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小圣贤庄不欲与殿下结怨,若有差遣定当尽力而为。”

  然儒家子弟亦有杀身成仁之节。

  子房斗胆提议,不如以武会友。”

  三局定胜负。

  若殿下取胜,条件悉数遵从;倘若我等侥幸获胜,仍将相助,但望殿下明言条件以供斟酌。”

  伏念、颜路与内史腾闻言皆面露赞许。

  张良之智谋应变确实令人叹服。

  先前剑拔弩张之际,张良以轻松谈吐化解紧绷气氛,更提出两全其美之比试。

  这场简单较量既可试探双方深浅,又能避免因误判而引发不可挽回的局面。

  若小圣贤庄取胜,赢零自会权衡冲突得失;若赢零一方获胜,儒家亦难再生抗拒之心。

  久仰子房先生智略超群,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赢零微微颔首,便依先生之意,以武会友。

  不知贵庄派何人应战?

  既由在下提议,自当率先领教。”张良淡然一笑,神色难测。

  孔明先生,有劳你与子房先生切磋。”

  赢零早前通过系统获得谋士诸葛亮,此刻正是历练良机。

  要让这位未来治国之才真正成长,与张良交锋实乃绝佳时机。

  诸葛亮缓步而出。

  一袭白衣如雪,神态从容自若,双眸似星辰般明亮,令人过目难忘。

  张良暗自观察,虽觉眼前青年气度不凡,却感知不到丝毫内力流转。

  阁下似不通武艺?

  诸葛亮坦然道:亮确实不谙武功,唯善言辞论辩。

  不知可否改为文斗?

  莫非阁下出身名家?张良稍感安心。

  不通武功却敢挑战,多半是擅长诡辩的名家弟子。

  亮不过乡野闲人,耕读度日,幸蒙殿下垂青,方得随侍左右。”

  张良闻言一怔。

  观其风采,怎似寻常农夫?

  内史腾望向赢零,暗自揣测这或是殿下安排的名家高人。

  但张良学识渊博,岂会败于诡辩之士?

  既如此,便以辩论论道。”

  张良心下笃定。

  即便对方真是名家传人,也难敌自己胸中韬略。

  请子房先生命题。”

  由我出题?张良略感意外。

  此举无异于让出先机,转为守势。

  亮已占了弃武从文之便,理当由先生命题,亮来辩驳。”

  张良暗自赞叹。

  不论出身如何,这份坦荡胸襟已非常人可比。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张良不再推辞。

  若能取胜,或可为小圣贤庄争取转圜之机。

  诸葛先生可知名家白马非马之论?

  他决意以此千古难题先发制人。

  厅内赢零听闻此题,嘴角微扬。

  名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向来难有破解之法。

  此论通过区分马的形与色,得出白马非马的悖论,数百年来鲜有人能驳倒。

  张良误以为诸葛亮是名家学者,欲以白马非马之论巧胜,然而诸葛亮岂是易与之辈?

  诸葛亮的辩才足以在东吴舌战群儒,更曾骂死王朗。

  即便是年轻时的诸葛亮,其才智口才亦不逊于张良。

  白马非马之论?

  张良提出此论时,伏念与颜路皆露讶色。

  他们深知此乃名家诡辩之术,至今无人能从逻辑上破解。

  张良素来机敏,以此辩题先发制人,欲以名家之矛攻名家之盾,以为可轻松取胜。

  内史腾眉头紧锁,他对白马非马之论亦有所知,深知其逻辑难以驳倒。

  “张良先生是想用这个题目考校我吗?”

  诸葛亮对白马非马的论点了然于胸,神情泰然自若。

  他心中略感失落,初来这片天地,本以为能遇到诸多英才俊杰,没想到张良竟用诡辩来试探自己。

  他更愿意探讨儒家经典论题王道与霸道之争、天道与人性之辨、道义与利益之辩、人性善恶之争。

  这些才是当年荀子与孟子激烈交锋的命题。

  “正是,诸葛先生既是名家传人,不如以白马是否为马为题展开论述。”

  张良正要详细阐释白马非马的论点,却被诸葛亮直接打断:

  “这个论点我已明白,不必赘述。

  公孙龙先生提出的白马非马,我认为其道理确实成立。

  白马不等于马,这一点无需争辩,但此论的真意应当是马不等于白马。

  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马是统称,白马是特指,两者本就不相同。

  张良先生以为如何?”

  诸葛亮言辞犀利,目光灼灼,张良一时竟无言以对。

  最让他棘手的是,诸葛亮竟然直接认同了这个观点,辩论该如何继续?

  “诸葛先生这是认输了?”

  张良嘴角微微上扬。

  “我只是觉得这个题目无甚趣味,并非认输。

  认同不等于认输。

  若张良先生仍想继续辩论,不如探讨伏念先生是否为人,或者荀子先生是否为人,如何?”

  诸葛亮淡然反问。

  此言一出,张良脸色骤变,这番话似有羞辱之意,直指其师兄与师尊。

  “狂妄!竟敢羞辱我师!”

