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君臣议储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重生都市仙帝
快穿101次:男神,帅炸天!
踏碎凌霄日,棒染诸佛血!
精灵:每天一个随机天赋
枯坐三千载,我破庙石像人前显圣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错爱成瘾:傅少追妻火葬场
天才命师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中山府的暮色正浓,残阳如血,将府衙的飞檐染得愈发沉凝。雍王手持那道明黄圣旨,指尖摩挲着圣旨上绣金的龙纹,眸底翻涌着难以抑制的狂喜,却又被一层极力压抑的沉稳包裹。圣旨上“即刻回京”四字力道遒劲,墨迹未干,仿佛还带着皇城根下那股不容置喙的威严。他心中早已明镜似的——圣上骤然急召,绝非无的放矢。太子薨逝,朝中唯有忠顺王气焰嚣张,处处与他针锋相对,觊觎储位之心昭然若揭。如今圣意倾斜,显然是对忠顺王的骄纵已生不满,这正是他的天赐良机。他耗费半年心血暗中搜罗的证据,桩桩件件都指向忠顺王结党营私、贪墨军饷,勾结外敌谋害兄长,甚至与太子暴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将这些呈于圣前,忠顺王即便有三头六臂,也难逃削爵抄家的下场,届时朝堂之上,再无人能与他争夺那储君之位。想到此处,雍王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转身对着廊下朗声道:“岳琪!”
话音未落,一道玄色身影如疾风般掠至阶前,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在!”正是雍王麾下第一心腹岳琪。
“传令三军,即刻拔营,随本王回京!”雍王语气果决,带着即将功成的意气风发。
“末将领命!”岳琪正欲起身,却见府门外一道青衫身影匆匆而来,步履急促却不失沉稳,正是雍王近期倚为谋主的贾攸。
贾攸身形清瘦,面容儒雅,此刻额角带着薄汗,显然是一路疾行。他三步并作两步踏上台阶,对着雍王深深躬身行礼,声音略带喘息却依旧清晰:“王爷,草民方才听闻,圣上急召王爷回京?”顿了顿,目光扫过廊下整装待发的亲卫,眉头微蹙,“王爷这是……打算带兵回京?”
雍王见他神色凝重,心中微动,却依旧坦然道:“正是。先生可是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贾攸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雍王,语气恳切:“草民不敢妄议王爷决策,只是心中尚有疑虑。圣上急召王爷,京中必定局势微妙,而这道圣旨之上,并未提及半句允许王爷带兵回京的言语。当年王爷借遇刺假死脱身,动用青龙玉符召集各大世家私兵,不过是遵循祖训,为自保以对抗忠顺王的步步紧逼。可如今,忠顺王虽骄横,却并未有谋反实据,京城也未曾到勤王救国的危急关头。王爷若贸然带着这上万精兵回京,岂不是给了旁人把柄?届时‘豢养私兵、蓄意谋反’的罪名一旦扣下,纵有百口也难辩,反而会让王爷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避人口实,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雍王心中的燥热。他猛地惊醒,后背竟惊出一层冷汗。若非贾攸及时点醒,他险些因一时心急犯下致命错误。当初假死脱身,私兵之事本就敏感,如今圣意未明,带兵回京无异于自投罗网,别说争夺太子之位,恐怕连性命都难保。他连忙上前一步,对着贾攸拱手道:“多谢先生提点,险些酿成大错!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贾攸沉吟片刻,目光转向府外远山,缓缓说道:“前几日,环儿已派常涛将军与小侄贾琼率兵前来接应。王爷可借此时机,让他们二人护送王爷先行回京,对外只称是偶遇援军,护驾返京,名正言顺。至于王爷麾下的核心人马,我等可分批乔装改扮,分批潜入京城,暗中探查局势,以防不测。剩余主力则埋伏在京城外围的咽喉要道,随时听候调遣。如此一来,既无带兵逼宫之嫌,又能保证内外呼应,可保万无一失!”
