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灯红酒绿的街市 >第330章 危情三日破迷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30章 危情三日破迷雾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清晨,在香江城浅水湾别墅区,薄薄雾气中显得格外静谧,潮湿的空气里混着栀子花的淡香,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几滴。司徒倩独自坐在书房的红木桌前,桌面铺着素色绒布,边缘绣着暗纹牡丹。她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拼接着从火场抢救出来的父辈设计图残片,那些焦黑的纸片边缘还带着烟火气,有些地方轻轻一碰就化作粉末。她每动一下都屏住呼吸,左手按着桌面稳住身形,右手的镊子悬在半空,许久才敢落下。

  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是隔壁人家养的画眉。她的指尖在烧焦的图纸边缘轻轻摩挲,忽然发现残片背面隐约透出重叠的墨迹。那墨迹像是被水洇过的蓝黑墨水,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仔细看还能辨认出钢笔笔尖划过的飞白。司徒倩起身走到窗边,将图纸举到朝阳的方向,光影穿透纸层时,她看清了——是半行模糊的钢笔字,像是“防空洞…化学…处理”的字样,末尾还有个被烧得只剩一角的句号。正当她蹙眉细辨时,桌上的旋转拨号电话突然发出刺耳的铃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突兀,惊得窗台上的吊兰都晃了晃。

  听筒里传来林晓曼急促的声音,背景还夹杂着翻动纸张的窸窣声,像是有人在急促地翻找文件,偶尔还有抽屉被猛地关上的声响。倩姐,我在许美玉的旧宅找到了关键证据,一个棕色牛皮本,封皮都磨出毛边了,里面记着她当年通过义安商会走私的清单,全是日军遗留的物资,连芥子气的批号都写得清清楚楚...话音未落,电话那头突然传来重物倒地的巨响,像是书架被撞翻,紧接着是林晓曼带着惊恐的尖叫:谁!别碰我!随后便是忙音,嘟嘟的声线刺得司徒倩耳膜发疼。

  司徒倩紧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发白,指节泛青,她猛地将电话砸回座机,金属听筒与底座碰撞发出刺耳的响声。目光落在刚刚拼凑出的图纸上——那里显露出永庆班地契与某个模糊的化学符号重叠的痕迹,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的思绪。她想起父亲生前总说,许家老宅的地窖里藏着不该碰的东西,临终前还抓着她的手反复叮嘱:那地方的砖缝里,渗着血的味道。

  与此同时,许峰正在廉政公署的询问室内配合调查。墙面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扬起细小的灰尘,在阳光里划出一道道光柱。陈宇推门而入,将一份刚收到的加密传真放在桌上,封皮印着二字,边缘还沾着些许油渍。许峰戴上老花镜展开文件,映入眼帘的是许振邦司机肥强的供词照片,泛黄的纸页上,圆珠笔字迹歪歪扭扭,有些地方被墨水晕染得看不清,却依然能辨认出关键信息:1982年许美玉如何通过社团渠道,用三艘渔船将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从公海运进香江,卸货点就在葵涌码头的废弃仓库,连哪艘船的船板有裂缝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的目光在司徒家老宅防空洞这几个字上停留许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哒哒声,与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那句防空洞不能挖,当时老人已经神志不清,嘴角还挂着呕吐物,他只当是胡话,此刻却像警钟般在耳边响起,震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连带着老花镜都滑到了鼻尖。

  司徒倩挂了电话,抓起搭在椅背上的米白色风衣就往外冲。风衣的袖口还别着去年许峰送的珍珠别针,跑动时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楼道里的老式座钟敲了七下,铜制的钟摆声在楼梯间回荡,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她边跑边从包里摸出BP机,指尖在小小的键盘上快速按动,指甲缝里还沾着早上拼图纸时蹭到的焦黑痕迹:晓曼出事,在湾仔许美玉旧宅。发送键按下的瞬间,BP机屏幕亮起绿色的信号灯,映着她焦急的脸,额前的碎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赶到湾仔时,老旧的唐楼外还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竹竿在头顶横七竖八地架着,几件的确良衬衫随风摆动,差点扫到她脸上。林晓曼的公寓房门虚掩着,门把手上挂着半串黄铜钥匙,其中一片还晃悠悠地打着转,钥匙链上的塑料小熊吊坠是去年庙街买的,此刻正随着惯性来回晃动。司徒倩推开门时,一股淡淡的煤气味飘了过来,混杂着劣质香水的味道,让她心头一紧。