  小圣贤庄内,一名儒家弟子怒不可遏,拔剑指向诸葛亮。

  “掌门岂容你妄加评论!”

  “住口!退下!”

  不等他人反应,伏念厉声喝止。

  他目光沉稳而威严,直视那名弟子辩经是诸子百家的传统,外人不得干涉,这是规矩。

  若在辩论中落败就肆意破坏规则,那辩论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当年荀子在稷下学宫与孟子论辩王道霸道、天道人事、人性善恶时,若动辄违反规矩,又怎能留下传世的思想与文章?

  伏念一声呵斥,众儒生顿时噤若寒蝉,小圣贤庄重归宁静。

  面对儒家弟子的谩骂,诸葛亮毫不在意,目光转向张良,问道:

  “张良先生,还要继续辩论‘白马非马’吗?若执意如此,我倒想请教,伏念先生是否为人?荀子先生是否为人?”

  “不必了,我认输。”张良目光微冷,以退为进,“不知诸葛先生有何高见?”

  被抓住诡辩的破绽,心中自然不快。

  但张良输得起前提是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确有真才实学,能在辩论中真正让他心服口服。

  “那请张良先生听我一题。”

  诸葛亮神色平静,缓缓道:

  “我有一艘船,每日出海,需要经常修缮。

  每隔几日便要更换一块船板,如此往复,终有一日,所有船板都被替换。

  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此言一出,伏念与颜路眼中精光闪现,紧紧盯着诸葛亮。

  这个辩题若深入探讨,比名家的“白马非马”更为深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逻辑困境。

  若诸葛亮真是名家之人,仅凭此题便可名扬天下,开宗立派。

  张良沉思良久,竟难以作答。

  无论怎样回答,似乎都会落入诸葛亮的陷阱。

  最终,他只得问道:“此题深奥,张良难以解答,还请诸葛先生指教。”

  虽然如此询问,张良心中却认定,即便是提出此题的诸葛亮,也未必能给出完美答案。

  “这个问题是我观察渔民修船时偶然想到的。

  张良先生无法回答,不知在座诸位饱学之士,可有解答?”

  诸葛亮目光掠过小圣贤庄众人,在每位儒生脸上稍作停留,最终定格在颜路与伏念身上。

  厅内鸦雀无声,无人应答。

  儒生们或低头掩面,或扭头回避,仅有颜路、伏念等少数几人敢直视诸葛亮。

  这就是当今儒家学派?

  堂堂儒学大家,连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不如投湖自尽!

  先生既如此说,可曾自解此问?一名儒生猛然起身质问。

  我素来敬重儒家,能与张良先生论道,实乃幸事。

  本想探讨王霸、义利、善恶、天人之辩,谁知张良先生偏用名家诡辩之术应对。”

  诸葛亮眼神锐利,虽不会武艺,却气势惊人:

  我提出的问题,我也没有答案。

  但我从不回避,更不觉羞耻。”

  儒家有君子与小人之分。

  君子之儒,忠君报国,匡扶正义,造福当代,流芳百世。”

  那些沉迷文字游戏的文人,终日舞文弄墨,年轻时吟风弄月,老来还死读经书;纵能写出鸿篇巨制,实则胸无韬略。

  就像那些以诡辩闻名的学者,最终侍奉王莽,落得跳楼身亡的下场,这就是所谓小人之儒;纵使日写万言,又有何价值?

  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

  诸葛亮此言令小圣贤庄众人愤懑不已,但伏念与颜路却如醍醐灌顶。

  张良羞愧难当,面红耳赤。

  这番话分明是在讽刺他是小人之儒,只会玩弄诡辩之术,却荒废儒家正统学问。

  但张良内心认同诸葛亮所言。

  这番论述让他豁然开朗,尤其是对儒家两类学者的划分,显示出诸葛亮非凡的学识。

  妙哉!精彩!

  忽然一位白发老者步入庄内。

  他衣着简朴,目光深邃如海。

  见到老者,张良三人顿时肃然起敬。

  诸葛亮继续道:其实除了这两类,还有第三种腐儒。”

  只会咬文嚼字的书呆子,怎能安邦定国?古时伊尹耕作、姜尚垂钓,都是治国奇才,何曾死读圣贤书?难道要学那些夸夸其谈的迂腐之辈?

  老者举到一半的手突然停住,笑容凝固。

  随即爆发出更洪亮的笑声。

  没想到我荀况也有被骂作腐儒的一日。”

  当年在稷下学宫,只有孟子敢如此直言。”

  笑声回荡在厅堂。

  伏念三人立即行礼。

  众弟子这才惊觉,眼前竟是儒家宗师荀子培育出李斯、韩非等大家的一代圣人。

  拜见老师!

  荀子先生尚在人世!

  弟子们纷纷施礼,有人激动跪拜。

  荀子径直走向诸葛亮。

  阁下如何称呼?师承何处?

  方才关于儒者分类的见解颇有新意,很久没听到这般精辟的论述了。”

  荀子眼中满是赞赏。

  在下诸葛亮,乡野之人,不足挂齿。”

  诸葛亮神色如常,面对荀子依然从容。
  http://www.c8e.cc/48114/2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