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效率翻倍不止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而那用自然发酵制成的面饼,同样令人称妙。

  咸阳地处关中,气候适宜麦作,百姓日常主食多以小麦为材。

  以往虽也食面,却皆未经发酵,口感硬实,咬上几口便觉干涩难咽,非得配着汤水才能下肚。

  如今这新式面饼却大不一样,蓬松柔软,麦香四溢,轻咬即开,毫不费力。

  若再配上一箸热腾腾的炒菜,滋味层层递进,直让人停不下筷子。

  更令人惊叹的是炒菜本身。

  在此之前,大秦饮食无非蒸煮炙烤,从未有过如此快捷鲜香的烹调方式。

  尚食丞的御厨们原本也不通此法,连一口合适的铁锅都寻不到。

  毕竟尚未问世之物,岂能苛求匠人提前备齐?

  幸而众厨皆观看了天幕演示,心中已有大概轮廓。

  既然一时造不出铁锅,便以宽平的大青铜盘暂代,虽导热不及铁器,但只要柴火加足,火势够旺,倒也不妨事。

  至于技法,不过是将食材置于热盘之上反复翻搅,佐以调料罢了。

  这对身经百战、掌勺数十载的御厨而言,并非难事。

  起初难免生疏,或咸或淡,或火候过猛致焦糊,但很快便摸索出门道。

  依着天幕中的画面反复对照,终是炒出了一盘盘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佳肴。

  这一味“炒”,对向来只知蒸与烤的群臣来说,无异于打开了新天地。

  人人面前的菜碟都被刮得干干净净,无人剩菜。

  有人连食四五枚面饼,更有甚者一口气吃了七八个仍觉意犹未尽。

  宴罢离席时,人人扶腰挺腹,步履微缓,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笑意。

  彼此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回去定要命家中庖人学来做,这豆腐、面饼和炒菜,日后断不可少!”

  与此同时,中车府令赵高等宦侍,则引导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上卿蒙毅、内史蒙恬等一众重臣,移步至侧殿休憩。

  一边饮茶消食,一边静候始皇召见。

  过了片刻工夫,换上崭新朝服的秦王嬴政再次召见了诸位大臣。

  殿内群臣肃立,气氛庄重。

  这一次,嬴政并未如先前那般刻意营造温情笼络之举。

  他深知,恩威并施,贵在恰到好处;过于频繁地示好,反而显得廉价,失却分量。

  于是他直入正题,声音沉稳而有力:

  “此次天幕所示之利国利民之事,可归纳为六条。”

  “其一,便是耧车、曲辕犁、脚踏纺机等农耕与织造器具。”

  “此类器械一旦推广,农人耕作、妇人纺织之效将远超往昔,效率翻倍不止。”

  “百姓所得粮食衣物随之增多,生计得以改善,自然心向大秦,感念朝廷恩泽。”

  “昔日六国残余势力,纵有蠢动之心,也难撼民心归附之势。”

  “因此,少府卿须倾尽全力,协助工部墨家匠人加紧制造这些器械。”

  “即刻起,暂停部分兵器甲胄的打造,抽调工匠专事此务。”

  “眼下虽仍有旧族余党暗中窥伺,然只要我大秦国本稳固,彼辈不过藏身阴沟之鼠,不敢公然作乱。”

  “现有军备足以震慑边陲,待新器制成、遍及天下后,再恢复武备生产不迟。”

  少府卿当即出列,拱手应诺:

  “臣领命!”

  言毕,嬴政目光转向典客。

  此人执掌外邦交涉,凡涉及属国往来、夷狄沟通,皆由其统筹。

  对外事务交予此人,最为妥当。

  稍作思忖,嬴政继续道:

  “其二,牛可耕地,驴能拉车驮物,羊产羊毛,可织厚衣御寒。”

  “此三类牲畜,于民生至关重要。”

  “你即刻派遣使者前往四方部族,令其以百万牛羊驴作为恭贺天降祥瑞之礼献于大秦。”

  “同时探察是否可行通商——我大秦可用其所缺之物,换取其所蓄之畜。”

  “不限成年牲口,幼崽亦可收用,养大即可服役。”

  “若彼等拒不从命,不愿交易,则命使者详查其部落虚实、地形分布、兵力强弱,尽数带回。”

  语至此处,嬴政眼神微冷,视线缓缓落在蒙恬身上:

  “届时,便由蒙恬率精锐万人,深入草原,将其部族彻底剿灭!”

  “以此昭告四境蛮夷:违逆大秦者,唯有一死!”

