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曹州牧自不可能奉诏入京。

  但若抗旨不遵,便是公然 ** 。如今青州势大,公孙瓒、袁绍等人得了圣旨,恐怕真会停战联手。

  郭嘉点头称是,却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二人继续穿行在临菑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望着这座被曹操治理不到一年的城池,不禁感慨万千。

  虽不及当年洛阳繁华,但已胜过汝颍之地。陈群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荀彧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郭嘉见他这副模样,不由笑道:文若兄这是被陈群吓着了?要我说,城中这般热闹,不过是战后商路重开,各地商贾集中来此罢了。

  原来如此。荀彧这才稍稍释怀。

  若临菑平日也这般繁华,他真要怀疑自己能否在曹营立足了。

  荀彧与同伴穿行于街巷,渐渐来到城中僻静处。

  眼前赫然矗立着一片巍峨楼阁,檐角飞扬,比周围屋舍高出许多。

  此处莫非是州牧府邸?荀彧驻足观望。

  非也。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回应。

  转身看去,却是两名束发少年。二人形貌悬殊:一个肤白俊秀,一个面黑貌寝;一个身材颀长,一个体型瘦小。

  那黑面少年拱手道:看二位面生,可是初来临菑?此地实为青州、稷下两座学府。

  原来是学宫重地。荀彧面露恍然,二位可是在此求学?

  正是稷下学子。

  荀彧眼中泛起光彩:久闻稷下之名,不知能否容我等入内一观?

  当年齐桓公在稷门设学宫,开百家争鸣之先河。如今陈渡重建稷下,莫非有意再现昔日盛况?

  那黑面少年仔细端详二人,忽然道:观二位气度,不似商贾,莫非是来拜谒曹使君与陈别驾?

  荀彧含笑颔首。

  一旁久未开口的同伴忽然笑道:我观二位亦非凡俗。早闻陈太阿有位高徒诸葛亮,另有个师弟王仲宣,可是二位?

  两少年对视一眼,齐齐点头。那白面少年喜形于色:我二人竟能名扬四海,连初到临菑之人都识得?

  荀彧郑重整衣:颍川荀文若,这位是郭奉孝。

  诸葛亮闻言肃然,执礼甚恭:家师常提及二位大名。只是学规森严,外人不得入内,恐扰学子清修。

  根据要求

  观赏着眼前景象,荀彧轻轻点头,目光转向两座巍峨的三层建筑群落。州城内最宏伟的并非州牧官邸,恰恰是这两座学府,足见临菑对文教事业的重视程度。

  久闻二位盛名,王粲拱手问道,可是代表冀州前来拜谒曹州牧的?

  郭嘉露出自谦的笑容:在下不过是无名之辈,倒是这位王佐之才荀文若确实声名远播。我们此来,只为在曹州牧麾下求个前程。

  王粲略作思忖后说道:近日求见曹州牧与孔明兄的访客络绎不绝,州牧府的门吏未必会因二位的身份特殊通融。加上今日朝廷钦差莅临宣旨,若二位真是代表冀州而来,恐怕需要在驿馆等候数日。

  不过既然二位是来投效的,自然不能怠慢。请在此稍候,容我们代为通报。

  穿过林荫小道,众人来到一片开阔之地。王粲指着前方说道:此处便是闻名遐迩的稷下学宫。

  荀彧与郭嘉驻足于石阶前,当他们的视线越过门廊时,面容同时凝固。

  这是......荀彧的声音微微发颤。

  学宫正门后的广场上,矗立着一面气势恢宏的照壁。壁上镌刻的四行苍劲文字,如同磁石般牢牢吸住了他的目光:

  【为天下立道】

  【为苍生 ** 】

  【继先贤绝学】

  【创万世基业】

  何等宏大的胸襟抱负!荀彧的目光在字句间反复流连,头顶仿佛有电流穿过。这四句话蕴含的精神力量,让他的胸中翻涌起壮志豪情。

  孔明注视着壁文,神情庄重:此乃恩师对所有学子的谆谆教诲。

  ......

  手持天子符节的曹操跨出陈家府邸,眉宇间凝结着复杂心绪。

  那柄象征皇权的节杖,随着血诏的出现转入他手中。假节特权意味着战时可处决违令者,加上镇东将 ** ,统领四州军事,此刻他已在法理上掌握了四州兵权。

  只要这节杖在手,纵使是袁术麾下将领,也要三思而行。毕竟天下仍是汉家天下,天子威仪犹存。连袁术尚且不敢公然抗旨,那些惯于见风使舵之徒,见到天子信物,态度必然转变。

  曹操手中的节杖握得更紧了些。

  伏完与马日磾的投效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势与名分,中原的征途似乎平坦了许多,治理的根基也愈发稳固。

  然而伴随这份厚礼而来的,是陡然加重的压力。

  天子给予的信任实在太多,多到他几乎无所适从。

  野心的种子在青州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随着一次次凯旋日益滋长。

  他并非觊觎帝位,却在心底暗自勾勒着未来的轮廓——平定天下后,他要成为如霍光那般权倾朝野的辅政重臣,将胸中抱负化作新政,推行至四海八荒。

  否则,他又何必对臧霸许下那样的承诺?

