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如晦传 >第133章 京郊流民的民心收拢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33章 京郊流民的民心收拢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秋意愈深,寒风卷着枯叶,给京畿之地平添了几分萧瑟。

  就在朝堂之上因权力暗流而气氛微妙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自京郊蔓延开来。

  去岁北地大旱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今秋又逢漕运不畅,粮价飞涨,加之一些地方官吏盘剥依旧,无数失去生计的百姓拖家带口,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涌向了天子脚下,在京郊形成了规模浩大的流民潮。他们蜷缩在临时搭建的简陋窝棚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更兼秋寒致病者日众,情势岌岌可危,如同一堆干燥的柴薪,只需一点火星,便可酿成巨祸。

  消息传入宫中,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官员主张强硬驱逐,以免流民滋事,冲击京城;有官员提议开仓放粮,但又在具体规模和方式上争执不休;更有甚者,认为此乃地方官吏失职,当严查问责,却远水难解近渴。

  摄政王萧珣高踞首位,听着下方嘈杂的争论,眉头微蹙。他深知流民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但若动用军队强行弹压,不仅师出无名,更会彻底丧失民心,与他如今“辅弼朝政”的形象不符。可若大规模赈济,国库空虚之声言犹在耳,且具体事务繁杂,极易生出乱子。

  就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珠帘之后,一直静听的沈如晦缓缓起身。她今日未着繁复朝服,仅是一身较为素雅的绯色宫装,发髻间依旧簪着那支羊脂玉簪,神色沉静,眸光清亮。

  “摄政王,诸位大人。”她的声音透过珠帘,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珠帘之上。

  “流民聚集,乃民生多艰所致,迫于无奈,方背井离乡,非其本愿。若行强硬之举,恐逼其生变,酿成大乱;若赈济不力,或处置不当,亦是徒耗钱粮,难解根本。”

  她分析利弊,一语中的。

  “本宫以为,当以安抚为主,赈济为辅,更要查明根源,惩处贪腐,以儆效尤。”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

  “然,安抚流民,非止于发放钱粮,更需稳定人心,防治疫病,使其感受到朝廷恩泽,方为上策。此事关乎京城安稳,关乎陛下仁德,关乎朝廷威信,寻常官员恐难以周全。”

  她微微抬高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故,本宫愿亲往京郊流民安置之处,主持安抚事宜,亲自向百姓宣示朝廷德意,发放粮药,抚慰人心。请摄政王与诸位大人允准!”

  亲自前往?皇贵妃亲临流民聚集之地?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那可是数万饥寒交迫、情绪不稳的流民!龙蛇混杂,安危难料!自古以来,哪有后宫妃嫔,尤其是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亲涉这等险地的?

  “娘娘三思!”立刻有老臣出列劝阻,“流民之地,污秽不堪,且人多杂乱,万一有宵小之辈惊扰凤驾,臣等万死难赎其罪啊!”

  “是啊,娘娘!安抚流民之事,交由京兆尹与户部办理即可,何须娘娘亲身犯险?”

  就连萧珣,也抬眸看向珠帘,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不易察觉的担忧,他沉声道:“皇贵妃,此事非同小可,流民之中情况复杂,安危为重。”

  沈如晦却仿佛早已料到这些反应,她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强大的自信与悲悯:

  “诸位大人好意,本宫心领。然,正因为流民凄苦,人心浮动,才更需要朝廷展现足够的诚意与关怀。本宫身为皇贵妃,代陛下抚慰子民,正可彰显天家仁德,稳定民心。若只因可能存在的危险便畏缩不前,岂非让百姓寒心,让朝廷蒙羞?”

