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正式契约文书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而有了这四五千弟子作为基础,墨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有望保持兴盛不衰。

  这正是百家学派梦寐以求的局面啊!

  可惜的是,太子扶苏至今都没有接触、研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让各家的博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墨家一次次崛起,自己却毫无办法。

  这种无力感,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除了儒家之外的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们,又一次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心中更加坚定了等会儿一定要给墨家找点麻烦的决心。

  在对工部和农家相关人员给予赏赐后,秦王嬴政望向太子扶苏,开口考校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代田法的试验确实能提高百姓的粮食产量。”

  “那你打算如何推广?”

  扶苏沉思片刻,回答道:“如果代田法被证实有效,可以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

  “第一步,以咸阳为中心,召集周边各县乡的‘三老’和经验丰富的老农。”

  “请他们来到咸阳的上林苑,跟随农部中的农家弟子学习代田法的具体操作。”

  “当他们亲眼看到第一批代田法耕作的土地确实提高了产量,自然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掌握之后,再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地方,将代田法传授给当地的百姓。”

  “通过他们来实现初步的推广。”

  “第二步,派遣一批农家弟子前往各地县乡。”

  “在当地划出一块田地作为试验田,使用代田法耕作。”

  “收成时当众收割,让百姓亲眼看到效果。”

  “之后由农家弟子向百姓传授具体操作方法。”

  “也许第一年大家还不敢轻易尝试。”

  “但只要第二年这块试验田的收成依旧高于普通田亩。”

  “第三年起,百姓自然就会主动学习并采用代田法。”

  “等到当地百姓掌握了代田法并获得丰收后。”

  “再从中挑选一部分人前往更远的地区,设立新的示范田。”

  “以此类推,持续推广。”

  “第三步,派遣各地郡县官吏,联合通晓代田法的老农、乡老以及农家子弟,一同向百姓传授代田法的耕作技艺。”

  “这三步齐头并进,快则三五年,慢则七八年,最多不超过十年,普天之下的百姓就应当都能掌握代田法来进行耕种了。”

  “不只是代田法可以如此推行,日后农家若有发现其他能提升粮食产量的耕作技术,也都可以照此方式加以推广。”

  听完太子扶苏的讲解,秦王嬴政沉思片刻,随后抬眼看向扶苏,点头称赞道:“此法甚为妥当!”

  “等代田法试点成功后,就依照此法推广施行。”

  在肯定了代田法的推广策略之后,秦王嬴政接着问道:“那耧车和曲辕犁这两项农具,你又作何打算?”

  “是朝廷统一制造后,无偿发放给百姓?”

  “还是由朝廷制定价格,让百姓出资购买?”

  “亦或你另有打算?”

  这一次,扶苏沉吟良久,未即刻作答。

  嬴政也不催促,一面打量四周农耕司开垦出的田地,想象日后五谷丰登的景象,一面静静等待。

  约莫一炷香时间过后,扶苏才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如何安排耧车与曲辕犁,关键在于朝廷对这两项农具的定位。”

  秦王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说?”

  扶苏继续分析道:“倘若朝廷的目标并非牟利,而是希望尽快普及耧车与曲辕犁,以迅速扩大秦国的耕地面积,那么无偿发放给百姓,无疑是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

  “但这样也有弊端。”

  “如果数以万计的耧车与曲辕犁全部由朝廷承担制造并免费发放,这笔开支极其庞大,对国库而言,压力巨大,甚至可能拖累国家财政。”

  “反之,若朝廷更看重财政收益,希望通过推广这两项农具为国库增收,那定价出售便更为合适。”

  “只要朝廷将售价定得略低于市面工匠所售同类器具,百姓为了提升耕作效率,即便家中节衣缩食,也愿意筹钱购置。”

  “届时,耧车与曲辕犁根本不愁销路,国库自然也能获得可观收入。”

  “但这样的方式同样存在问题。”

  “大多数百姓生活困顿,短期内无力承担购置费用。”

  “如此一来,耧车与曲辕犁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广泛投入使用。”

  “而一旦推广缓慢,秦国耕地面积的扩充也会受限,相应的粮食产量自然难以提升。”

  “军粮供给的保障,也就难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嬴政听罢,轻轻点头,笑着追问:“那可有既可充实国库,又能迅速推广农具的两全之策?”

  “既能提升国库收入,又能加速耧车与曲辕犁的应用,从而在短期内大幅增加耕地面积。”

  扶苏微微一笑,回答得坚定有力:“有!”

  “早前许师讲授《管子》中的《地员》、《牧民》、《权修》等篇章时,我也曾涉猎过其他篇目。”

  “比如《乘马数》中就提到:‘若年岁大旱大涝,百姓无以为生,则可兴造宫室台榭,雇佣那些家无积蓄、连猪狗都养不起的贫苦之人做工。

  因此兴造宫室台榭,并非为君主享乐,实乃安定民生之国策。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灾年到来、百姓无以为生之时。”

  “国家可以兴办工程,建设宫殿楼台,招募那些生活窘迫、连基本生计都难以维持的百姓,让他们通过劳作换取生计。”

  “由此可见,修建这些工程,并非为了君王的享乐,而是国家以建设带动民生恢复的经济手段。”

  “我将这样的做法,称作‘以工代赈’。”

  “即通过提供有报酬的劳动,代替无偿的救济。”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君王能完成建设,另一方面百姓也能获得谋生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而我如今所设想的办法,其根本理念正是如此。”

  “首先,朝廷可将新制的耧车与曲辕犁定价出售。”

  “对于有能力购买的百姓,自然可以自行购置使用,而朝廷也因此获得一笔财政收入。”

  “而对于暂时无力购买的百姓,则可让他们为朝廷修路筑堤、开垦荒田,以此换取相应的农具。”

  “例如,一个百姓若能为朝廷开垦十亩荒地,朝廷便赐予其一架耧车。”

  “若能垦出三十亩荒地,则赐予一架曲辕犁。”

  “待日后西戎、北狄进贡耕牛后,百姓还可凭劳力换取耕牛。”

  “例如,开垦五十亩荒地,可得一头小牛犊;垦出一百亩荒地,便可得一头健壮耕牛。”

  “同时,也允许百姓之间合作共劳。”

  “譬如五户人家各自垦出两亩荒地,若彼此同意,即可合计为十亩,用以换取一架耧车。”

  “至于这耧车如何轮流使用,百姓之间可自行协商。”

  “当然,朝廷也可出具正式契约文书。”

  “比如通过抽签决定使用权的顺序,以及在使用中若出现损坏,由谁负责等细节,都可在契约中注明。”

  “一旦发生争执,也有据可依,便于裁定。”

  “如此一来,即便百姓手头拮据,也可以通过劳动换取所需的农具与耕畜。”

  “而朝廷则既能快速推广耧车、曲辕犁与牛耕,又能获得大量新开垦的土地。”

  “日后也可将这些土地用于赏赐有功将士,使军功爵制度得以更长久地施行。”

  “我把这种方式,称为‘以工代赈’的延伸,即‘以劳换器、以工换畜’。”
  http://www.c8e.cc/48400/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