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绩效的锋芒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落马坡的血色黎明,在双方统帅截然不同的心境中到来。狄咏手握仅存的十三套“神机箭”,如同握着一柄双刃剑,既要追求最大的杀伤效益,又必须承受暴露后带来的巨大风险。而耶律斜轸,则在试探与强攻之间,寻找着给予宋军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一、 耶律斜轸的“压力测试”与狄咏的“精准核算”

  旭日初升,驱散了部分战场上的血腥与焦糊气,却带来了更令人窒息的压抑。辽军的进攻号角再次响起,但今天的攻势,与昨日的狂猛浪潮有所不同。

  耶律斜轸改变了策略。他不再进行全线压迫式的强攻,而是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压力测试”:

  · 多点多批次:辽军以千人左右的规模,在不同的时间段,轮流冲击宋军防线的不同地段,尤其是那些昨日受损较为严重,或是在夜间抢修工事略显仓促的区域。

  · 虚实结合:有些攻击雷声大雨点小,稍一接触便后撤;有些则异常凶狠,投入了更多的弓弩手进行压制,甚至动用了少量简易的投石车,抛射石块和火罐。

  · 重点侦查:每一波攻击中,都混杂着大量精锐的哨探,他们不以求杀伤为主要目的,而是拼命抵近观察,试图找出宋军防线的薄弱点,以及那可怕“妖箭”的发射阵地。

  耶律斜轸的“绩效”目标很明确:以持续的、变幻节奏的进攻,疲惫和迷惑宋军,迫使其不断调整部署,暴露破绽,同时用最小的代价,摸清“神机箭”的部署规律和数量底线。

  面对耶律斜轸这种如同牛皮糖般粘人又危险的战术,狄咏展现出了极强的耐心和数据分析能力。他坐镇中军,不断接收着各处送来的战报,书记官们则飞快地记录着各项数据:敌军攻击位置、兵力规模、进攻强度、持续时间、己方伤亡、军械消耗……

  狄咏如同一个精明的账房,在核算着一本“战争绩效账”:

  · “巳时初,敌约一千五百人攻鹰嘴隘东侧第三段垒墙,强度‘中’,持续两刻钟,我伤亡二十七人,耗箭矢八百,震天雷十五枚。”

  · “巳时三刻,敌约八百骑袭白沙沟左翼,强度‘弱’,接触即退,疑为试探,我无伤亡,耗箭矢百余。”

  · “午时,敌投石车三架,于距我垒墙三百步外抛射火罐,毁我望楼一座,伤卒五人……”

  他通过这些数据,试图分析出耶律斜轸的真实意图和主力所在。

  “耶律斜轸在消耗我们,也在寻找弱点。”狄咏对参军们分析道,“他不敢再像昨日那样孤注一掷,是忌惮‘神机箭’之威。但他如此试探,说明他尚未找到对付‘神机箭’的有效方法,或者说,他还不清楚我们到底还有多少。”

  他下令各营:

  1. 弹性应对:依据敌军进攻强度,灵活调整防御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疲劳。绩效指标:在确保防线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伤亡与军械)最小化。

  2. 阵地伪装:所有“神机箭”发射阵地必须加强伪装,非必要时绝不暴露。即便暴露,也要在完成射击后迅速转移。绩效目标:保证“神机箭”阵地的生存率。

  3. 信息甄别:加强对俘获的辽军哨探的审讯,重点搜集关于辽军对“神机箭”的看法、恐惧程度以及耶律斜轸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整个上午,宋军防线就像一块充满韧性的礁石,承受着辽军变幻莫测的浪涛拍击,虽偶有损伤,但根基稳固。狄咏的“绩效管理”体系,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对抗中,发挥了稳定军心、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

  二、 “神机营”的“狩猎”与“代价”

  午后,辽军的试探变得更加大胆和具有欺骗性。一支约两千人的辽军步兵,在数架临时赶制的厚实木盾(专门针对箭矢和爆炸破片)的掩护下,对鹰嘴隘的一处突出部发起了强攻。他们推进缓慢但坚定,弓弩手在后面进行密集的抛射压制,给守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刘光世察觉到这股敌军的不同,立刻向中军请示是否动用“神机箭”支援。

