扎根、开启新篇章的深远寓意。
***
**场景:“锚点”小行星轨道 - 星港建设现场**
从“坚定壁垒”或“初始绿洲”的地表仰望,此刻的“锚点”小行星已成为星空中最繁忙、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数十艘体型庞大、如同星际巨鲸般的工程舰船,静静地悬浮在“锚点”周围的轨道上,它们粗壮的机械臂和密集的推进器喷嘴,使其在星光下呈现出一种工业力量的美感。
高功率的激光切割器射出炽白的光束,如同神灵的刻刀,在“锚点”暗色的岩质表面精准地划出纵横交错、规整无比的几何线条。巨大的岩石板块被无声地切割、分离,然后由牵引光束缓缓移走,露出下方新生的、正在被挖掘塑造的港口雏形和内部结构的深邃空间。每一次切割,都伴随着四散飞溅的熔融岩石火花,在真空中瞬间冷却,如同短暂的烟火。
更为壮观的是建筑材料运输与装配的场面。从“天罚号”战列舰以及其他缴获的联邦舰船残骸中回收的、经过熔炼重塑的合金板材,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泽,被成群结队的、如同工蜂般的智能运输机器人精准地运送到预定位置。大型工程机甲则挥舞着焊枪和铆接臂,将这些板材与“锚点”的主体结构牢固地结合,发出只有在通过机械传导才能感知到的沉闷震动与闪烁的电弧光。这像是在为一颗星球穿上铠甲,进行一场宏大的外科手术。
然而,最令人惊叹和体现“希望方舟”特色的,并非这些常规的工程场面。在一些已经完成基础结构搭建的区域,工程师们正在应用莫娜博士团队最新研发的**生物活性建材**。这是一种利用“绿洲”特有、经过基因调制的共生菌类和强化植物纤维,与特定矿物质混合培育而成的复合材料。它们被灌注到特制的模具中,或是直接喷涂在金属骨架之上。
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微量引导自“绿洲心核”)催化下,这些材料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生长、延展,逐渐覆盖、填充预设的区域。它们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带有天然纹理的质感,颜色介于深绿与古铜之间,与冰冷的金属结构形成了奇异的和谐。更神奇的是,这些生物建材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轻微损伤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弥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是“希望方舟”“生态科技融合”理念的具象化体现,赋予这座正在崛起的星港一种独特的、生机盎然的灵魂。
***
**场景:建设指挥部 - 移动式观测平台**
一座临时搭建的、位于最佳观测轨道的移动平台,成为了星港建设的现场指挥部。陈远和澹台凤舞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深知这座星港的战略意义,时常亲临一线,与工程师和工人们并肩。
陈远静立在观测平台巨大的舷窗前,凝视着远方那如同蚁穴般繁忙的工地。他没有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微微闭目,将他的全域感知缓缓延伸出去,如同无形的触须,轻柔地覆盖在“锚点”小行星之上。在他的感知中,小行星不再是沉默的巨石,而是一个由无数能量流、物质密度和结构应力构成的复杂网络。
他能够“听”到小行星内部细微的地质活动,“看”到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脆弱岩层和潜在的空腔。
“李工,”他通过通讯器与地面工程总指挥联系,声音平静而清晰,“b-7区的第三支撑柱,建议向东南方向偏移十五米,下方三点七米处有一个小型晶洞群,承压能力不足。”
“还有,K-12通道的拐角,结构应力过于集中,建议增加弧形过渡。”
他的建议总是精准而及时,仿佛一台人形超级计算机与地质雷达的结合体,帮助工程师们优化结构设计,规避潜在风险,节省了大量勘探和试错的时间。
不仅如此,他还能隐约感知并引导那弥漫在“初始绿洲”星域的、微弱的生命能量场。他尝试着将这些无形的能量,如同涓涓细流般,引导至星港结构的关键节点——主承重柱、能量中枢接口、防御护盾发生器基座等。这些被生命能量浸润过的区域,仿佛被赋予了更强的韧性与稳定性,甚至能与那些生物活性建材产生更好的共鸣。这是一种超越常规工程学的、玄妙而有效的“附魔”。
而澹台凤舞则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交响乐指挥,在指挥部内协调着整个建设的庞大乐章。她面前的光屏上,实时跳动着资源清单、人员调度表、工程进度图和各环节的汇报信息。
“从‘绿洲’三号仓库调拨的稀有催化酶到了没有?生物建材区等着用!”
