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凤泰赐赏
推荐阅读: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汉末三国路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凤泰十五年春,东域“英宗功德祠”落成的奏报递入紫禁城时,凤泰女帝正于御书房翻阅西域通商账簿。览毕奏疏,她指尖轻抚奏本上“百姓云集祭拜,感念英宗圣德”的字句,眼中泛起暖意,随即召来内阁首辅与礼部尚书,沉声吩咐:“东域三国合建功德祠,既念英宗遗德,亦显对大明的赤诚。朕当派使者携厚赏前往,既表嘉奖,亦借机与三国商议深化贸易,践行英宗‘互利共赢’之愿。”三日后,大明使者团整装出发。使者由曾任广州通判、熟稔通商事务的周瑾担任,随行队伍满载赏赐——既有景德镇新烧的“祭红釉”瓷器,专供三国王室;也有大明工坊改良的“双辕犁”与高产的“占城稻”种子,惠及东域百姓;更有女帝亲书的“睦邻安邦”匾额,以彰两国情谊。
月余后,使者团抵达辽东都司城。明兴璐、明兴祈姐妹率东域三国使者出城相迎,城门两侧,高句丽的鼓乐、百济的笙箫、新罗的弦歌交织,百姓身着盛装,手持鲜花,沿街跪拜,场面热闹而肃穆。周瑾捧着女帝亲书的匾额,高声道:“凤泰女帝闻东域三国建英宗功德祠,感念圣德,特遣臣前来,既赐赏嘉奖,亦为深化通商之议。”
当日午后,议事在辽东都司府展开。周瑾率先转达女帝之意:“女帝言,英宗太上皇开拓东域商路,如今需乘势而上。大明拟在东域设立‘通商总栈’,统筹三国贸易;同时,愿将纺织、制瓷技艺酌情传授,助力东域发展手工业。”
话音刚落,高句丽使者率先响应:“若设通商总栈,我高句丽愿将边境最大的集市划归总栈管辖,同时提供百亩土地,供大明农官推广占城稻。只需大明能多供应丝绸与农具,满足我国民众需求。”百济使者则聚焦海上贸易:“百济沿海港口已扩建完毕,愿将其中一处码头划归大明通商总栈专用,供大明商船停靠。盼大明能派工匠前来,指导百济建造纺织作坊,让百济麻布能与大明丝绸互通有无。”
新罗使者则关注技艺交流与远洋贸易:“新罗已掌握大明基础造船技术,盼大明能派遣高级工匠,传授远洋船舰的建造工艺;同时,希望能与大明共建‘海上商队’,联合远航南洋,共享贸易之利。”
明兴璐、明兴祈姐妹全程倾听,适时补充。明兴璐道:“设立通商总栈需明确权责,可由大明与三国各派官员共同管理,确保公平;推广技艺与作物,可在辽东都司设立‘技艺传习所’,大明工匠与农官常驻,便于教学。”明兴祈则提议:“深化贸易可分阶段推进,先试运营通商总栈半年,待各方磨合顺畅,再启动技艺传习与海上商队共建事宜,稳扎稳打方为长久之计。”
周瑾对姐妹二人的提议深表赞同,与三国使者反复商议后,最终达成共识,拟定《大明东域深化通商盟约》:大明在辽东都司设立通商总栈,三国提供场地与人力;大明于三月内派遣农官与工匠前往东域,推广占城稻、双辕犁及纺织、制瓷技艺;半年后,大明与新罗、百济共建海上联合商队,巡查东域海域并远航南洋。
盟约签订当日,辽东都司城张灯结彩。周瑾将女帝赏赐的祭红釉瓷器、稻种等物分赠三国王室与百姓代表,高句丽农户捧着稻种,激动地说:“有了大明的好种子,来年收成定能再增,这都是女帝与英宗太上皇的恩情啊!”百济工匠接过纺织工具,当场表态:“定要学好大明技艺,造出好麻布,与大明丝绸好好贸易。”
三日后,周瑾带着签订的盟约启程返京,明兴璐、明兴祈姐妹与三国使者送至城外。望着使者团远去的身影,明兴璐感慨道:“此番通商深化,既续了英宗遗志,也让东域与大明的联系愈发紧密。”明兴祈点头应和:“此后百姓日子愈发红火,便是对英宗太上皇最好的告慰。”
http://www.c8e.cc/48032/6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