  狄咏接到报告,看着沙盘上那个突出部的位置,又看了看天气——风向对宋军有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并进一步震慑耶律斜轸的机会。但这同样风险巨大,一旦“神机箭”阵地暴露,很可能招致辽军不顾一切的反扑。

  “命令‘神机营’第三队(五套),前出至鹰嘴隘侧翼预设二号阵地!目标:敌军盾阵后方之弓弩手及后续步兵!齐射两轮后,立即撤离,不得延误!”狄咏最终做出了决定。他像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投入部分筹码,追求可控风险下的高额回报。

  “神机营”第三队接到命令,迅速行动。他们沿着交通壕,悄无声息地进入二号阵地。这里经过精心伪装,射界良好,正好覆盖那支辽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方。

  当辽军大部分兵力进入一百五十步射程,其弓弩手正在专注地向垒墙抛射时,神机营第三队队长果断下令!

  “目标,敌弓弩手阵列——放!”

  嗤——!

  五道火龙带着死亡的气息,扑向辽军队列!

  由于距离较近,且目标相对密集,这轮齐射效果显着!特制的箭矢轻易穿透了木盾的间隙,或者在盾阵后方爆炸,瞬间在辽军弓弩手阵列中制造出了一片空白地带,惨叫声此起彼伏!

  辽军的进攻势头为之一窒!

  然而,就在神机营准备进行第二轮齐射后按计划撤离时,异变陡生!

  数支一直在战场外围游弋、寻找时机的辽军精锐“铁鹞子”骑兵,似乎早已预料到“神机箭”可能会在此处出现,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饿狼,从侧翼的洼地中猛然窜出,以极高的速度,直扑神机营的发射阵地!

  “敌骑!快撤!”神机营队长目眦欲裂,嘶声吼道。

  士卒们慌忙进行第二轮仓促的齐射,然后手忙脚乱地开始拆卸沉重的发射架。但骑兵的速度太快了!

  尽管负责掩护的宋军步兵拼死阻挡,还是有小股辽军铁骑冲破了拦截,突入了阵地!刀光闪烁,鲜血飞溅!神机营士卒虽然也配备了近战武器,但如何是这些精锐骑兵的对手?

  一场短暂而残酷的白刃战在阵地上爆发。最终,在付出近半士卒伤亡的代价后,剩余的神机营士兵带着部分拆卸的部件和箭箱,在友军的接应下,狼狈地撤回了主防线。五套“神机箭”发射架,两套被彻底摧毁,一套受损严重,仅有两套相对完好地撤了回来。

  这是一次惨胜。虽然给予了进攻的辽军步兵沉重打击,迫使其撤退,但“神机营”自身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再次损失了三套宝贵的发射架!狄咏手中可用的“神机箭”,骤降至十套!

  耶律斜轸在高台上,看着那支狼狈后撤的宋军小部队和战场上燃起的黑烟,脸上露出了冰冷的笑容。“果然在这里……代价不小,但值得。看来,他们的‘妖箭’数量,确实不多了。”

  三、 汴京的“物流绩效”与寿王的“机会评估”

  落马坡战况胶着、神机箭不断消耗的消息,让汴京的赵小川心急如焚。他深知,此刻前线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将士用命,更依赖于后方能否提供持续、稳定、高效的物资补给。他的“绩效”焦点,彻底转向了“物流体系”。

  他直接召见了三司使、户部尚书以及负责漕运、驿传的官员,召开了一次“战时后勤保障现场会”。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箭矢、火硝、药材、粮秣,必须源源不断送抵北疆!”赵小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要看到数据!每日起运量、在途量、抵达量!损耗率必须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延误者,渎职论处!”

