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山越之狐遇真主,边陲黄虎叛益州
推荐阅读: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汉末三国路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离开建业,一行人马便进入了丹阳郡的丘陵地带。山势渐起,林莽深秀,与建业的繁华喧嚣恍若两个世界。
朱元璋策马与拓跋山月并行,看似随意地问道:“拓跋兄弟,你既为山越人,又在大吴军中待过,以你之见,吴国待山越如何?”
拓跋山月闻言,脸上顿时涌起难以抑制的怨愤,闷声道:“朱将军既然问起,末将便直言了!在吴国眼中,我们山越人从来就不是其治下的子民!我们只是能扛枪打仗的壮丁,是能开山垦地的农奴!他们觊觎我们山中埋藏的铜矿,惦记着我们世代守护的林木!何曾将我们当做吴人看待?”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高了几分,“我们山越历史悠久,自春秋时节便已生息于此,论起来,我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言罢,他却又像是被抽干了力气,颓然垂下头,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深深的羞愧:“末将……末将身为山越子弟,却投降了吴军,实在是……无颜面对族人。”
一旁纵马的徐达听罢,也不禁感叹:“拓跋将军所言,确是实情。观吴国朝堂,满朝朱紫,似乎从未有人真心想过要教山越子弟习我汉家礼仪,移风易俗,使其真正归心。”
“对比曹魏对乌桓‘教以耕织’,蜀汉对南中‘移风易俗’的怀柔之策,东吴除了征剿,还是征剿。”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想起了昔日陆逊的名言:“山越恃险阻,历世为害,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山越,实乃腹心之患也。”
随即他缓缓道,“陆伯言看得明白,视山越为腹心之疾,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可见山越之地,关乎东吴根本。”
此言一出,朱元璋心中猛地一跳,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若能将这些悍勇难驯的山越之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何愁大事不成?!”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荡,转向拓跋山月,正色道:“拓跋将军,过往之事,非你之过,乃时势所迫。咱今日向你承诺,只要山越各部不再劫掠州县,行事不过分,咱便可代表吴郡世家,与山越通商贸易,以盐铁布帛,换取你们的山货木材,使双方百姓皆得利。”
然后他顿了顿,语气转冷:“不过,那个煽动叛乱、意图颠覆的百里景洪,必须擒拿,押送建业问罪。此乃国法,亦是我等立足之基。”
拓跋山月闻言,眼中顿时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他在东吴军中从未得到过如此尊重与承诺,当即在马上躬身:“朱将军若能促成此事,便是山越各部的大恩人!末将代族人,拜谢将军!”
他随即压低了声音,“将军,末将愿举荐一人。此人名叫息衍,在我族中被誉为‘山越之狐’,智计百出,曾多次以少胜多,击退吴军围剿。”
“近日他来信与我,言语间对山越王百里景洪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极为不满,认为他正在将整个山越族拖向毁灭的深渊。或可为将军所用!”
“息衍……山越之狐……” 朱元璋默默记下这个名字,心中盘算更定。
在他心中,这些“其民俗好武习战,崇尚气力”,“开山赴险,抵突丛林,极为敏捷”的山越勇士,若能编练成军,便是最精锐的私兵!
届时,手握此等强兵,何惧陆逊水师之威?甚至……他看了一眼身旁沉稳的徐达,野心如同藤蔓般滋长。
“先礼后兵。” 朱元璋果断下令,“拓跋将军,你即刻带路,咱先去拜访这位‘山越之狐’息衍。”
他望着眼前层峦叠嶂的群山,想起早年做行脚僧时,行走于市井乡野,见惯了世家大族对平民的压榨,心中那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气再次勃发。
佛曰众生平等,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不把平民百姓当人,他朱元璋,偏要把这些被轻视的山越之民,当做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给他们一条出路,也给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
就在朱元璋于丹阳山中酝酿其大计之时,东吴南疆,交州之乱愈演愈烈,这股动荡的涟漪,竟波及到了大汉益州的边境。
益州南部与交州接壤的边陲之地,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终于按捺不住。
张献忠,这个盘踞在此地的悍匪,在洪杨使者李秀成带来“大西王”的封号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李秀成极擅辞令,将天王洪秀全的“赞誉”与“倚重”说得天花乱坠,更许以“大西王”之尊位,只求张献忠能为天兵打开通往益州富庶之地的大门。
“假王,总比做个流窜的将军值钱!” 张献忠摸着李秀成送来的印信,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
他很快便竖起了反旗,以其惯有的酷烈手段,大肆屠杀辖境内任何敢于反对或质疑他的人。
为蛊惑人心,树立权威,他竟荒诞地宣称自己是昔日秦国杀神白起转世,还命人立起一座七杀碑,上书骇人听闻的诅咒誓言。
其麾下士卒多为亡命之徒,莫敢不从,迅速聚集了五千余核心党羽,更沿途裹挟无数被胁迫的百姓,对外诈称拥兵五万!
这张献忠面色蜡黄,身形高瘦却筋骨强健,一双鹰眼凌厉异常,颌骨宽大如虎口,因此得了个“黄虎”的绰号。
他杀人不眨眼,行事乖张暴戾,曾逼令边陲寺院的僧人破戒食肉,种种荒唐残暴之行,令边境百姓闻“黄虎”之名而胆寒。
然而,附近的蛮族部落,尤其是昔日曾受诸葛亮恩惠教化、以孟获为代表的部族,却严词拒绝了张献忠邀约作乱的密信。
孟获等人深知大汉与诸葛丞相的仁德,非但未从贼,反而立刻派人火速前往成都,禀报张献忠作乱之事。
恰在此时,自成都游历至峨眉山的刘知远一行人,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和身处边境的优势,竟比官方信使更早得到了张献忠叛乱的消息!
“机会!”刘知远眼中精光一闪,毫不迟疑,立刻带领随从快马加鞭,找到了镇守南中的庲降都督李恢。
他先行表明身份,随即慨然请命:“李都督!听闻张献忠凶残暴虐,为祸边陲,知远不才,愿助都督一臂之力,平定此乱,以安黎庶!”
http://www.c8e.cc/45625/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