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宋茶事案 >第184章 茶香入世润凡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4章 茶香入世润凡尘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墨不易的黯然离去,如同在云州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扩散的速度远超常人想象。苏宅门前那场未真正见血,却更惊心动魄的“茶局”,其细节虽未被外人尽知,但结果却清晰无比——司天监监副墨不易,携雷霆之势而来,却铩羽而归,甚至未曾掀起太大的浪花。

  此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云州城的各大势力。一时间,各方震动,原先对苏家、对柳明远一行人还持观望、甚至些许轻视态度的势力,纷纷重新评估。能令司天监监副吃下如此大亏而不敢发作,其实力与背景,已深不可测。

  苏宅门前,竟一时间门庭若市,各路拜帖、请柬如雪片般飞来。有欲结交者,有欲探听虚实者,亦有心怀忐忑、前来示好者。

  然而,柳明远对此的反应,却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并未借此机会扩展势力,结交权贵,亦未闭门谢客,故作神秘。在与苏远山、赵令渊及诸位同伴商议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开一家茶社。

  不是那种高悬于云端、只供达官显贵清谈的雅阁,而是一家面向云州城所有百姓的、普普通通的茶社。

  “茶之道,源于民间,亦当惠及民间。”柳明远如是说,“星火传承,非囿于庙堂之高,更在于江湖之远。我等既承‘巡星茶使’之责,便当以此身所学,润泽此方水土,涤荡凡尘心垢。”

  地点就选在云州城西,临近市井、人流颇丰的一条老街上。铺面由苏远山提供,原本就是苏家一处不甚起眼的产业。没有华丽的装潢,没有显眼的招牌,只在门楣上挂了一方素净的木匾,上书三个平和从容的大字——“涤尘轩”。

  开张之日,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鞭炮齐鸣。只是在清晨时分,悄然卸下了门板。

  柳明远亲自坐镇茶社,陆九娘在一旁协助,郭大釜、胡镖师等人则隐于后堂或暗中护卫。赵令渊虽不直接参与经营,却也时常在茶社后间静室品茗看书,无形中坐镇于此。

  茶社内的陈设极其简单。数张原木桌椅,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墨迹,角落点缀着几盆绿植。所用的茶具,也皆是寻常的白瓷或陶器。茶叶,更是五花八门,有苏远山提供的各地名茶,也有柳明远自己调配的、蕴含些许微末星辉道韵的普通茶料,价格定得极为亲民,甚至比市面上许多茶铺还要便宜。

  起初,街坊邻里、过往行人对这间突然出现、风格迥异的茶社颇感好奇,但见其陈设朴素,价格低廉,也只当是又一家寻常茶馆,进来歇脚解渴罢了。

  然而,但凡踏入“涤尘轩”,饮过一盏茶的人,无不感到惊奇。

  那茶汤入口,似乎与别处并无太大不同,依旧是或甘醇、或清冽的茶味。但细细品味之下,却总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润暖流,随着茶汤滑入腹中,继而弥漫四肢百骸。连日的疲惫仿佛被悄然洗去,心头的烦躁也似乎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平,灵台变得一片清明舒畅。

  更神奇的是,有几位被俗务缠身、郁结于心、甚至落下些许小毛病的老茶客,在连续来了几日之后,竟发现自己胃口好了,睡眠安稳了,连带着看人待物都豁达了许多。

  一传十,十传百,“涤尘轩”的名声不胫而走。来此的客人不再仅仅是歇脚的贩夫走卒,也开始有了被心事所困的读书人,有操劳过度的商户,甚至有听闻传言、半信半疑前来一试的城中小吏。

  茶社内,始终保持着一种奇异的宁静。无人高声喧哗,即便是相识之人相遇,也多是低声交谈,或干脆只是对坐品茗,享受这份难得的静谧。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茶香,仿佛拥有抚平心绪的魔力。