  他甚至运用了一些现代物流管理的雏形思想:

  · 设立“北疆物资调度总署”:临时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构,由他信任的重臣牵头,专门负责统筹所有运往北疆的物资,打破部门壁垒,减少内耗。绩效目标:物资调配效率提升三成。

  · 推行“分段接力运输法”:将漫长的运输路线划分为数段,每段由不同的运输队伍(官军、征调民夫、雇佣商队)负责,明确交接时间和责任,避免因长途跋涉导致的过度疲劳和效率下降。绩效指标:单位时间内运输总量提升,人员疲劳度下降。

  · 启用“应急通道”:对通往北疆的主要官道实行军事管制,确保军需物资优先通行。同时,动员地方厢军和保甲,负责沿途重要桥梁、隘口的守卫和简单维修。绩效目标:运输时间缩短百分之十五。

  在赵小川的高压驱动下,整个大宋的战争机器,围绕着“物流”这个核心,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一批批物资从仓库中调出,装上车辆船只,沿着官道漕河,如同血液般,流向北疆战场。

  寿王赵俣在王府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赵小川对后勤的重视和高效组织,让他有些意外,但也让他看到了新的“机会”。

  “我那侄儿,倒是把‘绩效’二字用到了极致。”寿王对谋士淡淡道,“如此大规模、高效率的物资调运,必然导致其他地方,尤其是京畿地区的守备力量被抽调,国库储备加速消耗……这是我们动手的良机。”

  他吩咐道:“让我们的人,仔细核算一下,朝廷为了支撑北疆战事,到底动用了多少储备,抽调了多少原本驻守其他要地的兵力。尤其是……汴京城的守军,还有多少可战之兵。绩效目标:找到朝廷最为虚弱的那个时间点和薄弱点。”

  四、 孟云卿的“风闻”与林绾绾的“直觉”

  后宫之中,孟云卿并未因揪出周勤而放松警惕。她深知,寿王经营多年,绝不可能只有周勤一颗棋子。她继续通过自己的渠道,留意着朝野上下的风吹草动。

  这一日,她召见了一位与孟家交好、时常出入各王府邸应酬的宗室郡夫人。在闲谈家常中,这位郡夫人无意间提起:“说起来,前几日在某位太妃那儿,倒是听了一耳朵闲话,说是寿王府前些日子,似乎采买了不少上等的桐油和硝石,数量颇大,也不知作何用处……许是王府要修缮库房,或是制备什么烟火玩意儿吧?”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桐油易燃,硝石是火药的重要成分之一!寿王府大量采买这些东西,绝不可能只是为了修缮库房或者制作烟火那么简单!

  孟云卿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却不露声色,将话题引开。送走郡夫人后,她立刻吩咐手下,暗中查证此事,并密切关注寿王府近期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动。

  与此同时,林绾绾再次入宫请安。她似乎已经完全从之前“玉佩事件”的紧张中恢复过来,又变回了那个活泼灵动的王妃。她给孟云卿带来了几样新奇的南方点心,又叽叽喳喳地说起赵言最近在东宫的“绩效”——居然真的在太子少傅的引导下,用炊饼和羊肉的价格,大概理解了“神机箭”的成本构成,还嚷嚷着要“节约炊饼,支援前线”,让人哭笑不得。

  说笑间,林绾绾忽然收敛了笑容,压低声音对孟云卿说:“皇嫂,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可能又是我想多了。”

  “但说无妨。”

  “我前日和几位夫人去金明池游园,远远看见寿王府的一位管事,在和……和守金明池水门的一个小军官说话。两人看起来并不熟络,说了几句就分开了。但我总觉得……那管事递了一样什么东西给那军官,动作很快,像是……像是银钱之类的。”林绾绾蹙着秀眉,“金明池的水门,好像也能通往外城的漕河吧?我就是觉得,寿王府的人,和一个守水门的小军官,能有什么交集呢?”

  孟云卿的心猛地一沉。金明池水门!那里是汴京内城水系通往外部的重要通道之一,虽然平日守卫不算森严,但若在关键时刻被内应打开……

  她握住林绾绾的手,郑重道:“绾绾,你做得很好,此事非常重要。”林绾绾的直觉,又一次指向了一个可能的关键节点!