  权臣之路布满荆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霍光族灭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可自他踏上逐鹿中原的征程起,便已明白:若真能替天子荡平寰宇,他便再无退路,唯有在刀尖上独舞。

  他绝不可能将性命托付于天子一念之仁。

  然而此刻,天子毫无保留的信任却让他内心动摇——或许真能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

  “主公!”王粲的呼唤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仲宣何事?”曹操抬眼望向疾步而来的王粲与诸葛亮,指节在节杖上扣紧。

  “颍川荀文若与郭奉孝在稷下门外求见,意欲投效。”

  “哦?”曹操目光转向陈渡,未发一言。

  陈渡会意颔首。

  两人相视一笑。

  当年讨董之际,荀彧曾至酸枣大营暗递橄榄枝,言谈间隐有结盟之意。

  这本就是意外之喜,更令曹操心潮澎湃。

  但陈渡建言暂不招揽,静待其主动来投。

  如今,荀彧果然来了。

  曹操垂眸看着掌中节杖,决定持节相迎。

  虽欣然,却不及初见时那般炽热——对如今的曹操而言,颍川荀氏已非雪中之炭。

  稷下学院石阶前,持节的曹操在影壁下见到风尘仆仆的二人。

  目光掠过郭嘉,最终停在荀彧脸上:“文若,别来无恙。”

  荀彧怔然失语。

  他望见曹操手持天子符节,脑海中立刻浮现方才在城门处听闻钦差宣读圣谕、召曹操进京问罪的场景,不由得怔忡失神。难道曹操竟敢强夺天使节杖?!

  郭嘉瞧着荀彧的模样,突然抚掌大笑:文若兄该不会真以为曹使君劫夺了御赐符节吧?

  荀彧蹙眉望向这位故友,眼中透着困惑。事实难道不是如此?

  依奉孝之见,这节杖若非取自天使,又当从何而来?曹操早已识破郭嘉身份,索性不再客套询问姓名。

  郭嘉敛去笑意正色道:在下以为,此物当是陛下借天使之手转赠明公的凭证。

  此话怎讲?曹操目光微闪。

  天下大势使然。郭嘉侃侃而谈,此番青徐之战明公大破陶谦,威震九州。以李傕、郭汜鼠目寸光之辈,本应设法笼络明公。如今却反常降罪,必是有人在背后献策,欲借抗旨之名使明公失却大义。

  蹊跷之处在于,此等奉天子讨不臣的计策早不用晚不用,偏选在明公羽翼已丰之时。其中深意,令人不得不疑。

  适才在城门听闻诏书内容,嘉已觉有异。此刻见明公执节而立,方才恍然大悟——那献策之人实为天子谋局。陛下欲借明公之力挣脱李郭桎梏,重返 ** 。

  果然盛名无虚。曹操击节赞许,转而看向身后老者,伏公所言不差,智者之间确有灵犀。

  荀彧这才注意到随行的马日磾与伏完,连忙施礼:二位竟是传旨天使?

  马日磾捻须叹道:然陛下未曾明言。若非节杖为凭,老臣至今难解圣意。

  朝廷密诏传真情

  马日磾摇头叹息:

  圣上将密函藏于玉带夹层托付我二人,只字未提。若非陈太阿明察秋毫,恐怕我等就要奉命出使袁术军中了。

  此刻他已然明白,少年天子对老臣亦存戒心,故设此隐秘之局,却深信陈渡必能窥破玄机。

  密令?!荀彧瞳孔微震。

  曹操自怀中取出一方赤绫,肃然递上。荀彧迟疑地望望主公,又看看那刺目的血色,终是双手接过。

  绫帛上字字如刀:

  李郭逆贼窃弄权柄,胁迫君王,党同伐异......

  特封曹孟德为青州牧,袭费亭侯爵,总督四州兵事。

  封陈太阿为军师将军,赐关内侯。

  望卿等汇聚忠良,荡涤奸佞......

  朕咬指泣血,盼卿慎思!

  荀彧指尖轻颤。这渗入丝帛的血色,分明映照着 ** 含恨疾书的模样。他逐句轻诵,声音渐次哽咽。

  圣上竟以龙体为注......文若长叹。

  所有疑虑在此刻烟消云散。当今天子不惜以身犯险,将大义名分亲手交付曹操——这分明是天命所归!

  青州积蓄的雷霆之势,配合皇室正统的加持,问鼎中原已如探囊取物。不出两载,必能迎回圣驾,重振朝纲!

  【风云际会】

  荀彧反复摩挲血诏,终将赤绫奉还。曹操却突然握住谋士双手,目光灼灼如炬:

  曹某不自量力,欲匡扶社稷,奈何智浅才疏......

  曹操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地望着荀彧:

  恳请赐予一州之地,借治国之才,替天子守护疆土安定百姓,壮大实力,铲除奸佞,重振汉室。

  若能竭尽所能,完成迎奉天子回归旧都的夙愿,我曹某死而无憾。

  说到此处,他略作停顿。

  待观察到荀彧似有所悟,才继续道:

  这番肺腑之言,正是去年在酸枣与先生初逢时所说。

  当时我势单力薄,孑然一身。

  那般豪言壮语,如今想来实属轻狂。

  先生素有王佐之才的美誉,那时我实在不敢冒昧相邀。

  如今天下大势已有变化。

  我曹孟德竟真得了青州之地。

  得遇治国安邦的贤才。

  实现了安定一方百姓的承诺。

  也逐步积累了抗衡四方的实力。

  现蒙陛下信任,奉诏统领四州军事,正集结忠义之士, ** 诛除奸佞,匡扶社稷。

  唯恐才疏学浅,难以胜任。

  今日有幸重遇先生,故厚颜相邀。

  不知先生可愿施展才华,与众位志士共襄盛举,助陛下重返旧都,重振汉室江山。

  曹操始终凝视着荀彧的双目。

  表面谦逊有礼。

  字字句句都给足了面子。

  但暗含深意:

  即便无荀氏相助,我曹某也已实现当初所愿。

  没有颍川之助,我同样能开疆拓土。

  今 ** 主动前来,必是看清了天下大势。

  虽非雪中送炭,但求贤若渴。

  若愿 ** 大业,自当虚位以待。

  荀彧洞若观火。
  http://www.c8e.cc/48115/2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