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民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农民将军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东汉不三国
红色莫斯科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天刚蒙蒙亮。武昌城南外的临时粥棚还未开始施粥。
但黑压压的流民早已排起了望不到头的长龙。
每一双眼睛里都混杂着期盼。
而在离粥棚不远的一顶不起眼的帐篷里。
熊胜兰已忙碌了半个时辰。
这里是她临时的“情报处理中心”。
“夫人,荆州和岳阳方向最新线报。”
一个做短打扮、貌不惊人的汉子低声禀报。
递上一枚小小的蜡丸。
熊胜兰接过蜡丸,两指稍一用力捏碎。
取出里面卷得极细的纸条。
快速浏览,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疑心自生,不攻自乱。继续盯着。”
“尤其注意荆州总兵郑四维的动向,此人态度暧昧,或可为我所用。”
她略一沉吟,继续吩咐道:
“另有一事,你安排几个机灵可靠的人,去武昌城内物色几处合适的店面。”
“形势瞬息万变,咱们的商路要尽快铺开。”
“日后传递消息、采买物资,都需有个稳妥的依托。”
“是。”
汉子领命,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帐篷。
刚处理完军情,帐外又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一个中年妇人领着个面黄肌瘦。
眼神却透着几分狡黠的汉子走了进来。
那汉子手里还死死抱着个鼓囊囊的布包。
“夫人,您得给评评理!”
妇人抢先开口,指着那汉子。
“这刘老六,昨日领粥时偷偷插队不止,今日更离谱,竟来回换了三处队尾。”
“重复排了三次!被我们抓了个正着!”
那刘老六梗着脖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却还嘴硬:
“谁…谁说的!你哪只眼睛看见了?我…我就排了这一回!”
熊胜兰没说话,只是走上前,目光平静地看着那汉子和他的碗。
她并未检查碗中何物,只是静静注视着他躲闪的眼睛。
她抬眼看向刘老六,眼神并不锐利:
“刘老六,是吗?眼下大家的日子都难,想多吃一口,活命,这心思我懂。”
刘老六被她看得心虚,低下了头。
熊胜兰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
“但邓军门开仓放粮,立这粥棚,为的是给所有人一条活路。”
“不是让你一个人吃撑,让别人饿死。”
“你多领一份,后面就得多一个乡亲父老挨饿。你说,这道理在哪?”
刘老六脸涨得通红,嗫嚅着说不出话。
“念你是初犯,也是饿急了才糊涂。”
熊胜兰对那妇人道。
“王婶,带他去粥棚那边,罚他今天帮着维持秩序,清洗粥桶。”
“让他也看看,还有多少老人孩子等着这一口活命的吃食。”
处理完这桩小事,熊胜兰才轻轻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额角。
她走出帐篷,晨曦恰好洒落,为她素净的衣袍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她亲自走到粥锅旁,接过壮妇手里的大勺。
动作娴熟而温柔,一勺一勺地将稀粥分给排到眼前的老人、妇孺。
“夫人,您忙了半天了,先歇歇吧,这些粗活让我们来就行。”
一名丫鬟心疼地劝道。
熊胜兰摇摇头,轻声道:
“百姓受苦,我心难安。”
这时,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她面前。
捧着破碗,声音细如蚊蚋:
“夫人,我娘病了,能多给一碗吗?”
熊胜兰蹲下身,摸了摸女孩枯黄的头发。
将满满一勺粥倒入她的碗中,又悄悄塞了一块干粮。
“拿去给你娘,就说邓军门说了,往后日子会好的。”
女孩眼眶一红,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跑进了人群。
熊胜兰望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邓名带着几名亲随走近粥棚。他身穿黑甲披着大红披风,身形挺拔。
气质卓然,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立刻被眼尖的流民认出。
“是邓军门!是邓提督!”
一个嘶哑的声音激动响起。
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潭,瞬间激起千层浪!
“邓军门来了!”
“恩公!是开仓放粮的邓恩公啊!”
排成长龙的饥民们纷纷侧目!
如同看到了黑夜中的火炬。
不知是谁带的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颤巍巍地扑通一声跑出人群。
顿时跪倒在地往邓名便拜,用尽力气叩首:
“谢军门活命之恩啊!”
这一跪,如同点燃了引信。霎时间,粥棚前黑压压跪倒一片!
“谢军门活命之恩!”
“恩公大德!”
“邓提督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啊!”
呼喊声、哽咽声、叩头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片感天动地的洪流。
无数枯槁的手合十高举,无数饱经风霜的脸上涕泪纵横。
熊胜兰刚想上前见礼,便被这突如其来的跪谢场景震住了。
她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拜的人群,心中亦是激荡不已。
这,便是民心所向!