  柳明远很少主动与人攀谈,大多时候,他只是安静地坐在柜后,或是亲自为客人斟茶,动作舒缓而专注。偶尔有客人询问茶道,他便浅笑解答,言语平和,深入浅出,从不故弄玄虚。若有客人面露愁容,他亦不多言,只是为其续上一杯热茶,那茶香似乎便能给予无声的安慰与力量。

  陆九娘的医者本性在此也得到了发挥,她细心观察着每一位客人的气色,有时会根据情况,建议他们饮用不同的茶汤,或是轻声提醒一两句养生注意事项,其温柔与专业,令人如沐春风。

  这一日,茶社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乃是一位身着洗得发白儒衫的老者,眉头紧锁,面容憔悴,眼中满是怀才不遇的郁愤与对世道不公的怨怼。他是云州城一位颇有名气的老秀才,姓徐,屡试不第,家境贫寒,平日靠替人写信、抄书为生,性子愈发孤拐。

  徐秀才走进“涤尘轩”,本是因听闻这里茶水便宜,想来寻个安静角落,舔舐心中块垒。他点了一壶最便宜的粗茶,独自坐在角落,唉声叹气。

  柳明远注意到了他,并未立刻上前,只是照常为他上了茶。

  徐秀才漫不经心地端起茶碗,饮了一口。初时只觉得这粗茶竟意外地顺口,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回甘。他心中烦闷,也未多想,只是闷头喝着。

  然而,随着温热的茶汤入腹,那奇异的暖流再次升起。这一次,这暖流仿佛不仅仅流淌在经脉,更悄然渗入了他的心田。他脑海中那些积压多年的愤懑、对考官的怨恨、对同窗飞黄腾达的嫉妒、对自身命运的悲叹……这些如同毒刺般扎在他心头的负面情绪,在这温润茶韵的滋养与洗涤下,竟开始微微松动。

  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年少时,灯下苦读,心中怀着的是一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纯粹理想;回想起得到师长赞许时的那份喜悦;甚至回想起家中老妻虽贫贱却不离不弃的温情……

  这些早已被现实磨平、被怨愤掩盖的美好记忆,如同被拭去尘埃的明珠,重新在他心底散发出微弱却温暖的光芒。

  他眼中的怨怼之色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茫然、追忆与一丝释然的复杂情绪。他放下茶碗,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那口气中,似乎吐出了积郁多年的浊气。

  柳明远此时才缓步走过去,为他续上茶水,轻声道:“老先生,茶可还入口?”

  徐秀才抬起头,看着柳明远那平和清澈的眼眸,仿佛被看穿了心事,却又生不出丝毫恼怒。他苦笑一下,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茶……是好的。只是这心中块垒,非一日之寒啊。”

  “垒由心生,亦由心解。”柳明远微微一笑,“茶能涤尘,亦能静心。但最终能解开这垒的,还是老先生自己。世间路有千万条,科举并非唯一。守住心中那点最初的亮光,或许,便能见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徐秀才的心头。他浑身一震,呆呆地看着柳明远,良久,眼中竟缓缓流下两行清泪。这泪水,不再是出于悲愤,而是出于一种顿悟与释然。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对着柳明远深深一揖,留下茶钱,步履虽依旧有些蹒跚,但脊背却似乎挺直了一些,默默离开了茶社。

  此后数日,徐秀才未曾再来。但有街坊传言,他仿佛变了个人,不再整日怨天尤人,反而开始整理自己多年的诗文稿件,据说还收了两个贫家子弟启蒙,虽清贫,脸上却多了几分平和与充实。

  “涤尘轩”的故事,便这样通过一个个普通的茶客,悄然在云州城流传开来。它不再仅仅是一家茶社,更仿佛成了一处洗涤心灵、安顿精神的港湾。

  柳明远等人,便以这样一种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将源自星穹殿的茶道星火,将那份对抗过永恒黑暗的宁静与力量,播撒入了这凡尘俗世之中。

  茶香袅袅,润物无声。

  真正的传承,于此刻,才算是真正地、深入地,开始了。
  http://www.c8e.cc/48364/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