“通知后勤部,第三班次的工人需要增加高热量的营养补给,他们已经连续工作十二小时了。”
“防御模块的自动炮塔基座安装必须优先保障!我们不能等到星港建好再考虑安全问题!”
她的声音清晰、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却又透着对参与建设者的关怀。她坚持星港必须拥有独立且足够的自卫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后方“坚定壁垒”的庇护。
“星港是我们伸向星海的手臂,它必须足够强壮,既能握手,也能握拳!”她在一次协调会上如是说,目光坚定。
***
**场景:星港设计蓝图全息展示**
在指挥部的中央,悬浮着“希望星港”的宏伟设计蓝图全息模型,每一个模块都清晰可见,充满了未来感与实用性:
* **核心区**:位于星港最中心、防护最严密的区域。包含集成化的指挥中心,负责整个星港的运营与调度;尝试与“绿洲”能量场进行安全链接的实验性能源核心,旨在提供清洁且近乎无限的能源;宏伟的贸易大厅,未来将在此进行无数笔影响深远的交易;以及规划有序的外交使馆区,预备接待来自各方势力的使者。
* **港口区**:如同星港张开的臂膀,拥有数十个不同等级和功能的泊位,从仅供小型快艇和侦察船停靠的紧凑泊位,到能够容纳大型货舰乃至中型战舰的巨型船坞,一应俱全。全自动化的装卸臂、燃料加注管道和多功能维修机器人轨道贯穿其间,确保高效运转。
* **居住与商业区**:围绕着核心区辐射开来,设计有舒适的居住单元、办公空间、娱乐设施、以及各类商业店铺。这里旨在为长期驻留的商人、外交人员、技术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宜居、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而不仅仅是冰冷的交通枢纽。
* **防御区**: strategically 分布在星港的外围和关键节点。部署有先进的自动瞄准脉冲炮塔、覆盖不同射程的导弹发射井阵列、电子战干扰平台,以及一个常驻的小型机库,计划驻扎一支精锐的“青鸾”战机中队,负责日常巡逻和快速反应。
***
**同步进行的科技跃升**
星港的建设如火如荼,与之同步,“希望方舟”的武器装备升级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在专门的测试空域,新一代的“青鸾”战机原型机正在进行高难度机动测试。其气动外形更加流畅,引擎推力提升了百分之二十,机身大量采用了从联邦残骸中逆向工程得到的轻质高强材料,并整合了部分生物传感器技术,机动性和战场感知能力均有质的飞跃。机翼下挂载的新型高速脉冲炮和微型导弹,火力密度和穿透力远超旧型号。
莫娜博士的实验室里,基于“生物脉冲炮”原理开发的**区域性生命场干扰器**已进入原型组装阶段。这种非致命武器旨在对付大型舰船,它能释放一种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干扰甚至暂时瘫痪目标的能量护盾系统和精密电子设备,为后续攻击创造宝贵窗口。
而对“坚定壁垒”的修复与强化,更是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受损的主炮正在被拆卸,换装利用“绿洲”晶体培育技术制造出的、更纯净、能量传导效率更高的聚焦晶体。护盾发生器阵列也在全面升级,新的能量矩阵设计将能更快地重组护盾,抵御更强的持续轰击。
希望星港的第一根桩基,深深地打入“锚点”小行星的岩层之中,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开始,更是一个文明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开拓、从偏安一隅正式登上星海舞台中央的宣言。奠基的时刻,也是启航的号角,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汗水,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缓缓启航。
---
http://www.c8e.cc/43182/2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