  五、 沈括的“应急响应”与苏轼的“士气激励”

  “星火”工坊接到了北疆神机箭战损和急需补充的紧急命令。沈括看着战报上“损三存十”的字样,脸色凝重。

  “立刻启动‘应急生产模式’!”沈括没有丝毫犹豫,“所有工匠取消轮休,全力优先生产‘神机箭’发射架和特制箭矢!库存紫铜全部启用!”

  工坊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以更高的强度运转起来。沈括甚至亲自上手,指导工匠如何利用被砸毁的发射架残骸,回收部分还可使用的零件,以加快生产速度。他的“绩效”目标只有一个:在最短时间内,向北疆补充至少五套完整的“神机箭”!

  苏轼则承担起了“士气总监”的职责。他深知连续高强度劳作对工匠精神和身体的消耗。他不仅用言语鼓励,还想出了具体的办法:

  · 设立“绩效红榜”:每日评选出生产效率最高、质量最好的工匠小组,将其名字和事迹写在红纸上,张贴在工坊最显眼处,并给予额外的酒肉赏赐。

  · 组织“工间操”:借鉴了某些养生导引术的动作,编了一套简单的“舒筋活络操”,在工匠们疲惫时,由他带头活动片刻,缓解疲劳。

  · 创作“工坊战歌”:他将前线将士的英勇和后方工匠的辛勤,编成朗朗上口的词句,套用民间曲调,教给工匠们传唱。“嘿呦!炉火红呦,打铁忙!造得神箭保家乡!……”粗犷的歌声不时在工坊响起,有效地提振了精神。

  在沈括的严格管理和苏轼的暖心激励下,“星火”工坊顶住了压力,生产效率在极限基础上,竟然又有所提升。

  六、 黄昏的静谧与暗涌的杀机

  落马坡的又一天,在夕阳的余晖中落下帷幕。今天的战斗没有昨日那般惊天动地,却更加考验双方统帅的智慧和耐心。宋军防线依旧稳固,但“神机箭”的再次减员,如同乌云笼罩在狄咏心头。耶律斜轸虽然付出了更多代价,但他觉得,自己离胜利更近了一步——宋军的杀手锏,似乎快要见底了。

  狄咏清点着最后的十套“神机箭”,如同抚摸着最后的希望。他知道,明天,耶律斜轸很可能会发动总攻。他必须在这十支“箭”用完之前,找到锁定胜局的方法。

  而与此同时,在汴京,孟云卿根据林绾绾提供的线索和自己查到的桐油硝石信息,勾勒出了一条隐约指向金明池水门和寿王府的阴谋之线。她将这份极其重要的情报,连同自己的分析,再次密报给了赵小川。

  赵小川看着皇后的密报,又看了看北疆催促进度和新式武器的紧急文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方战事吃紧,后方暗流涌动,他仿佛在走一根细细的钢丝。

  “传朕密旨,”赵小川对身边最信任的内侍省都知下令,“着殿前司,暗中加强对金明池水门及周边区域的监控,所有值守人员背景重新核查,发现有异动者,可控!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夜幕降临,落马坡暂时恢复了宁静,汴京城也万家灯火。但在这静谧之下,决定国运的最终较量,正在双方最高层的运筹帷幄中,悄然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绩效的锋芒,已在血火中淬炼得愈发锐利,只待那最终刺出的瞬间。

  落马坡的血色黄昏之后,是决定命运的一天。耶律斜轸终于亮出了他最后的底牌,而狄咏,也必须用手中仅存的十套“神机箭”,进行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与此同时,汴京城内的暗流,也到了即将喷涌而出的时刻。

  一、 耶律斜轸的“总攻”与“狼群”战术

  黎明时分,辽军大营号角长鸣,低沉而肃杀,与往日截然不同。数以万计的辽军士兵排列成密集的阵型,如同黑色的铁幕,缓缓向宋军防线压来。耶律斜轸终于不再试探,他动用了几乎所有可用的兵力,包括一直养精蓄锐的五千精锐骑兵预备队,发起了志在必得的总攻!

