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迷雾初现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接下来的几日,每日天不亮,时若便已起身出门。彼时夜色未褪,晨光未启,去往刑部的路浸在薄如纱幔的微凉雾气里,潮气顺着衣摆往上漫,带着夜露的清寒。街巷空无一人,唯有檐角滴落的露水滴答作响,昏弱的灯笼光影在雾中轻轻摇曳,映着她沉稳的步履——每一步都踏得从容笃定,任晨寒裹身,亦未曾放慢奔赴公门的脚步,衣袂扫过巷间枯草,悄无声息。

  这日她照例推开值房的木门,门轴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却见李文远早已等在廊下,双手紧攥着一份卷宗,指节泛白,指腹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连额角都凝着细密的冷汗。

  “时司直,出事了。”他快步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掩的急促与凝重,“城西芙蓉巷出了命案,死者是太常寺少卿周大人的独子周文轩。周大人悲痛欲绝,已经入宫叩见陛下,龙颜大怒。”

  时若接过卷宗,指尖触及纸张的冰凉,顺势指尖微顿——那卷宗上还沾着些许晨露的湿气。她快速翻阅,目光锐利如锋,原本舒展的眉峰渐渐蹙起,眼底沉了下来。周文轩,年方十九,温润有才名,昨夜亥时许被发现在芙蓉巷的私宅书房中遇害,胸口直插一把匕首,血流浸染波斯地毯。京兆府初步勘验,定意为入室行窃、拒捕杀人,却因一处疑点,不敢擅断,只得移交刑部。

  “为何移交刑部?”她抬眼,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文远凑近半步,几乎贴在她耳畔,声音细若蚊蚋,带着几分惶恐:“因为凶器……是宫中之物,刀柄上嵌着的蓝宝石,是内造局专属的样式。”

  时若心头猛地一沉,指尖微微收紧,卷宗边缘被捏出一道褶皱。宫中之物出现在民间命案现场,绝非偶然——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涟漪必将层层扩散,牵扯出的,恐怕不只是一桩命案,更是深宫与朝堂的暗流。

  “备车。”她当机立断,语气没有半分迟疑,转头看向安静立在廊下的宋砚,他一身青灰色书吏服,垂首敛目,周身透着几分内敛,“宋书吏,带上验具、卷宗,随我前往芙蓉巷。”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打破清晨的静谧。时若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清晨的市集刚刚苏醒,早点摊子飘起袅袅炊烟,油条的香气、豆浆的醇味混着烟火气漫过来,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此起彼伏,一派寻常人间的热闹。这鲜活的烟火,与她即将面对的血腥命案现场,形成了刺眼的对比,更让她心头沉甸甸的——有人在这盛世烟火下,藏着刀光剑影。

  芙蓉巷的周家私宅前早已戒严,刑部与京兆府的衙役分列两侧,神色肃穆,隔绝了围观的百姓。还未进门,就听见内院传来妇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悲恸欲绝,撞在朱红门扉上,听得人心头发紧。时若脚步微顿,抬手整了整身上的绯色官袍,理了理腰间的印绶,神色敛得更沉,才抬步迈入门槛,步履沉稳,不显半分动容——公门验尸,容不得半分私情与动容。

  周大人独自坐在正堂的太师椅上,一身素色锦袍,头发散乱,原本温润的面容此刻灰败如死,眼窝深陷,眼底布满红血丝,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老了十岁不止。见时若进来,他强撑着起身,身形微微颤抖,拱手行礼时,指尖都在哆嗦:“有劳时司直……犬子文轩,素来乖巧,从未与人结怨,求您……一定要找出真凶,还他一个清白。”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每一个字都裹着血泪。

  时若郑重躬身回礼,语气恳切却坚定:“周大人放心,下官既接此案,定当尽心勘验、追查真凶,绝不姑息,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周公子枉死之冤。”

  命案现场设在后院书房,门窗完好,未有撬动痕迹,显然是熟人作案,或是凶手另有入口。现场保存得相当完整,京兆府的衙役未曾擅自挪动一物。书房内,周文轩倒在铺着波斯绒毯的地面上,身着月白暗纹寝衣,衣摆被鲜血浸透,凝固成暗沉的褐色。他双目圆睁,眼底残留着几分惊恐与难以置信,胸口插着的匕首直没入柄,刀柄上的蓝宝石在透过窗棂的微弱晨光中,泛着冷冽而刺眼的光,与地上的鲜血相映,格外瘆人。书架被翻得凌乱不堪,书信、文稿散落一地,纸张上沾着些许血点,可案上的白玉镇纸、多宝阁里的古玩玉器、鎏金摆件,却一件未少,分毫未动。

  时若先命人焚起一炷安息香,青烟袅袅升起,萦绕在尸身周围,带着淡淡的檀香,驱散了些许血腥气。她垂眸躬身行礼,神色肃穆——这是她验尸多年的习惯,敬逝者,亦敬公道。行礼毕,她才屈膝蹲下,取出帕子裹住指尖,开始细致勘验,动作娴熟而谨慎,不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

  “验:死者周文轩,年十九,尸身完整,无拖拽伤痕,致命伤为胸口匕首伤,直入心脏,一刀毙命……”她一边仔细检查尸身,一边低声口述,语气平静,字字清晰,“尸身无其他搏斗伤...

