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28卡沃尔斯:人形纪元全维度世界观基石
推荐阅读:
超越世界观终极
我在太渊铸运朝,踏骨成天帝
救命,我的本命灵剑是话痨
拳镇遮天:我的技能栏是空的
两次启灵失败?那是你没见识!
炼狱资本家
太上武神诀
异世战歌
修真:从家凤到大仙
风云际会:杨仪传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序章:编号A2428的宇宙坐标在跨越11个维度的星图矩阵中,卡沃尔斯(Cavours)以编号A2428被标记为“人形生命奇点坐标”。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星球,而是一片由规则、能量与意识交织而成的“存在域”——其核心直径约3.7光年,边缘以量子云态无限延伸,与17个平行维度接壤,却又被高维屏障隔绝成独立的生命实验场。当我们追溯所有文明的源头,会发现卡沃尔斯的本质是“人形存在的终极答案”:这里诞生了已知宇宙中第一具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形躯体,演化出最复杂的灵魂与肉体共生机制,更藏着高维文明对“生命形态终极可能性”的永恒探索。
这片存在域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承载着“基础法则的稳定性”与“终极规则的可塑性”。基础世界观如同支撑穹顶的梁柱,由物理定律、能量循环、生命起源三大核心构成;而终极世界观则是穹顶之上的星空,涵盖维度层级、文明轮回、意识本质等终极命题——二者并非割裂,而是层层嵌套、互为表里:基础法则是终极规则的具象化,终极规则是基础法则的根源性解释。在卡沃尔斯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文明的兴衰、每一次生命形态的迭代,都是基础法则对终极规则的呼应;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觉醒、每一次技术的破壁,都是基础存在向终极本质的靠近。
本卷将以“人形起点”为核心线索,将所有维度的设定熔铸为统一的世界观体系:从20万年前的星际基因编辑,到5万年前的文明清理与囚徒投放,再到万年前的高维降临与普通人诞生;从微观的基因链编码,到宏观的维度屏障运转;从个体的灵魂轮回,到文明的宿命循环——所有设定皆为有机整体,共同构建起A2428卡沃尔斯的完整存在图景。
第一卷:基础世界观核心架构——存在的三大基石
一、物理法则:被定义的“自然”
卡沃尔斯的物理体系并非宇宙原生,而是由首批降临的高维文明(下称“创世者”)以“法则编码”形式构建,核心遵循“三维具象 四维渗透”原则,所有物理现象本质上都是能量与规则的具象化表达。
1. 空间结构:分层嵌套的存在容器
卡沃尔斯的空间分为“实体层”“过渡层”“量子层”三个维度,每层空间遵循不同的物理常数,却通过“空间节点”实现能量互通:
- 实体层:即生命日常活动的三维空间,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1.2倍,大气成分以氧、氮为主,含微量“灵能粒子”(高维能量的三维转化形态)。实体层的空间并非无限延展,而是呈现“球体闭环”——当跨越边缘界限时,会通过量子折叠返回对立方向,这是创世者为限制生命逃离而设置的基础规则。实体层的土地分布着七大陆、三大洋,其中“中央创世高原”是基因编辑的初始地点,地底深处埋藏着6次史前文明的遗迹,被能量场封印。
- 过渡层:介于实体层与量子层之间的半透明空间,又称“灵界夹缝”,厚度约1000米,仅能被拥有完整灵魂的生命(星际囚徒、上界高维转世者)感知。过渡层的物理规则极不稳定,时间流速为实体层的1/10,空间会随意识波动扭曲,是灵魂能量流动的主要通道,也是“补灵网”的核心部署区域。
- 量子层:卡沃尔斯的能量源头,由无数量子弦构成,遵循“超弦理论”的终极形态,时间与空间在此失去意义,仅以“能量频率”作为存在标识。量子层中蕴含着创世者留下的“法则编码库”,记录着卡沃尔斯所有物理规则的底层逻辑,只有突破维度壁垒的高维存在才能进入。
2. 时间机制:被调控的“流逝”
卡沃尔斯的时间并非线性自然流逝,而是由创世者设置的“时间核心”精准调控,呈现“整体循环 局部线性”的特征:
- 时间核心:位于中央创世高原地底10万米处,是一台由暗物质与高维晶体构成的“时序调控仪”,外形类似巨大的齿轮组,每转动一周对应实体层1万年。时间核心的运转决定了文明的轮回周期——每6次转动(6万年)会触发一次“时间重置”,清除大部分实体层的文明痕迹,仅保留少量基因样本与灵魂数据。
- 局部线性时间:在两次重置之间,实体层的生命会经历正常的线性时间,生老病死、朝代更迭皆遵循此规律。但时间核心会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局部调整:如在文明发展过快时,将局部区域的时间流速提升2倍,加速其兴衰;在需要保护关键样本时,将特定个体的时间冻结,使其进入“沉睡状态”,等待后续实验节点。