  她目光转向萧珣的方向,虽隔着珠帘,却仿佛能感受到他的视线:

  “摄政王,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刻,正是收拢民心、稳固国本之关键。本宫自有分寸,会带足护卫,并请太医院协同前往,防治疫病。请摄政王准奏。”

  她将此事提升到了“稳固国本”的高度,且考虑周详,让人难以反驳。

  萧珣凝视着珠帘后那抹模糊而坚定的身影,心中复杂难言。他明白,她此举绝非仅仅出于悲悯,更是看准了这是一个收拢民心、积累政治资本的绝佳机会。在朝堂之上,他手握兵权,掌控枢要;而在民间,若能赢得万千百姓的拥戴,那将是一股无形却强大的力量,足以与他的兵权相抗衡。她是在构筑属于她自己的堡垒。

  良久,萧珣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既然皇贵妃心意已决,思虑周全,那便……依皇贵妃所奏。京兆尹、户部、太医院需全力配合,护卫事宜,由……本王亲卫抽调一队精锐,随行保护,务必确保皇贵妃安全无虞。”

  他最终还是同意了,甚至派出了自己的亲卫,既是保护,也未尝没有监视之意。

  “谢摄政王。”沈如晦微微颔首。

  次日,京郊流民临时安置点。

  秋风卷着尘土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异味,吹拂着连绵低矮的窝棚。数万面容枯槁、眼神麻木的流民聚集于此,当他们看到那支浩浩荡荡、旗帜鲜明的皇家仪仗时,先是惊恐地骚动,随即在维持秩序的兵士呵斥下,渐渐安静下来,带着畏惧与一丝好奇,望着那辆华贵的凤辇。

  凤辇停下,帘幕掀开,沈如晦在内侍监的搀扶下,缓步走了下来。她依旧穿着那身素雅的宫装,未戴沉重凤冠,只以玉簪挽发,面上罩着一层轻纱,遮住了口鼻,却遮不住那双清亮而沉静的眼眸。

  看到尊贵无比的皇贵妃竟真的亲临这等污秽之地,流民们惊呆了,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哗然和难以置信的低语。

  沈如晦没有在意那些目光,她在阿檀和侍卫的护卫下,径直走向临时搭建的粥棚。她甚至没有坐在准备好的锦凳上,而是站在粥锅旁,亲手拿起长勺,在宫人惊愕的目光中,舀起一勺热气腾腾的米粥,倒入一个老妇人颤抖着递过来的破碗中。

  “老人家,慢慢吃,不够还有。”她的声音透过面纱,显得有些朦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那老妇人愣愣地看着碗里稠厚的米粥,又抬头看看沈如晦,浑浊的眼中瞬间涌出泪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哽咽着连连磕头:“谢……谢娘娘恩典!谢娘娘活命之恩啊!”

  这一幕,如同点燃了引线,周围的流民纷纷跪倒,哭声、谢恩声此起彼伏。

  “皇贵妃娘娘千岁!” “娘娘活菩萨啊!”

  沈如晦示意宫人将他们扶起,她环视众人,提高了声音,虽不尖锐,却清晰地传开:

  “诸位乡亲父老!朝廷已知大家疾苦!本宫奉皇上、摄政王之命,前来探望大家!请大家放心,朝廷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位子民!粮食、药品,都会陆续运到!有病的,太医院的太医就在那边,会为大家诊治!”

  她指向一旁刚刚搭起来的、由李太医带领的太医院帐篷。

  “大家要保重身体,遵守秩序,朝廷会尽快安排,让大家能够返乡,或找到新的生计,渡过难关!”

  她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没有高高在上的施舍,只有感同身受的承诺。她甚至走入窝棚之间,查看情况,遇到生病的孩子,会停下脚步,轻声询问李太医病情。

  李太医带着一众太医,忙碌地为流民诊脉、施药,态度认真,毫无嫌弃之色。这一切,都被流民们看在眼里。

  “娘娘,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一个抱着发热幼儿的妇人哭着说道。

  “我以前只听说书的说青天大老爷,今天总算见着活菩萨了!”一个汉子激动地抹着眼泪。

  “贤德!皇贵妃娘娘贤德啊!”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一句,很快便得到了众人的应和。

  “贤德皇贵妃!”

  “贤德皇贵妃千岁!”

  呼声越来越高,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在京郊上空回荡。那声音里充满了真挚的感激与拥戴。

  沈如晦站在人群中,听着这山呼海啸般的赞誉,面纱下的唇角微微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她目光扫过不远处那些身着摄政王亲卫服饰、神情警惕的侍卫,心中一片冷然。

  萧珣,你手握兵权,掌控朝堂。

  而我,将拥有这万千民心。

  她轻轻抚过袖口,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方才分发粥米时的温热。

  这,将是她未来最重要的资本。
  http://www.c8e.cc/43609/2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