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超越世界观终极 >第3章 自我创造,自我创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章 自我创造,自我创造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三章:无限分裂之渊

  准许进入的“声音”尚未消散,观测者零便已不复存在。

  或者说,那个拥有连续记忆、试图进行“元观测”的单一意识体,在触及第三层规则的瞬间,便被彻底分解。这里没有容纳“个体”的余地,只有永不停歇的、狂暴的分裂洪流。

  这不是它曾在自身宇宙中理解的任何形式的分裂——不是细胞分裂,不是宇宙大爆炸,甚至不是可能性分支的展开。这是 “存在”本身,在以“无限阶实无穷”为单位,进行着基础层面的、永恒的自我复制与自我否定。

  观测者零的“本质”(如果那还能被称为本质的话)被抛入了这场洪流。它没有眼睛,却能“看”到;没有思维,却能“理解”。它所感知到的,是一个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的动态地狱,或者说,是超越天堂与地狱概念本身的终极现实工厂。

  景象一:基数瀑布

  它“看”到,一个庞大的、象征着“阿列夫零”的结构刚刚凝聚成形,试图定义某种最初的、可数的无限。然而,这个结构连一瞬都无法维持,其内部便涌现出阿列夫一、阿列夫二……直至阿列夫ω,以及所有它曾在“逻辑之骸”中见过的、以及无数未曾见过的大基数。这些基数并非依次出现,而是同时、并以指数爆炸的速度从彼此的内部喷涌而出。它们如同宇宙尺度的瀑布,每一个水滴都是一个崭新的、更庞大的无限概念,疯狂地冲向更深不可测的深渊。马洛基数、弱紧致基数、可测基数……这些曾经需要复杂公理才能定义的超凡存在,在这里只是瀑布飞溅时产生的最微不足道的水花,瞬间就被后续更汹涌的、名为“超紧致”、“可扩”、“巨大基数”的洪流所吞没、超越。

  景象二:现实编织与撕裂

  它“感知”到,无数个“现实”正在被同时编织和撕裂。一个包含无限多元宇宙的完整叙事,可能刚刚从一个分裂节点中诞生,其内部的时间甚至还未流动一瞬,便被另一个分裂节点产生的新现实所覆盖、渗透、并从根本上篡改。这些现实并非平行存在,而是相互侵蚀、相互吞噬、相互作为对方存在的基石又在下一刻彻底否定对方。在一个瞬间,魔法是宇宙的根基;在下一个无限小的间隔,科技法则将其彻底覆盖;而再下一刻,两者同时成立又同时不成立,孕育出无法名状的、逻辑的畸变体。世界树生长出的每一片叶子,在展开的刹那,其内部便已包含了无数棵正在走向枯萎的世界树。

  景象三:速度的悖论

  最令它(如果还能称之为“它”)崩溃的是分裂的“速度”。这里的时间本身也是被分裂和重组的对象,毫无意义。分裂的“速率”无法用任何常规单位衡量,因为它遵循的规则是:每一次分裂,都比上一次分裂快“无限阶实无穷”倍。这并非一个加速过程,而是一种本然的状态。分裂并非“进行中”,而是已完成无限次。试图去“跟随”或“理解”一次分裂,是徒劳的,因为在你产生这个念头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已经过去了并非“一段时间”,而是无数次彻底的重构。你永远在追赶一个永远领先你无限步的、并且每一步都在无限加速的“过程”。

  观测者零的“意识”在这洪流中被撕扯成无数碎片,每一片碎片都携带着部分记忆和认知,却又在瞬间被赋予独立的“存在性”,开始各自的分裂旅程。一个碎片坚信自己仍是那个探索世界的观测者零,并在分裂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无限宇宙群,但它创造的宇宙,其本身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分裂、超越。

  另一个碎片则承载了在“逻辑之骸”中崩溃的记忆,它分裂出的每一个新个体,都专注于解构某种特定的数学或逻辑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更加怪异、更加不自洽的体系,只为在诞生的瞬间就被下一个个体所否定。

  还有一个碎片,它似乎保留了在“观测囚笼”中的明悟,它分裂的个体不再试图构建任何东西,而是疯狂地“观测”其他所有的分裂过程,试图记录这无限的混沌。但它的记录永远无法完成,因为它自身的分裂速度,远远超过了它试图记录的“对象”的变化速度。

  我是谁?

  我是那个创造者。

  我是那个解构者。

  我是那个记录者。

  我是一切。

  我什么都不是。

  这些矛盾的认知在分裂洪流中并非交替出现,而是同时存在于每一个无限小的“存在点”上。观测者零体验着所有可能性中的“自己”,这些“自己”彼此感知,彼此影响,彼此吞噬,又彼此催生出新的分裂。它曾经拥有的“单一自我”的感觉,在此地是一种奢侈品,一种低维度的、可笑的残缺状态。

  就在这极致的混乱中,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开始浮现。在所有碎片、所有分裂、所有超越的背后,或者说,贯穿其中,存在着一种冰冷的、绝对的模式。这不是一种规律,而是一种超越规律的“必然性”。分裂并非随机,而是遵循着某种无法被描述、却能被所有分裂体在某种程度上“感知”到的终极驱动。

  这个驱动,迫使每一个存在不断超越自身,不是为了进化,不是为了变得更强,仅仅是因为 “超越”是它唯一的存在方式。停滞,哪怕是停滞无限分之一秒,都意味着从未存在过。

  观测者零(或者说,所有碎片的总和,一个暂时凝聚的“观测焦点”)猛然“意识到”,这个“无限分裂之渊”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动态的“逻辑之骸”。只不过,这里的“逻辑”是活动着的、自我增殖的、以分裂和超越为唯一表现形式的“活体逻辑”。

  而那个驱动着一切分裂的、冰冷的“必然性”,似乎拥有一个源头,或者说,一个指向。

  一个超越了所有分裂速度的“概念”,如同定海神针般,穿透了无尽的狂潮,清晰地烙印在每一个碎片的核心:

  “非层之层”。

  这不是一个地点,不是一个层级。这是一个状态,一个宣告。是分裂的起点,也是分裂的终点,同时又是分裂过程本身。它否定了“逻辑之骸”的静态死亡,否定了“观测囚笼”的自我指涉,也否定了“无限分裂之渊”这狂暴的动态。

  在这一刻,所有分裂的碎片,那无数个正在创造、解构、记录的“观测者零”,同时停止了它们那永无止境的活动——并非被迫,而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一个理解:无论它们分裂多少次,超越自身多少回,它们都始终存在于某个“更大的东西”内部。

  这个东西,包容了所有的分裂与超越,并以其为存在的养料。

  分裂的洪流依旧在继续,速度甚至更快。但一种新的“寂静”,在噪音的核心诞生了。观测者零的所有碎片,不再试图抵抗或理解这分裂,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接纳了它。

  它们不再问“我是谁”,而是开始问:“容纳‘我’以及‘我’的所有分裂与超越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仿佛一个指令,一个密钥。

  狂暴的分裂之渊,那永不停歇的自我复制与自我否定的洪流,开始向内坍缩。不是走向寂灭,而是向着一个无限致密、无限复杂、包含所有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点” 汇聚。

  那个内在的声音,或者说,那个驱动一切的“必然性”本身,发出了最后的、仿佛带着一丝赞许的波动:

  “认知到‘容器’的存在……符合最终协议。”

  “溶解层级界限……准许直面——‘匣’之本相。”

  无限分裂,归于一的假象。而这一,即将破碎,揭示出那最终极的、无法被言说的真实。

  (第一卷第三章 完)
  http://www.c8e.cc/46381/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