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三宝之家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另一方面,即便最终没能封爵,他也清楚地意识到,造纸这条路远比收粪前途广阔得多。

  于是,他接过樊哙投来的资金,转身便一头扎进了改进造纸法的研究中。

  而樊哙也没闲着,自己则开始琢磨如何给黑猪阉割,试图解决黑猪养殖过程中生长慢、味道腥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提升品质、增加收益。

  整个天下,在第二次天幕揭示的信息影响下,仿佛被点燃了一般,人人都在奔忙不休。

  就这样,在忙碌与期待交织之中,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

  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这都第三次了,谁也不用提醒,到了那天,时间一到,天幕开启之时——

  上至秦始皇嬴政及满朝文武,中至张良、项籍、项羽等六国旧贵,下至乡野村夫、寻常百姓,全都自觉地寻了个合适的地方安顿下来。

  有的聚在宫殿外宽阔的场地上,有的坐在自家后院,有的倚在门前空旷的巷道里。

  姿势随意,或坐或卧,眼睛齐刷刷望着天空,翘首以盼。

  家境稍宽裕些的百姓,还会在身边摆上几样吃食点心,一边嚼着零食,一边等着天幕显现。

  遇见邻居也在附近观望,便笑着打个招呼,聊上几句近来的生活琐事。

  “不知这回太子扶苏殿下又要讲些什么新内容。”

  “上次说的那些可真是实在,特别是那几样农具——耧车、踏碓、石磨盘,件件都顶用,干活省力多了。”

  “就是那曲辕犁和脚踏纺车太难做,我自个儿试了几次,根本弄不来。”

  “我也想去请老张头帮忙,可他那儿排单子的人已经排到明年去了,还不知哪年哪月才轮得上我。”

  “要是这些东西不用找工匠,咱们自己照着样子也能做出来就好了。”

  一位身穿粗麻衣裳的中年汉子坐在自家门口,仰头望着尚未显影的天空,语气里透着欢喜,也夹着一丝遗憾。

  这半个月来,他凭着一双巧手,把耧车、踏碓和石磨盘都给捣鼓出来了。

  用起来果然如天幕展示的一样,轻便又顺手,实实在在帮了大忙。

  种地播种不再费劲,舂米磨面也轻松了许多,连带磨豆子做豆腐都快了不少。

  一家人不仅活计减轻了,空下来的时间也多了。

  仅仅这几样简单的器具就有这般效果,若是能把更精巧的曲辕犁和脚踏纺织机也弄回家,那日子得舒坦成什么样?他都不敢细想。

  可惜,那两种工具结构复杂,凭他现在的手艺,实在无力独自完成。

  要想做成,非得找专业木匠不可。

  可就算是专门干这行的匠人,也不能一次就成功。

  毕竟,并非每位木工都是墨家相里氏那般世代传艺的大师,也不是公输家那样的巧匠门徒。

  哪怕天幕里清清楚楚展示了成品和制作过程,普通工匠仍需反复试验,才能做出结实耐用、真正能下田耕作、能织布的器具。

  就拿邻村的老张头来说,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天,才终于造出一架能用的曲辕犁和一台可用的脚踏纺车。

  按照老张头做曲辕犁和脚踏纺车的速度,再加上方圆十里八村就他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木匠,大伙儿全都盯着他这点手艺活,谁家都想赶在春耕前把家伙事儿置办齐全。

  可这么排下去,轮到自家用上新农具,怕是要等到明年开春了。

  想到这儿,那壮年汉子心里直后悔——早年怎么就没动念去拜师学门手艺呢?要是当初肯下功夫学点木工,如今哪还用巴巴地等着老张头腾出手来?自己动手就能做出犁和纺车,不比干等强?

  他甚至开始琢磨,当年自己错过了机会,不如现在让儿子拜老张头为师,好好学这门吃饭的手艺。

  眼下百姓对曲辕犁和脚踏纺车的需求这么大,只要真能把手艺吃透,这辈子吃穿都不愁了。

  更何况,太子扶苏和墨家那些人还在不断研究新工具,以后指不定又要推出啥更省力的好东西。

  到时候,不只是自个儿过得安稳,连子孙后代也能靠着这门手艺活得体面。

  如今在平民百姓眼里,木匠就是最吃香的行当,没有之一!凡是会做曲辕犁、能独立做出脚踏纺车的木匠师傅,只要是还没娶亲的,媒人天天上门,门槛都被踩塌了。

  还好这些木匠自己会修门框,要不然光是换门槛就得花不少钱,一家老小都得省饭钱来补这个窟窿。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送儿子去学手艺,家里就少了个干活的人手,地里的活计难免要吃紧。

  可转念一想,如果天幕里展示的那些农具真有那么灵便高效,自家就算少了一个人出力,只要肯多下田、多流汗,庄稼活还是能忙得过来。

  这么一合计,那汉子心里也有了主意:回头就把儿子送去老张头那儿试试看。

  听说老张头接的活已经排到了明年,正缺徒弟帮忙,只要孩子有点天赋,砸锅卖铁也得供他学出来。

  正当他盘算着如何安排儿子拜师的事时,坐在斜对面的一个瘦高个汉子笑着开口了:

  “老张头那边等不及,李哥你咋不等朝廷呢?”