雍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连连点头:“此计甚妙!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王爷放心,草民这就去安排,务必让王爷平安返京,诸事顺遂。”贾攸对着雍王再次拱手,转身匆匆离去,青衫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之中。
看着贾攸的背影,雍王心中安定了许多。如今京城各大世家虽已不复往日荣光,但他身边有贾攸这般深谋远虑的谋士相助,身后更有云锦商会甄家的鼎力支持——如今甄家富可敌国,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更能凭借遍布天下的商网搜集情报、联络各方势力。有了人力、财力与智力的三重保障,他已然具备了与忠顺王一较高下的资本。
下一步,便是尽快争取朝中各方力量的支持。雍王伸手抚向怀中另一本小巧的丝绒册子,那是贾环当初交给她的,上面记录的都是当年太子一脉的重臣宿将。这些人因太子暴毙而备受打压,心中对忠顺王早已积怨颇深。只要他暗中将忠顺王谋害太子的蛛丝马迹散布出去,再许以重诺,收服这些人,岂不是手到擒来?想到此处,雍王眼中满是志在必得的光芒,回京之路,已然在他心中铺就了一幅步步为营的权谋画卷。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紫禁城深处的御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铺着明黄色锦缎的龙案上,映得案头的玉玺寒光凛冽。玉阶之下,四人恭恭敬敬地肃立着,气息沉稳,却难掩各自心中的波澜。他们分别是荣亲王、吏部尚书张文泉、内阁学士李子通,以及九城都指挥薛震。
皇上坐在龙椅上,身着明黄常服,龙颜微沉,目光缓缓扫过四人,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来了,都坐吧。”
四人依品级高低,分别在两侧的紫檀木椅上落座。身后的御书房大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只留下殿内隐约的呼吸声。
皇上抬手,从龙案下取出两卷明黄卷轴,轻轻放在桌上,卷轴上“圣旨”二字赫然在目。他看着四人,缓缓开口,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今日急召四位爱卿前来,不为别事,正是为了储君一事。太子薨逝,国本不可久悬,不知几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四人神色各异,却都瞬间肃穆起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皇上。
片刻的沉默后,吏部尚书张文泉率先起身,躬身奏道:“启禀圣上,太子新丧未过周年,此时骤然议论储君之事,恐会招致朝野非议,认为圣上过于急切,有损圣上仁厚威名。臣以为,此事当暂缓时日,待朝野情绪平复后,再行商议不迟。”
“微臣也赞同张尚书的意见。”李子通连忙起身附和,语气恭敬,“太子殿下仁厚爱民,深得民心,如今尸骨未寒,便议立储之事,确实不妥,还请圣上三思。”
皇上闻言,不置可否,只是目光转向一旁静坐的荣亲王,缓缓道:“皇弟以为如何?”
荣亲王闻言,缓缓起身朗声道:“回禀皇兄,臣弟以为,太子之位乃是国之根本,关乎江山社稷稳定,需有德者居之,再由皇兄悉心教导,假以时日,方能承继大统。因此,储君之位不可久悬,否则皇子们必定会因此心生觊觎,互相争斗,骨肉相残,反而动摇国本。臣弟以为,早立储君,方能安定朝野,稳固民心。”
皇上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九城都指挥薛震身上:“薛将军,你怎么看?”
薛震手握京城防务大权,性情耿直,素来只知忠君。他闻言,猛地站起身,大步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洪亮如雷:“启禀圣上,微臣乃是一介武夫,不懂朝堂权谋,也不知储君之事该如何抉择。臣只知道,遵从皇命,唯圣上马首是瞻!圣上定夺何人可为储君,微臣便誓死效忠何人!”