  但与昨日那种分散的压力测试不同,耶律斜轸今天的战术更具针对性,也更为凶狠。他将主力攻击方向,集中在了鹰嘴隘与白沙沟之间的结合部!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工事也不如两处核心壁垒坚固,一直是防线上相对薄弱的一环。

  更令人心悸的是辽军的进攻方式——“狼群”战术。

  耶律斜轸将进攻部队分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战斗群,每个战斗群由步兵、弓弩手和少量负责突击的“死士”组成。它们不再追求整齐的阵线,而是如同灵活的狼群,从不同的角度,一波接着一波,持续不断地冲击宋军结合部的防线。

  · 此起彼伏:当一个战斗群受挫稍退,另一个立刻补上,攻击几乎不间断,不给宋军任何喘息之机。

  · 多点开花:同时有多个战斗群在不同地段发起攻击,迫使宋军守军不断分散火力,无法集中力量防御一点。

  · 死士凿阵:每个战斗群中都混有身披重甲、悍不畏死的“死士”,他们冒着箭矢和“震天雷”,拼命向前突击,试图在宋军防线上撕开哪怕最小的口子。

  耶律斜轸的“绩效”目标极其明确:以持续不断的高强度攻击,耗尽宋军的兵力、士气和那该死的“神机箭”,最终利用骑兵预备队,对出现的突破口进行致命一击!

  宋军结合部的守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阵地前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浸透了泥土。弓箭手的手臂因为持续开弓而酸麻肿胀,掷弹兵身边的“震天雷”箱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空了下去。基层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不断调整着部署,填补着出现的漏洞。

  二、 狄咏的“豪赌”与“关键绩效指标(KpI)”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结合部守将的求援信一份比一份急迫。

  “大帅!结合部第三段垒墙已被敌死士突破一次,虽已夺回,但守军伤亡惨重!”

  “箭矢告急!震天雷不足三成!”

  “敌军攻击无止无歇,将士们疲敝已极!”

  参军们面色发白,纷纷看向狄咏:“大帅,是否将最后的神机营投入结合部?或者调动鹰嘴隘、白沙沟的预备队支援?”

  狄咏站在沙盘前,如同一尊石雕。他的目光越过激烈交火的结合部,死死盯住那支在辽军阵后缓缓移动的、代表耶律斜轸骑兵预备队的黑色旗帜。

  他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手中仅剩的十套“神机箭”,是最后,也是唯一的战略预备队。一旦投入,无论胜败,都将再无后手。支援结合部,或许能暂时稳住防线,但能击退耶律斜轸的总攻吗?如果耶律斜轸的骑兵预备队趁机冲击其他方向呢?

  · 效益:他追求的,不是击退,而是击溃!不是暂时的稳定,而是决定性的胜利!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重创甚至歼灭辽军有生力量,尤其是那支骑兵预备队的机会!

  结合部的苦战,在他眼中,既是危机,也是诱饵。耶律斜轸想耗尽他,他何尝不想引诱耶律斜轸将更多的力量,尤其是那支骑兵,投入进来?

  “不!”狄咏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传令结合部守军,务必再坚守一个时辰!告诉他们将校,此乃死命令!绩效指标:一个时辰内,丢失阵地超过三处,主将以下,皆斩!坚守成功,所有幸存将士,官升三级,赏钱百贯!”

  “命令鹰嘴隘、白沙沟,抽调部分弓弩手,于侧翼以抛射支援结合部,但预备队一兵一卒不许动!”

  “命令神机营,全部前出至‘望台岗’预设阵地!没有我的命令,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许暴露,不许开火!”

  他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望台岗”。那里地势略高,视野开阔,正好可以覆盖结合部前方的一片相对开阔地带,也是辽军骑兵预备队最可能投入进行决胜冲击的区域!

  他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只有一个:在耶律斜轸的骑兵预备队投入战场,进入“神机箭”最佳射程时,给予其毁灭性打击! 为了达成这个终极目标,他宁愿承受结合部防线可能被严重削弱甚至局部被突破的风险。这是一场用无数将士鲜血和生命作为赌注的豪赌!