邓名显然也没料到会引发如此汹涌的场面。
他急忙上前几步,俯身搀扶起离他最近的一位叩首不止的老妇:
“老人家请起!快请起!折煞邓名了!”
他的声音,却带着恳切,他高声喊道
“大家快起来!”
“邓名身为大明提督,护境安民,赈济灾黎,本是分内之责!”
“当不起诸位父老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邓名在亲兵协助下,费了些功夫,才将激动跪谢的流民们搀扶安抚。
人群的声浪渐渐平息,秩序方得恢复。
他只得移步至稍静处。
熊胜兰见状,立刻将粥勺交给身旁丫鬟,快步走上前,敛衽一礼,浅笑道:
“军门,民心若此,大势可期也!”
邓名目光扫过眼前望不到头的饥民长龙,眉头紧锁道:
“熊姑娘辛苦了。未曾想,武昌府竟有如此多流离失所之民,景象凄惨。”
熊胜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叹一声:
“若非军门决断,及时开仓放粮,并设此粥棚赈济。”
“只怕…只怕这深秋未至,城内外早已饿殍遍野了。”
她语气带着由衷的庆幸,随即话锋一转,条理清晰地汇报道:
“军门,据初步清点,武昌府库及缴获之粮,乃洪老贼搜刮周围县镇而来。”
“初步合计,合计约十万石。”
“但是眼下我大军及流民每日耗粮甚巨。”
“妾身在此主持,亦是精打细算,不敢有丝毫浪费。”
邓名沉默地听着,目光再次投向粥棚前那望不到尽头的、流民长龙。
方才那山呼海啸般的跪谢声浪犹在耳边回荡。
眼前这蚁聚于粥棚前的流民,不过是这破碎山河间的冰山一角!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这三年。
起初在夔东山区挣扎求存时,粮食就是最大的难题。
他凭借超越时代的模糊记忆,知道有“土豆”、“地瓜”这类高产耐瘠的作物。
曾多次派人四处打探,甚至通过海商高价求购,但收获寥寥。
只在川南一些偏远之地找到了少量且品种不佳的“土芋”,产量远未达预期。
在四川初步站稳脚跟后,他立刻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划出专门的“试验田”。
由信任的老农负责,尝试优化引种来的薯类。
然而战事频繁,迁徙不定,这种需要稳定环境和时间积累的农事推广,进展一直颇为缓慢。
直到去年,才通过南方的海商,辗转获得了相对靠谱的“朱薯”(甘薯)种块。
在相对安定的川东地区小范围试种,算是打下了一点微薄的基础。
“天下罹难,苍生何辜...”
邓名低声暗叹。
“鞑虏肆虐,山河破碎,致使万民流离,如蝼蚁求生..”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和紧迫:
“必须尽快将土豆、地瓜的推广提上日程!”
“武昌地处江汉平原,水土丰饶,远胜川东山地,正是大规模推广的理想之地!”
光靠缴获和购买粮食,终究是杯水车薪,且受制于人。
必须建立起自己能掌控的、稳定的粮食生产体系。
而高产薯类的推广,则是解决眼前饥荒威胁、积蓄未来军粮民食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事,必须立刻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这肩头的担子,从未如此清晰,也从未如此沉重。
此时不是感慨的时候,邓名良久收敛心绪,对着熊胜兰温声道。
“辛苦你了,胜兰。”
这声称呼的改变,让熊胜兰眼眸微亮,唇边笑意更深了几分,声音里也带上了不易察觉的轻快:
“大明山河破碎,妾身的心早就冷了!”
“是军门,让妾身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汉家天下复兴的希望。”
“为了军门要建立的太平盛世,妾身,甘愿牺牲一切。”
邓名看着眼前这位一路相随、鼎力相助的“女诸葛”。
心中感念,不由得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胜兰,不要轻言牺牲,你我都会好好的,我们都会看到我们心中的那个“太平盛世。”
熊胜兰没有闪避。也紧紧回握着邓名的手。抬眸回望邓名。
“嗯“ 她点了点头,目光也灼热而真挚。
“义父!” 一声标志性的、带着点公鸭嗓的呼喊突然炸响。
有些不合时宜,不用回头,便知是熊兰那便宜义子来了。
邓名与熊胜兰迅速而自然地松开了相握的手。
熊兰气喘吁吁地跑到近前,也顾不上行礼,急吼吼地嚷道:
“义父!大好事,大好事哇,好多人!!流民那边!”
http://www.c8e.cc/4819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