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华夏国学智慧 >第103章 虚室生白.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3章 虚室生白.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雨送添砚之水,竹供扫榻之风。”此间意境,初看似是文人雅士闲适生活的剪影——天降甘霖,恰可添注砚池;竹摇清响,遂来清扫榻前。然细品之,其深层却蕴含着一种东方特有的待物之道:非索取,非强求,而是以虚静之心,承纳天地自然而然的馈赠。这不止于生活的闲趣,更是一种与万物相处的古老智慧。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怀着一颗积极“获取”的心。我们总是习惯于主动地去行动,去探索,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与生活展开激烈的争夺。就像取水需要挖掘水井,取风需要摇动扇子一样,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我们人力的经营和意志的坚持。

  然而,“雨送添砚之水”这句话却展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水并不是我们从井里汲出来的,而是由雨“送”过来的。这个“送”字用得实在是太精妙了,它在一瞬间就消除了人与雨之间的主客对立关系。雨不再是那个与我们相对立、需要我们去获取的客体,反而像是一个知心的朋友,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善解人意地飘然而至,滋润我们的砚台。

  这并不是通过人力的强求而得到的,而是恰好赶上了天时,是我们内心的想法与万物之间一场不期而遇的共鸣。

  同理,“竹供扫榻之风”也是如此。这里的风并非是用扇子招来的,而是翠竹“供奉”而来的。竹子静静地矗立在庭院前,它本身并不是为了清扫榻上的灰尘而存在的,但正因为有它在,清风便自然而然地在其间产生了,轻轻地吹拂过榻上,仿佛是竹子特意为人们准备的一份礼物,将榻上的尘埃涤荡干净。

  人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并没有去命令竹子,也没有去驱赶风,只是安然地坐在这由竹子和清风共同构成的清凉世界里,成为一个谦逊的接受者和感受者。这个“供”字,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万物有灵般的慷慨和礼仪。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与恩赐,以及人与万物之间那份和谐共生的美好。

  这其中所蕴含的,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处世哲学,那便是“不迎不拒”。这种哲学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相反,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积极态度——一种建立在深刻洞察基础之上的从容与信任。

  这种处世哲学深刻地洞察到了宇宙本身的运行规律,它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律和美好的旨意。而人类需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奋力与之搏斗,企图将所有的事物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是要放下那些功利之心,涤荡内心的尘埃,让自己成为一个恰到好处的“容器”。

  就如同一个敞开的容器,它不会刻意去迎接什么,也不会拒绝什么。它只是静静地等待,等待那本来就应该降临的雨水,等待那本来就应该吹拂而过的风。这便是所谓的“虚而待物”。

  当我们的内心能够像镜子一样虚静时,天地万物自然会将它们的影像和馈赠,如实地投射到这面镜子之中。

  由此可见,那所谓的“天砚之水”,又岂止仅仅是雨水这么简单呢?它更像是一种灵感的源泉,一种奇妙的领悟,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仿佛有神明相助一般的“天机”。当我们的心灵如同干旱的土地一样焦渴难耐时,即使我们强行去索取、苦苦哀求,最终也可能一无所获。然而,当我们的内心能够沉静下来,就如同空旷的水潭等待着倒映一样,灵感之雨便会自然而然地降临,无需刻意追求,它就会如天降甘霖般“送”到我们面前,滋润我们思维的笔锋。

  同样地,那“扫榻之风”,又何尝仅仅是一阵清风呢?它更是一种能够涤除烦恼、祛除忧虑的清爽气息,一种洞察世事、豁达开朗的心境,以及一种让心灵得以安然栖息的清凉境界。我们常常忙于追逐外在的物质,以至于心中的尘埃不断堆积。然而,只有当我们停下匆忙奔波的脚步,为自己在生命的庭院中种下一片精神的“竹丛”,那能够解开疑惑、带来宁静的风,才会自然而然地“供奉”而来,为我们扫除心头的烦嚣。

  因此可以说,人生中最为珍贵的收获,往往并非来自于强硬的争夺和掠夺,而是源自于内心的准备和接纳。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强求某种东西必定属于自己,而是要以一种等待的姿态,让其自然而然地到来。

  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一种内在的空灵和敏锐,如同深潭中的静谧之雷,能够察觉到最细微的颤动;又如同明净的高台,能够映照出最幽深的光影。当我们的生命能够达到这种“雨送添砚之水,竹供扫榻之风”的境界时,便意味着我们已经与宇宙的呼吸频率相同,与天地的节律共同舞动。

  此时的我们,不再是一个孤独的索取者,而是成为了这宏大交响乐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万物皆为我所用,我与万物融为一体,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我们回首反顾自身时,会发现内心的真诚和喜悦是如此之大,这便是最大的快乐了。

  这种至乐并非来自于对万物的拥有,而是因为心灵终于在这万千气象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就像空旷的房间里自然生出明亮的光辉,吉祥的气息也会自然汇聚于此。
  http://www.c8e.cc/43209/12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