  屋内一片狼藉,文件散落一地,像是被人粗暴地翻过。桌上的青瓷茶杯摔在墙角,水渍洇湿了好几页纸,上面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隐约能看出是日文的化学公式。司徒倩蹲下身翻找,指尖在一堆碎纸中触到半页泛黄的日记。纸张边缘卷了毛边,上面的钢笔字却依旧清晰:1984.4.23,许美玉以太平轮真相相要挟,逼我调换婴儿...那孩子的襁褓上绣着牡丹,用的是苏绣的缠枝纹,我至今记得针脚有多密。

  她的心猛地一沉,刚想将纸片塞进旗袍盘扣——那盘扣是母亲生前亲手绣的,上面也有朵小小的牡丹——窗外突然闪过一道寒光。是麻醉针!司徒倩瞬间侧身躲到书柜后,针管地钉在对面的墙上,玻璃管里的液体泛着浑浊的白色,像掺了石灰水。尽管躲得快,她还是闻到一股刺鼻的甜香,像劣质糖果混着酒精的味道,熏得太阳穴阵阵发疼。意识模糊前,她摸到了书架最底层的铜制镇纸,那是父亲留下的老物件,沉甸甸的刻着二字。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镇纸砸向窗户,玻璃碎裂的声响成了她失去知觉前最后的记忆。

  许峰收到BP机信息时,正拿着肥强的供词和陈宇核对时间线。小小的屏幕亮起,绿色的字体格外刺眼,晓曼出事四个字像烙铁一样烫眼。他立刻起身:去湾仔。陈宇赶紧抓起椅背上的外套跟上,外套口袋里的打火机掉出来,在地上滚了几圈,露出香港制造的字样。两人刚跑出廉政公署大门,陈宇腰间的对讲机就传来跟踪小组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许 sir,发现司徒小姐的定位信号,在葵涌码头三号仓库,信号很弱,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

  当司徒倩在昏暗的灯光下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反绑在一间废弃的劏房内。墙角堆着发霉的麻袋,散发出鱼腥味和铁锈味,地面黏糊糊的,不知道积了多少年的污渍。许美玉举着注射器站在她面前,针管里的液体泛着诡异的蓝光,像掺了荧光粉,在昏暗中格外瘆人。没想到吧,许美玉的声音带着得意的冷笑,嘴角的痣随着说话的动作上下晃动,你们挖得越深,越把自己往绝路上推。当年你父亲就差点毁了我们许家的事,现在轮到你了。

  她冷笑着掀开墙上的蒙布,密密麻麻的照片铺满了整面墙——有司徒倩和许峰在档案馆查资料的侧影,许峰当时正指着一份旧报纸皱眉;有两人在街头并肩走路的背影,司徒倩手里还拎着刚买的菠萝油;甚至有去年中秋在维港看烟花的抓拍,照片边缘还沾着些许水渍,像是刚洗出来不久。别白费力气了,许美玉晃了晃注射器,金属针头在灯光下闪着寒光,这是进口的镇静剂,能让你睡上一天一夜,等你醒了,什么都晚了。

  这些罐子里装的不仅是毒物,还有731部队的人体实验记录!防空洞深处,许美玉的情绪越发激动,她指着墙角锈蚀的金属罐,那些罐子上印着模糊的日文,表面爬满了暗红色的锈迹,像干涸的血迹。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们以为祖辈是好人?他们当年包庇走私,现在又想毁掉证据,没门!

  司徒倩悄悄用背后的碎玻璃割着绳索,手心的汗让玻璃片几次滑落。绳子磨破了手腕,渗出血珠,滴在地上晕开小小的红点,她却丝毫没察觉。当她终于挣脱束缚,猛地将一直藏在袖中的图纸残片甩向许美玉时,残片上司徒远的签名让许美玉瞬间愣住——那字迹和她父亲日记里的一模一样,连最后一笔的弯钩角度都分毫不差。

  就在这时,许峰带领救援队伍冲进防空洞,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扫来扫去,照亮了洞顶垂下的蛛网。他正好看见许美玉举着铁锤冲向毒气罐,那罐子的阀门已经松动,正往外冒着丝丝白雾,带着刺鼻的杏仁味。司徒倩急中生智,高声唱起《帝女花》中的片段: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熟悉的旋律触发了防空洞的老式声控警报系统,刺耳的鸣笛声让许美玉动作一滞。头顶的铁架因震动轰然倒塌,正好压住她的腿,发出骨头碎裂的闷响。陈宇一个箭步冲上前,戴着防毒面具迅速关闭了毒气罐的阀门,金属摩擦的声音在洞穴里格外清晰,像指甲刮过玻璃。许峰蹲下身检查罐体,在底部发现了刻着许振邦1982的编号,字体是用錾子凿上去的,笔画边缘还留着细小的金属毛刺,与供词上的记录分毫不差。