  三、 结合部的“血肉磨盘”与“绩效极限”

  命令传到结合部,守军将士们明白了狄咏的意图。他们没有抱怨,反而爆发出更顽强的斗志。

  “弟兄们!听见没有!大帅要干一票大的!咱们这里打得越狠,狗鞑子的骑兵才越会出来!都给老子顶住!”一名浑身浴血的都头挥舞着卷刃的战刀,嘶声怒吼。

  “绩效!记住我们的绩效!守住一个时辰,老子请你们喝酒吃肉,升官发财!”

  宋军士兵们依托着残破的工事,用血肉之躯抵挡着辽军“狼群”无休止的冲击。箭射完了,就捡起地上的石头砸;震天雷用光了,就挺起长枪与冲上来的辽军死士搏命。伤亡数字急剧上升,多处垒墙反复易手,进行着惨烈的拉锯战。

  他们是在用生命,为后方“神机营”的致命一击,创造着最宝贵的机会。他们的“绩效”,在此刻达到了悲壮的极限——用尽可能长的坚守时间,吸引和消耗尽可能多的敌军,尤其是迫使那支骑兵预备队提前投入。

  四、 耶律斜轸的“错觉”与“决胜手”

  耶律斜轸在高台上,观望着结合部的战况。宋军的抵抗依旧顽强,但在他看来,已是强弩之末。防线多处摇摇欲坠,反击的力度也大不如前。

  “狄咏的预备队应该已经投入得差不多了,连两翼的支援火力都减弱了。”耶律斜轸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他的‘妖箭’看来是真的用完了,否则绝不会坐视结合部如此危急。”

  他转身,对身后侍立的骑兵大将下令:“是时候了!巴图鲁,带领你的儿郎们,冲垮他们!从结合部中央突进去,直取狄咏的中军!”

  “末将领命!”那名叫巴图鲁的辽将兴奋地舔了舔嘴唇,翻身上马。

  苍凉的牛角号声响彻战场,与进攻的号角声截然不同。一直在后方游弋的五千辽军精锐骑兵,如同终于摆脱了缰绳的猛兽,开始缓缓加速!铁蹄敲打着大地,发出沉闷而令人心悸的轰鸣,如同死神的战鼓!他们排成了密集的楔形冲锋阵型,如同一柄巨大的黑色铁锤,目标直指已经千疮百孔的宋军结合部中央!

  看到这一幕,苦战已久的结合部宋军,心中不免升起一丝绝望。而耶律斜轸,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五、 “神机营”的“怒吼”与“绩效巅峰”

  望台岗上,伪装在草木下的神机营士卒,紧紧握着火折子,手心全是汗水。他们看着远方那如同黑色潮水般涌来的辽军铁骑,感受着脚下大地的震颤,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但他们牢记狄咏的命令,没有指令,绝不动手!

  中军大帐内,狄咏死死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骑兵洪流,计算着距离。

  “四百步……”

  “三百步……”

  “两百五十步……”

  “两百步……进入最佳射程!”参军忍不住喊道。

  但狄咏依旧没有下令!他在等,等骑兵冲得更近一些,等他们的队形因为冲锋而更加密集,等他们因为即将冲破防线而放松警惕!

  “一百五十步!”当辽军前锋骑兵狰狞的面容都依稀可见时,狄咏猛地抓起令旗,用尽全身力气吼道:“神机营——目标敌骑主力——十轮连射!放!”

  望台岗上,十套“神机箭”同时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嗤嗤嗤嗤——!!!

  这一次,不再是零星的点射,而是全力以赴的、毫无保留的倾泻!十道火龙如同死神的镰刀,带着刺耳的尖啸,一头扎进了正在加速冲锋的辽军骑兵集群最密集的中心区域!

  太快了!太密集了!太突然了!