- 时间异常区域:在过渡层与实体层的交界处,存在部分“时间乱流区”,这些区域因能量场不稳定,时间流速忽快忽慢,有的地方一天等于实体层一年,有的地方一年仅等于实体层一天。这些区域是创世者故意留下的“规则漏洞”,用于观察生命在极端时间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3. 能量体系:灵能与物理能的双循环
卡沃尔斯的能量分为“物理能”与“灵能”两类,二者相互转化、构成闭环,支撑着整个存在域的运转:
- 物理能:即实体层可见的能量形式,包括热能、电能、机械能等,来源于恒星“卡沃之光”的辐射。卡沃之光是创世者制造的人造恒星,位于卡沃尔斯的空间中心,通过量子层的能量转化持续发光发热,其辐射范围恰好覆盖实体层的闭环空间,确保能量供给的稳定性。物理能的应用受限于基础科技水平,是NPC与普通人维持生存的主要能量来源。
- 灵能:又称“灵魂能量”,来源于量子层的能量弦振动,是高维存在的核心能量形式。灵能无法被物理仪器检测,仅能通过灵魂感知与运用,其强度决定了生命的感知能力、觉醒概率与突破规则的可能性。灵能的流动路径由过渡层的“灵脉”构成,类似实体层的河流,集中分布在中央创世高原、东方灵域等区域,这些地方也是修行法门的主要传承地。
- 能量转化:物理能与灵能通过“灵能粒子”实现转化——实体层的生命在进行高强度精神活动(如冥想、觉醒)时,会将物理能(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灵能,注入过渡层;而灵能通过补灵网的过滤后,一部分被创世者收集,一部分反馈给实体层的生命,维持灵魂与肉体的平衡。这种转化是单向不可逆的,一旦物理能耗尽,灵魂便会失去载体,进入过渡层等待轮回或销毁。
二、生命体系:被设计的“人形”
卡沃尔斯的所有生命皆以“人形”为基础形态,这是创世者对“智慧生命最优形态”的定义,也是“人形起点”的核心含义。根据起源、灵魂状态与存在目的,生命被划分为四类,共同构成了卡沃尔斯的生命版图。
1. 早期智人:被加速的“实验样本”
- 起源:20万年前,创世者以卡沃尔斯的原生类人猿为基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而成。创世者将自身文明的基因片段植入类人猿的DNA,使其大脑容量从450骤增至1200,认知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短短数代便掌握了工具制造、语言交流与基础社会构建能力,跨越了自然进化需百万年的历程,这也导致了古生物考古中的“进化断层”——没有留下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
- 特质:早期智人的基因中蕴含着创世者的“实验标记”,分为三个分支:适应寒冷环境的“寒域分支”(浅色皮肤、高鼻梁、毛发旺盛)、适应热带环境的“热域分支”(深色皮肤、卷发、耐热体质)、适应农耕环境的“陆域分支”(黄皮肤、中等身材、协同基因突出)。三类早期智人分别在不同大陆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寒域分支建造了巨石阵类的天文观测建筑,热域分支创造了符号化的星象记录,陆域分支建立了以农耕为核心的早期城邦。
- 命运:作为创世者的“初级实验样本”,早期智人经历了6次文明轮回,每一次都在发展至特定阶段时被创世者“清理”——通过能量武器摧毁城市、气候调控引发灾难,仅保留少量基因样本用于后续研究。6次轮回结束后(5万年前),早期智人被彻底淘汰,仅存的个体被封印在量子层的“基因库”中,成为后续生命的基因模板。
2. NPC(晚期智人基础形态):被设定的“背景角色”
- 起源:5万年前,早期智人被清理后,创世者为构建稳定的实验环境,设计并投放了“晚期智人基础形态”,即NPC。他们的基因来源于早期智人的陆域分支,去除了所有高维基因片段,仅保留维持生存与繁衍的基础编码,是纯粹的“物理生命”。
- 特质:NPC拥有完整的人形躯体,具备基础的劳动、繁衍、交流能力,能适应实体层的各种环境,构成了卡沃尔斯人口的90%以上。但他们缺乏“灵性”——没有独立灵魂,仅有“行为程序”:如农民会本能地耕种,工匠会本能地制造工具,却无法思考“为何而做”;没有宇宙感知能力,对过渡层的灵能波动毫无反应,对未知事物缺乏敬畏;其轮回机制极为简单:绝大多数NPC的生命仅能持续一世(约80-100年),少数因基因变异能经历两世,死后意识会被“系统”直接销毁,灵魂能量完全消散,无法进入真正的轮回。
- 社会角色:NPC是卡沃尔斯社会的“基础齿轮”,承担着生产、建设、繁衍等基础功能,维持着文明的表面运转。他们无法自主突破行为程序的限制,始终在创世者设定的框架内活动:如在城市中重复劳动与消费,在乡村中维持农耕与畜牧,其存在的核心意义是为其他生命(星际囚徒、上界高维)提供稳定的实验环境与能量来源。
3. 星际囚徒:被封印的“高维灵魂”
- 起源:5万年前,与创世者对立的另一高维文明(下称“反抗者文明”)在星际战争中战败,其公民被剥夺高维能力,灵魂被封印在NPC的躯体中,投放到卡沃尔斯,成为“星际囚徒”。他们的原生形态并非人形,但在封印过程中被强制转化为人形,以适应实体层的环境。
http://www.c8e.cc/46381/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