皇上见状,无奈地笑了笑,摆了摆手道:“薛将军请起。将军忠君爱国,朕甚是欣慰。”
李子通和张文泉坐在一旁,偷偷白了薛震一眼,心中暗自鄙夷他过于耿直,不懂揣摩圣意,却也不敢再多言,只是默默坐下。
“既然各位爱卿意见不一,那此事便暂时搁置,不急于立储。”皇上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朕已拟好两道传位诏书,其中一道,朕会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道,朕自有安排。待朕百年之后,四位爱卿可一同前往取出诏书,当众宣读,拥立新皇登基。”
李子通、张文泉和薛震三人闻言,脸色骤变,连忙齐齐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圣上龙体康健,春秋鼎盛,何出此言!还请圣上保重龙体!”
唯有荣亲王依旧站在原地,没有下跪,只是目光深邃地看着皇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复杂情绪,似是早已洞悉一切。
“好了,三位爱卿平身吧。”皇上的语气骤然转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今日之事,乃是朕与四位爱卿的机密,不可对旁人泄露只言片语,否则,以欺君之罪论处!”
那冰冷的语气让三人都是心头一凛,连忙磕头称是:“臣等遵旨,绝不敢泄露半句!”
“荣亲王留下,陪朕说说话。你们三人先回去吧。”皇上挥了挥手,语气恢复了平静,却依旧带着不容违抗的威严。
三人不敢耽搁,连忙再次磕头谢恩,躬身退下,御书房的大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上,将殿内的凝重气氛再次隔绝。
殿内只剩下皇上与荣亲王二人,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少了君臣的隔阂,多了几分兄弟间的亲近。
荣亲王看着皇上,缓缓开口道:“皇兄,我知道你心中早已有人选,今日召臣弟前来,并非真的要商议储君之事,而是另有吩咐吧?”
皇上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叹了口气道:“知我者,莫若皇弟也!若非当年你无心朝堂之事,一心只想做个闲散王爷,这皇位,又怎么会是我的呢?”
“皇兄,当年之事不可再提。”荣亲王连忙打断他的话,语气恳切,“你我本是一奶同胞,血肉至亲,何况先皇本就属意于你,你登基称帝,乃是名正言顺。我性子闲散,不耐朝堂束缚,能做个逍遥王爷,守护一方安宁,便已心满意足。”
皇上闻言,沉默了片刻,眼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与疲惫:“自从太子薨逝,朕时常感觉心神疲惫,寝食难安。近日更是频繁梦见先皇,梦见那些早已离开的兄弟们,梦见我们儿时一起在御花园读书,一起在演武场练习弓马齐射……”他轻轻叹了口气,对着殿外吩咐道:“李德全,取那密封的卷轴来。”
很快,总管太监李德全捧着一个锦盒走了进来,躬身递给皇上,随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皇上接过锦盒,打开,取出一卷密封完好的圣旨,递给荣亲王:“皇弟,这便是另一道传位诏书。方才朕故意试探张文泉三人,便是想看看他们心中是否忠诚。传位乃是国之大事,朕唯一信任的,唯有皇弟你一人。朕想,皇弟心中已然知道朕属意何人。若将来有人胆敢篡改圣旨,谋朝篡位,皇弟可持此卷诏书,调动天下兵马勤王,以震朝纲,护新皇登基!”
说完,皇上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荣亲王的手腕,那力道之大,仿佛要将这千斤重担,连同整个江山社稷的安危,都一并托付给他。
荣亲王接过诏书,入手沉甸甸的,不仅是卷轴的重量,更是兄长的信任与江山的责任。他郑重地将诏书收好,对着皇上深深跪拜下去,声音坚定:“皇兄放心,臣弟定不负所托,誓死拥护新皇,协助他守护好这大好河山,不让先皇与皇兄的心血付诸东流!”
皇上连忙伸手将他搀扶起来,兄弟二人四目相对,眼中都噙满了热泪。此刻,御书房内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没有了闲散恬淡的亲王,只有一对血脉相连的兄弟,在这深宫之中,诉说着彼此的信任与牵挂。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二人身上,为这凝重的权谋之地,增添了一丝难得的温情。而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温情之下,是即将席卷朝堂的惊涛骇浪,储位之争,已然悄然拉开了最激烈的序幕。
http://www.c8e.cc/44268/3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