  如今大秦初统海内,又逢天象异变,内政尚未完全安定,确不宜发动大规模征伐。

  但以小股劲旅突袭边外数部,既可立威,又能震慑其余,实为良策。

  若有顽固不化之族仍不肯低头,一时也难以强逼。

  唯有先积蓄国力,待三五年后,内政清明、民心归一,再兴十万大军,乃至数十万铁骑,踏平敌帐,永绝后患!

  典客与蒙恬齐声顿首:

  “谨遵圣谕!”

  随后,嬴政将目光投向治粟内史,语气略缓,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其三,太子扶苏所言《商律》一事,你当召集贤吏共议,拟定一套合宜税法,使商贾有规可循,国库有所增益。”

  “另有关于莲藕——亩产极丰,极具潜力。

  你自行斟酌,在何处湖泊池塘推广养殖,必要时也可开挖新塘,专营此业。”

  “这些莲藕可留存起来,将来既能作百姓灾荒时的救命粮,也可补给军中作为军粮之一。”

  治粟内史闻言,拱手应命:

  “谨遵圣谕!”

  秦始皇嬴政随即望向左丞相隗状,语气平和地说道:

  “其四,先前提及创制统一文字一事,便劳烦隗相多加操持。”

  隗状恭敬垂首,答道:

  “臣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嬴政微微颔首,又转向廷尉李斯,继续道:

  “其五,大秦学宫之设,此前已有议,李卿回头尽快拟个章程呈上来。”

  李斯朗声回应:

  “三日内,臣必具本奏上,条陈分明!”

  这位素来不甘人后的廷尉一开口就立下时限,朝中其他九卿见状,心中不免嘀咕,暗自摇头。

  可李斯浑不在意,旁人如何看他又有何妨?只要始皇帝眼中满意,便已胜过千言万语。

  嬴政接着说道:

  “其六,太子扶苏在天幕中所提‘以工代赈、劳而得器、务工换畜’之策,朕细思之,甚为可行。”

  “此事繁杂,非能者不能任,李卿既善理要务,便一并交由你统筹督办。”

  “不必拘于三日之限,待朝廷将新式农具、牛羊驴等备齐之前,拟定妥当章程即可。”

  方才还神采飞扬的李斯,听罢脸色微僵。

  实话讲,他肩头差事早已堆积如山。

  可始皇亲自委任,岂有推脱之理?

  这正是君王倚重的表现!

  于是他依旧满脸肃然,抱拳领旨:

  “臣,领命!”

  见诸事安排妥当,嬴政难得露出一丝笑意,缓缓道:

  “今日议定的大事,便是这六桩。”

  “其余尚有一些细务,也需料理。”

  “譬如那天幕中出现的纸,极有用途。

  少府卿回署后,务必督励墨家加紧研改,务求实用。”

  “另昭告天下:凡能造出可用之纸者,赐五大夫爵!”

  “还有老将军王翦,也将那天幕所述《大秦兵法总纲》重新梳理一遍,择要传授军中将领,提升其谋略素养。”

  “莫让日后我大秦将士因兵法粗疏,反被山野贼寇或六国残党所败。”

  “若真有此辱,岂非令社稷蒙羞?”

  “再者,两日后大廷议结束,隗相与王相须将朝廷决策晓谕四方,安顿民心。”

  少府卿、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人齐齐拱手应道:

  “臣等谨奉圣命!”

  随后,君臣几人又就大廷议或将涉及的各项事宜展开商议,初步议定方向与原则。

  至于具体施行细则,则留待廷议之时或会后再逐一厘定。

  就在嬴政与王翦、隗状、王绾等心腹重臣密议之际,宫门外,另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

  刚在宫宴上吃得酒足饭饱的墨家博士相里季一行人,正慢悠悠往宫外走去,忽觉四周脚步迟缓下来。

  抬头一看,原本身处前后的各家学派博士竟纷纷停下,不声不响地围拢过来,目光炯炯,神情微妙。

  原本还因醉意朦胧的相里季瞬间清醒,心头一紧,警觉道:

  “你们……这是做什么?”

  “我可提醒各位,别太过分!”

  “我可是陛下亲授的工部六司主事,你们若敢动我,看你们怎么向陛下交代!”

  一位出身名家的博士咧嘴一笑,语气轻佻:

  “放心,只要不出人命,陛下也不会怪罪。”

  “再说我们也没想伤你,只是觉得你们墨家这几日风头太劲,该降降温了。”

  相里季身上顶着工部六司主事的头衔,再加上墨家一脉即将承担起打造利民器物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别人不可能对他们这些墨家博士下死手。

  毕竟,始皇那边不会坐视不管。

  可要是一点都不出气,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先前相里季他们当着众人面那副得意模样,早就让其他学派的博士心头火起。

  于是,搞点不伤筋骨却足够丢脸的事儿,就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http://www.c8e.cc/48400/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