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华夏国学智慧 >第95章 文字的鏖战:论阅读的攻占与勘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5章 文字的鏖战:论阅读的攻占与勘验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看文字,须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亦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不恕他。”朱熹此言如金石掷地,铮然有声,将阅读这一看似静默的行为,重塑为一场惊心动魄的认知征战。它揭示了一个被温情面纱所掩盖的真理:真正的阅读绝非被动接纳,而是主体对文本发起的凌厉攻势,是理性对意义的不懈追索,是一场需要拿出全部精神力量的“鏖战”与“推勘”。

  阅读就如同猛将用兵一样,关键在于要主动地去攻占,破除对文本的敬畏和迷信。文字并不是高高在上、供奉于神坛的诫命,而是一座等待我们去攻破的城池,一个需要我们去降服的敌阵。

  猛将用兵,讲究的是谋略和主动。他们或者选择正面强攻,或者运用奇兵迂回,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同样地,我们在阅读时也应该如此。例如,当我们阅读《资本论》这样一部具有宏大体系的经典着作时,如果仅仅是匍匐在它的脚下,对其顶礼膜拜,那我们肯定无法真正理解它的精髓。只有以“猛将”的姿态,带着对现实中经济学问题的困惑,主动地去叩问这部着作,才能够与之展开激烈的对话,在思想的鏖战中夺取真正的知识。

  古人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阅读,那么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就会像奴仆一样,无法真正为我们所用。只有通过主动攻战,我们才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思想的主人。

  每一次真正的阅读,都是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能力作为武器,与文本的作者展开一场争夺意义主导权的激烈鏖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阅读就像“酷吏治狱”一样,重点在于严谨地推究和考察,从文字的深处拷问出精微的含义。文本的表面往往就像平滑的湖面,但在其下方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和繁多的涵义。将阅读比作“酷吏”,并不是要倡导严苛和无情,而是强调一种绝不姑息、追索到底的审辩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我们剥开修辞的层层包裹,仔细拷问每一个概念的精准界域,追溯每一个论点的逻辑链条,一直深入到意义的核心。例如,当我们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感叹其文辞的峻切上,那么我们就会错过这篇文章的精髓。

  只有像“推勘到底”的酷吏一样,深入探究王安石是如何逐一辩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些指控的,以及他是如何重新定义“变法”与“天下怨谤”之间的关系的,我们才能真正窥见这位改革家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坚毅心志和复杂逻辑。此种阅读,是思维的精密刑侦,是避免沦为表面意义俘虏的根本之道。

  然而,“鏖战”与“推勘”仅仅只是阅读的一个阶段,而非终点。真正的阅读境界,应该是在经历了这番激烈的交锋和严谨的审辨之后,能够实现与文本的融会贯通,甚至超越文本本身。

  就如同猛将征服一座城池,虽然成功地占领了这片土地,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安民抚众,将敌人转化为自己的力量;酷吏审清一个案情,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罪犯,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公道,还原事情的真相。阅读也是如此,我们与文字展开激烈的“鏖战”,并非是要将其击败,而是要通过征服文本,将其中的丰富内涵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养分。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早已深刻地揭示了“攻占”与“消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以“决不恕他”的严厉态度去与文字搏斗,正是为了最终能够以“恕”的心态去理解它、吸收它,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超越。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同情之理解”,这并不是一种廉价的共情,而是在充分研析考证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阅读的真谛,让文字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助力。

  在信息泛滥、阅读日趋浅表化的时代,朱子此训更具雷霆之力。它警醒我们,莫让阅读沦为消遣与浏览,莫让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当以“猛将”之勇主动切入文本,以“酷吏”之严缜密剖析义理,在一次次精神的“鏖战”与“推勘”中,锤炼独立之思想,涵养自由之人格。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与伟大文本的对话中,真正地站立起来,成为敢于思考、善于判断的主动阅读者,从而在知识的疆场上,赢得属于自己的城池。
  http://www.c8e.cc/43209/12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