  冲锋中的辽军骑兵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特制的箭矢如同热刀切黄油般穿透了皮甲甚至锁子甲,爆炸箭头在密集的马群中掀起一片片血雨腥风!战马的悲鸣与骑士的惨叫声瞬间压过了冲锋的铁蹄声!

  第一轮齐射刚刚落下,第二轮、第三轮……紧接着跟上!神机营的士卒们拼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装填、发射!他们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是他们“绩效”的最终体现!

  十轮急促射!近百支特制箭矢在短短时间内,被倾泻到了辽军骑兵的头上!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骑兵洪流,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燃烧着火焰的死亡之墙!冲锋的势头被硬生生打断,队形彻底崩溃!人仰马翻,自相践踏,原本整齐的楔形阵变成了一片混乱的屠宰场!

  骑兵大将巴图鲁在第一轮齐射中就连同他的战马被炸得粉碎!失去了指挥的辽军骑兵更加混乱,一部分试图继续前冲,一部分想要转向,更多的则在恐惧中调转马头,向后溃逃!

  六、 狄咏的“总反击”与耶律斜轸的“溃败”

  “时机到了!”狄咏眼中精光爆射,“传令!全军反击!鹰嘴隘、白沙沟预备队,全线压上!结合部守军,向前推进!骑兵两翼包抄,截杀溃敌!”

  总攻的号角声从宋军阵地响起!苦苦支撑许久的宋军将士,看到辽军骑兵的惨状,听到反击的号角,顿时士气大振,如同猛虎出闸般,从各自的阵地上冲杀出来!

  辽军瞬间陷入了崩溃。前锋骑兵的惨重损失和突然反击,彻底打乱了他们的阵脚。正在结合部苦战的步兵“狼群”,看到后方主力骑兵崩溃,士气瞬间瓦解,再也无力进攻,纷纷转身逃窜。

  兵败如山倒!

  耶律斜轸在高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骑兵预备队在“神机箭”的怒吼中灰飞烟灭,看着整个战线如同雪崩般溃散,他脸色煞白,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

  “狄咏……妖箭……噗——”他指着前方,身体晃了晃,几乎栽倒。

  “大王!快走!宋军杀过来了!”亲兵护卫们慌忙扶住他,簇拥着他仓皇向后撤退。

  辽军的溃败已经无法阻止。宋军乘胜追击,一路掩杀,缴获军械辎重无数。落马坡之战,以宋军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告终!

  七、 余波:绩效的胜利与暗处的毒牙

  落马坡大捷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四方。

  北疆军民欢欣鼓舞,狄咏的“绩效”管理体系,经此一战,证明了其在极端条件下激发军队潜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巨大价值。神机营的士卒们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他们的“绩效”达到了巅峰。

  汴京城内,万众欢腾。赵小川在朝堂上接受了百官的朝贺,下令重赏北疆将士,尤其是狄咏和神机营。他对后勤物流的“绩效”管理,也被证明是支撑前线胜利的关键一环。

  “星火”工坊,沈括和苏轼听到捷报,与所有工匠相拥而泣。他们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

  然而,在欢庆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寿王赵俣在王府中,听着落马坡大捷的消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精心策划的削弱计划,随着辽军的惨败而几乎落空。

  “没想到……耶律斜轸如此不堪!”他咬牙切齿,“不过……也好,赵小川和狄咏经此大胜,必然更加志得意满,对我等的防备或会松懈。”他看了一眼谋士,“让我们在殿前司的人小心些,金明池水门那边,暂时停止一切活动。绩效目标:隐藏更深,等待下一次机会。”

  孟云卿在宫中,虽然也为前线大捷感到高兴,但并未放松对寿王及其党羽的监控。她相信,毒蛇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收起毒牙,只会潜伏得更深。

  落马坡的烽火暂时熄灭了,但大宋内部的暗战,远未结束。绩效的光芒照亮了胜利的道路,却也投下了更长的阴影。接下来的,将是胜利之后的封赏、势力的重新划分,以及隐藏在欢庆背后的、更加错综复杂的斗争。
  http://www.c8e.cc/46118/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