  “这不像是窃贼的手法。”她轻声道,指尖虚划过伤口,“慌乱中杀人,多是胡乱捅刺。这一刀……太过精准。”

  她继续检查,发现周文轩修剪整齐的指甲缝里嵌着些许白色粉末,右手食指内侧有一个细小的针孔。更奇怪的是,他软底缎鞋的鞋跟上,沾着几不可察的紫色粘土。

  “宋书吏,记下:死者指甲缝中有白色粉末待验;右手食指有新鲜针孔;鞋底沾有紫色粘土。”

  书架被翻得乱七八糟,可仔细看去,被翻动的主要是书信和文稿,贵重物品反而纹丝未动。

  “这是在找什么东西。”时若若有所思。

  勘查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结束时,她命人将尸体运回刑部详细检验,又亲自将匕首、白色粉末和粘土样本收好。

  回到刑部验房,时若立即开始进一步检验。她取出顾青舟所赠的银刀——刀柄上还残留着师父掌心的温度。她小心取样,滴上试剂,仔细观察变化。

  “白色粉末是迷药醉春风。”她轻声道,“针孔应该是被迷晕后所留。至于这紫色粘土……”她凑到窗前细看,“是城西琉璃厂特有的土质。”

  一直安静记录的宋砚忽然开口:“司直,下吏记得周公子生前最爱去琉璃厂一带的翰墨斋。”

  时若抬眼看他:“你知道的倒是清楚。”

  宋砚连忙躬身:“下吏失言。只是周公子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他的喜好很多人都知道。”

  时若未再多言,继续检验匕首。在顾青舟特制的琉璃放大镜下,她发现刀柄与刀身的连接处,刻着一个极小的“七”字。

  “这是宫中的编号。”她沉吟道,“看来要进宫一趟了。”

  就在这时,李文远匆匆赶来,额上还带着薄汗:“时司直,宫里来人了,陛下召见。”

  养心殿内,景帝面色不豫:“时司直,案子查得如何了?”

  时若将勘查结果一一禀报,最后道:“陛下,此案疑点重重,不像是简单的窃贼杀人。臣请求查验内务府的兵器簿册。”

  景帝准奏,命内侍带时若前往内务府。

  在内务府森严的库房里,时若很快查到了那把匕首的来历——竟是三年前就已经报损的器物,按理早该销毁。

  “三年前报损的宫中之物,为何会出现在命案现场?”她追问。

  管事的太监支支吾吾,只说当年负责此事的老太监已经病故,无从查证。

  时若不动声色地记下几个相关人员的名字,准备回刑部后细查。

  出宫时已是黄昏。夕阳将宫墙染成血色,时若揉了揉发胀的额角,登上了回府的马车。

  马车行至半路,忽然一阵剧烈颠簸,车夫惊呼:“夫人小心,车轮卡住了!”

  时若掀开车帘,只见马车陷在一条偏僻小巷的泥坑里。巷子两侧是高耸的院墙,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就在这时,巷子两头突然冒出几个蒙面人,手持利刃逼近。

  “拿下那个女的!”为首之人低喝。

  危急时刻,一道青影闪过,顾青舟不知从何处现身,剑光如虹,瞬间放倒两人。与此同时,萧逐渊也带着护卫赶到,很快将剩余歹徒制服。

  “你没事吧?”萧逐渊急切地问,目光在她身上仔细打量。

  时若摇头,看向那些被制服的歹徒:“留活口!”

  但已经晚了。那些人都咬破了口中的毒囊,顷刻毙命。

  “又是死士。”顾青舟检查后道,“身上很干净,没有线索。”

  回到府中,时若将今日所得线索一一列在纸上:宫中之物、迷药、针孔、紫色粘土、被翻乱的书信……

  “他们到底在找什么?”她喃喃自语。

  萧逐渊拿起那把匕首的图样:“宫中之物出现在命案现场,分明是要把水搅浑。看来有人不想让你查清此案。”

  “越是如此,我越要查个明白。”时若目光坚定,“明日我要再去现场看看。”

  深夜,时若独自在书房整理验状。烛光摇曳,她在验状簿的角落发现一行小字:“周文轩与睿亲王世子萧景琰过往甚密。”

  这字迹清秀工整,是宋砚的笔迹。

  时若盯着这行字看了许久,轻轻合上验状簿。

  这个宋砚,果然不简单。
  http://www.c8e.cc/47339/3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