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西线波澜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二月。

  凛冽的寒风尚未完全褪去,邓安麾下的三路大军却已如离弦之箭,按照既定方略,向着荆州腹地狠狠楔入。

  西路军在主将陈到与军师贾诩的统领下,自宛城西南而出,兵锋直指荆州北部要塞——穰城。

  穰城守军本就不多,又听闻此次来犯的乃是名震汝南、曾在白河力阻凉州铁骑的邓安麾下精锐,更兼主将是勇冠三军的“幽云骑”陈到,未战先怯。

  陈到用兵,继承了其主邓安的风格,兼具勇猛与章法。

  他并未急于强攻,而是先派小股精锐清扫外围哨所,展示军威,同时让贾诩起草檄文,宣扬邓安“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大义,并承诺只要开城投降,吏民各安其位,秋毫无犯。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下,穰城守将抵抗意志迅速瓦解。

  不过数日,穰城四门大开,守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陈到兵不血刃,轻取此荆州北面门户,西路军获得了宝贵的立足点与前进基地。

  消息传开,荆北震动。

  陈到与贾诩并未停步,一边安抚穰城,整顿防务,一边继续挥师向南,兵锋遥指荆南四郡。

  他们按照邓安事先的嘱咐,特意派出了使者,携带邓安的亲笔信与厚礼,前往零陵,拜会旧识——零陵太守刘度。

  然而,零陵的回应,却并非想象中的箪食壶浆、望风归附。

  数日后,刘度的使者来到了西路军大营。

  使者态度恭敬,礼数周全,呈上了刘度的回信以及一批劳军物资。

  陈到与贾诩在中军大帐接见了使者。

  贾诩默默观察着使者的神色,陈到则沉稳地展开刘度的信笺。

  信中的言辞极为客气,甚至带着几分故人重逢的欣喜。

  刘度先是盛赞邓安“威德远播,天命所归”,又追忆了当年与邓安在袁术麾下共事时的“愉快交往”,表示自己对邓安一直心怀敬仰。

  但到了关键部分,笔锋便悄然一转:

  “……度本荆南鄙人,得守零陵,全赖州牧信重。今闻大将军天兵南指,威震荆襄,度岂敢不倾心依附?

  然……零陵郡小兵微,北有蔡瑁都督重兵驻守襄阳,虎视眈眈。若度贸然举郡以献,恐蔡都督震怒,兵锋立至,零陵顷刻齑粉矣,非但不能助将军,反为将军添乱。”

  “故度斗胆恳请,若大将军能展现雷霆之威,先行击破蔡瑁所部荆州主力,则零陵北面威胁尽去,度必当即刻率全郡吏民,焚香以迎王师,永为将军藩属,绝无二心!

  在此之前,度愿暗中供应粮草,以为将军助力,万望将军体察度之艰难处境……”

  信读完了,帐内一时寂静。

  陈到眉头微蹙,看向贾诩。

  贾诩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淡然道。

  “刘度,猾虏也。其言虽恭,实则观望。

  蔡瑁乃刘表妻弟,荆州水陆军核心,击破蔡瑁,无异于已破襄阳。他这是要我军与刘表拼个你死我活,他再出来收拾残局,稳坐钓鱼台。”

  陈到点头,他虽不善权谋,但也听出了刘度话里的推脱与算计。

  所谓“击破蔡瑁后再献城”,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借口。

  若西路军真能击破蔡瑁主力,那时荆北大局已定,他刘度献不献零陵,还有多大区别?

  他此刻的“愿暗中供应粮草”,更像是一种廉价的投资和稳住西路军的策略。

  “军师,此事当如何回复?是否禀报主公?”陈到问道。

  贾诩略一沉吟,摇了摇头:“暂不必扰烦主公。中路战事方起,主公需专注襄阳。刘度此策,在我预料之中。他可观望,我亦可借势。”

  他转向使者,脸上露出一丝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笑容:“刘太守深明大义,顾虑周详,陈将军与诩深感钦佩。请回复刘太守,他的难处,我军理解。供应粮草之事,便有劳了。

  至于蔡瑁……我洛阳雄师,自会与他有个了断。届时,希望刘太守能信守今日之言。”

  使者见贾诩并未动怒,反而应承下来,心中松了口气,连忙躬身答应,告退而去。

  待使者走后,贾诩才对陈到道:“陈将军,刘度欲坐山观虎斗,我便让他看个清楚。我军继续按计划向南徐徐施压,保持对零陵的威慑,但暂不与其冲突。

  他供应的粮草,照单全收。待中路主公与秦将军攻克樊城,兵临汉水,我看他刘度,还能否如此气定神闲。”

  陈到领命:“末将明白。”

  西路军的兵锋,因刘度这番首鼠两端的表态,暂时被延缓了直下荆南的脚步。

  一条潜在的裂痕,已然埋下。

  刘度的观望,不仅增加了未来攻略荆南的政治难度,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荆州各地势力在邓安大军压境下的复杂心态——畏惧、投机与侥幸并存。

  荆襄之地的水,远比看上去更深,更浑。
  http://www.c8e.cc/47111/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