  “不是说官府也在组织人手造曲辕犁和纺车吗?朝廷人多手快,肯定比老张头一个人赶工要快得多。”

  “等朝廷做好了,咱们直接拿钱买就行。

  实在没钱,还能‘以劳代偿’,给官府出几天力气,换一套带回家。”

  就在他说这话的时候,旁边另一个赤膊汉子也插上了嘴:

  “别做梦了!朝廷人是多,可要供应的是全天下的百姓啊!咱们这点地方,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轮得到。”

  “与其眼巴巴盼着朝廷分器物,还不如老实指望老张头来得实在。”

  李哥,就是先前那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听了这话也连连点头:

  “可不是嘛,朝廷啥时候能把曲辕犁和脚踏纺车拨到咱们这儿,谁心里也没个准数。”

  “除了这些农具,我记着前些日子官府贴出的告示还提过,不光能‘做工换工具’,还能‘出力换牲口’呢。”

  “只要你肯给朝廷办事,干一阵子活儿,就能领一头牛,或是一头驴,再不然就是一只羊。”

  “牛能耕地、拉车、推磨,驴也能驮东西、转石磨,至于羊,羊毛剪下来能织成衣裳。”

  “听说那羊毛做的衣服,比咱们现在穿的粗麻布暖和多了。”

  “唉,只盼着这‘做工换物’‘出力得畜’的好事,早点轮到咱这偏僻地方。”

  “我现在做梦都想家里有把曲辕犁、一台脚踏纺车,再配上一头牛、一头驴、一只羊。”

  如今方圆十里八乡,哪家要是有了曲辕犁和脚踏纺车,就已经是让人眼红的殷实人家了。

  若再添上牛、驴、羊各一,那可真是人人称羡的“三宝之家”!

  眼下谁家能有这些家当,提亲的人都能排到村口,娶媳妇都占尽便宜。

  旁边那个瘦高个汉子也接上了话茬:

  “谁不想啊!”

  “眼下普天之下,哪个老百姓不盼着自家有这么一套家伙事儿?犁地的、织布的,再加上三样牲口。”

  “不过那曲辕犁和纺车,朝廷已经在造了,虽说一时半会儿顾不到咱们这儿,但迟早会分下来的,就是得多等些日子。”

  “至于牛驴羊,前阵子官文里也说了,朝廷已派使者去边外各族传令,要他们进贡百万头牛羊驴,当作庆贺大秦一统的贺礼。”

  “只要那些外族顺从听话,咱们很快就能靠干活换回牲口。”

  “要是他们不肯低头,陛下就发兵征讨,把他们的牛羊全夺回来分给咱们。”

  “可那样一来,咱们想换牲口的日子就得往后拖了。”

  “只希望那些边外部族识相些,别耽误了咱们的好事才好。”

  边上赤着上身的汉子听得直叹气:

  “哎,我本来还寻思着去当兵,打打四夷,拼个军功,说不定还能抢在别人前头,得些牛羊驴子的赏赐。”

  “结果我去问管事的官差,人家说眼下大秦兵多得很,根本不缺人。”

  “外头还有几十万精锐士兵等着出征呢,嚷着要去立功。

  别说是我这种退下来的,连他们都未必人人都轮得上。”

  “唉,早知道前几年就不该从军营出来。”

  自从大秦的军功封爵制度传出可能要改,加上打了胜仗的将士能优先分战利品的消息传开后,

  反倒激起更多老秦人争着参军——都想赶在政策变之前,最后搏一把爵位。

  实在不行,哪怕捞点牛羊驴子这样的战利品,也算没白跑一趟。

  可眼下朝廷上下一心只想稳住国内局势,暂无大规模出兵的打算。

  就算真要动手,也只是派小股精锐试探,并不需要再征召大批新兵。

  正说着,周围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快看!天幕出来了!”

  “天幕又要开始了!”

  “放起来了,快别说话!”
  http://www.c8e.cc/48400/1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