  在后续的清理工作中,救援队在防空洞墙壁上发现了新的刻字。这些刻字是用铁钉凿出来的,很深,经历了十几年风雨依然清晰,凹槽里还积着厚厚的灰尘。上面记录着虹桥计划的详细内容——原来祖辈们当年偷偷将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转移封存,是为了防止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们还计划用毕生积蓄建立实验室,研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其中一段写着:若后人发现此计划,盼继吾志,勿让毒物害民。司徒倩的指尖抚过1975年,许世昌、司徒远立的字样,眼眶有些发热,指尖的铁锈蹭到了脸上,留下淡淡的红痕。

  三日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廉政公署的发言人站在台上,身后的黑板贴满了证据照片,用红绳分门别类地串联起来。我们宣布成功捣毁一个跨国文物走私集团,查获日军遗留化学武器37件,逮捕涉案人员12名。许峰在记者镜头前展示了完整的防空洞地图,图上用红笔标出了每个罐子的位置,旁边还附着手绘的地形草图。司徒倩则将修复好的《霓裳羽衣曲》手稿正式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手稿的泛黄纸页上,还有祖辈们用朱砂笔做的批注,小字写着此处需快节奏,似军鼓催阵。

  当夜,两人在维港岸边将许美玉的罪证资料投入火中。火焰跳跃着,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他们的脸庞。燃烧的灰烬中意外飘出一张烧焦的婴儿脚环,上面1984.4.23的字样清晰可见,边缘还留着半个牡丹绣样,线脚是典型的苏绣技法。司徒倩看着那脚环,突然想起了林晓曼日记里的话,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在月光照耀下,司徒倩取出随身携带的龙凤玉佩,玉佩的裂痕处还沾着些许灰尘。许峰突然将自己的翡翠胸针取下,那是他成年时母亲给的礼物,上面刻着字,边角已经被摩挲得光滑。他轻轻扣在玉佩的裂痕处,严丝合缝,仿佛原本就该如此。当两件信物拼在一起时,玉佩内侧显露出微雕的化学方程式——那是祖辈们研究的解毒配方,每个符号都刻得极细,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末尾还刻着个小小的字。司徒倩抬头看向许峰,两人眼中都映着对方的影子,像落满了星光。

  陈宇带着最新调查结果赶来时,手里的文件夹还带着油墨味,边角有些卷曲,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许美玉的保险箱里发现了这个。他将文件夹递给许峰,里面是许美玉的日记,蓝色封皮已经磨破,用透明胶带贴了好几层。日记里记录着她如何被家族胁迫参与走私,如何在恐惧中收集证据自保:1990年3月,我又梦见那个绣牡丹的襁褓,不知道那孩子现在好不好...也许我该去苏州找找,听说那里的绣娘最会绣牡丹。陈宇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她其实早就想收手了。

  司徒倩站在修复一新的艺术驻地空间里,手中捧着刚刚收到的基金会批文,上面盖着鲜红的印章,油墨味还很浓。阳光透过新安装的玻璃天窗洒落在地面上,与火灾留下的焦痕交织成奇妙的图案,像一幅抽象画。许峰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热茶,杯壁上印着二字,是去年在景德镇定制的。我爸的信里说,虹桥计划的名字,是希望像彩虹一样,连接过去和未来。

  林晓曼在医院苏醒后,第一时间让护士请来了司徒倩。她的手臂上还打着点滴,脸色有些苍白,说话时声音还有些虚弱。她从枕头下摸出一本加密的账册,纸张边缘都磨得起了毛,封面上用橡皮筋捆着,上面沾着几根头发。这是我在许美玉旧宅的地板下找到的,记着她这些年的资金往来,每一笔都标着日期,连给社团头目买的鱼翅宴都记着。司徒倩握住她的手,能感觉到她指尖的颤抖,那是后怕,也是释然。

  在艺术驻地重新开放的仪式上,许峰和司徒倩共同为虹桥计划纪念碑揭幕。纪念碑是用防空洞拆下来的旧石块砌成的,上面刻着所有为这个梦想付出过努力的人的名字,包括许敬鸿、司徒远,也包括在火灾中受伤的艺术家们。当红布缓缓落下时,在场所有人都安静地注视着这块承载着太多记忆的碑文,有人悄悄抹了眼泪,有人对着石碑深深鞠躬,连风都仿佛停了。

  夜幕降临,许峰和司徒倩并肩站在维港岸边。对岸的霓虹灯依旧闪烁,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又仿佛一切都已不同。司徒倩轻轻靠在许峰肩上,手中握着那枚已经修复完整的龙凤玉佩,玉佩在夜色中泛着温润的光。海风吹拂着他们的头发,远处传来渡轮的鸣笛声,悠长而温暖,像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他们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而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http://www.c8e.cc/48332/3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