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汉阙孤臣 >第95章 点将北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5章 点将北出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洱海盟誓的庄严与成功,如同给蜗居南中的蜀汉流亡政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夷汉歃血,共约抗魏的宏大场面,不仅暂时稳定了后方,更极大地提振了军民士气。然而盟会的烟火尚未散尽,来自北线和骠国的紧急军报,便将这短暂的振奋拉回了冷酷的现实——魏国内部生变,邓艾大军似有北调迹象,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之窗可能已经打开。

  北地王刘谌与卫将军诸葛瞻在密室中对着那两份沉甸甸的军报,心潮澎湃,却也深知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机遇稍纵即逝,但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卫将军,”刘谌目光灼灼,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姜伯约大将军在北线苦苦支撑,为我等赢得这喘息之机。如今战机已现,若因我等迟疑而错失,他日有何面目见大将军,见九泉之下的先帝武侯?”

  诸葛瞻倚在榻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锐利,他沉吟道:“殿下决心北伐,瞻深以为然。然正如兵法所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北伐之议需谋定而后动。首要之务乃确证敌情。邓艾部分北调是真是假?是其主力尽去还是疑兵之计?此其一。其二,我军兵力几何粮械可支几日?新附夷兵其心可稳,其战意如何?其三,北伐目标为何?是收复永昌北部险要以扩大纵深,还是冒险直指牂牁江与大将军会师?目标不同方略迥异,风险亦天差地别。”

  刘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卫将军所虑周详。依将军之见当如何?”

  诸葛瞻挣扎着坐直身体,手指在案几地图上缓缓移动:“当务之急是三管齐下。一,派出最精锐的斥候,不惜代价越过鹰愁涧,抵近侦察邓艾大营虚实,务必探明其兵力调动真相;二,立即清点我军可用之兵、库存粮草军械,做到心中有数;三,召霍弋、赵戬、傅着等将领,以及熟悉永昌北部地形的向导,共议进军路线与策略。待敌情明朗方可决断。”

  “好!”刘谌重重点头,“便依此策!孤这便去安排!”

  命令迅速下达。安南将军霍弋亲自挑选了十余名胆大心细、身手矫健的老兵,由一名曾随姜维征战、熟悉北线地形的校尉率领,携带轻便干粮和信号烟火,连夜出发,潜入北方群山,他们的使命关乎整个战略的成败。同时府库清点、军籍核查的工作也紧张展开。楪榆城内外,刚刚因盟会而稍显松弛的气氛,瞬间又被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所取代。

  两日后,初步的清点结果和将领们的议策汇总到了刘谌和诸葛瞻面前。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数月屯田和与骠国的零星贸易,粮草略有积存,加之盟会后诸夷承诺的贡赋陆续到位,可支撑一次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约一月之久;军械方面,本地工坊赶制和修复的刀枪弓弩,虽质量参差但数量上可勉强装备一支五千人左右的部队。忧的是总兵力捉襟见肘。霍弋麾下能调动的南中郡兵及中央禁军残部,加上赵戬、傅着等部,堪战之兵仅四千余人。新附的夷兵,朵思等人虽承诺出兵,但其战力、纪律和忠诚度,皆属未知,只能作为辅助或疑兵,不可委以重任。

  关于进军路线,霍弋与赵戬、傅着等年轻将领经过激烈讨论,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主力不出楪榆正北险峻山路,而是先向西沿哀牢山边缘北上,避开邓艾可能重点布防的区域,奇袭永昌郡西部重镇不韦。此地若下,则可切断邓艾南线部队与永昌北部的联系,获取补给,并可与鹰愁涧的姜维部形成夹击之势,进退有据。

  “此策虽险,但出其不意或可奏效。”霍弋总结道。

  就在刘谌与诸葛瞻权衡利弊之际,派出的斥候小队竟提前一日带回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一名浑身是血、身负重伤的斥候被同伴拼死抢回,他弥留之际带来的消息,让所有人为之震动:邓艾大营确已空虚近半!主力旗号已不见踪影,留守部队戒备森严,但营垒数量大减,运粮车队也明显稀少!种种迹象表明,邓艾主力确已北返!

  “天佑大汉!”刘谌闻报,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最后的疑虑被打消,战机已然成熟!

  事不宜迟,刘谌立即奏请皇帝刘禅,召开御前军事会议。会议的气氛空前凝重。刘禅坐在上首,神情惶恐,几乎一言不发。光禄大夫谯周再次出列,老调重弹,极力反对冒险北伐,认为应固守楪榆,静观其变,言辞激烈处,甚至直言此乃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但这一次,刘谌的决心已不可动摇。他挺身而出,面对谯周和所有持怀疑态度的目光,慷慨陈词,声音响彻大殿:“……谯大夫之言,老成持重,然未免过于保守!昔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强吴;光武起于南阳,亦复汉祚!今魏室内乱,良机天赐,若因惧险而坐失,则我等与坐以待毙之朽木何异?姜伯约大将军与数万将士在北线浴血,为的便是今日!我辈岂能畏缩不前,辜负将士热血,断绝汉室希望?此战非为逞一时之勇,乃为争一线生机,拓一片疆土,振军民士气!纵有万险,亦在所不惜!”

  诸葛瞻亦强撑病体,肃然道:“殿下所言,乃社稷存亡之要。瞻虽病躯,愿竭尽心力,助殿下筹划。霍将军老于战阵,赵、傅诸将勇冠三军,将士用命,夷汉归心,此正可战之时!若天不佑汉,瞻……愿与殿下同殉社稷!”

  刘谌与诸葛瞻的坚定,加上确凿的敌情,最终压倒了谯周的悲观论调。皇帝刘禅在惶恐中,机械地点头应允了北伐之议。

  决策既下,便是点将誓师!刘谌以监国亲王身份,代行天子令,在修葺一新的盟誓台上,举行北伐点将大典!

  三军肃立,旌旗猎猎。刘谌一身戎装,英姿勃发,朗声宣令:

  “安南将军霍弋听令!命汝为北伐大军都督,总揽全局,坐镇中军,统筹粮草后应!”

  “末将霍弋,领命!”霍弋慨然出列,单膝跪地接令。

  “牙门将赵戬听令!命汝为前部先锋,率精锐一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指不韦!”

  “末将赵戬,领命!必为大军扫清障碍!”赵戬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参军傅着听令!命汝为随军参军,参赞军机,并领斥候营,探查敌情,联络北线大将军!”

  “末将傅着,领命!”傅着沉稳应诺。

  “另,楪榆太守朵思、滇池孟氏等,各率本部夷兵,随军策应,以为偏师!”

  朵思等人亦出列领命,神色复杂,既有兴奋,也有忐忑。

  点将已毕,刘谌手持酒碗,面对全军将士,沥酒于地,誓言铿锵:“三军将士!今日北出,非为私怨,乃为光复汉室,告慰先烈!望诸君奋勇杀敌,扬我汉威!功成之日,孤必不吝封侯之赏!若有畏敌退缩者,军法无情!出发!”

  “北伐!北伐!北伐!” 数千将士的怒吼声,震撼苍山洱海。

  大军即将开拔之际,卫将军府内,诸葛瞻将儿子诸葛尚唤至榻前。他看着儿子稚嫩却已显坚毅的脸庞,沉声道:“尚儿,为父病体难随军远征。你……可愿随军北上,不为厮杀,而为历练,亦代为父……目睹我军将士如何为国效命?”

  诸葛尚眼中闪过激动与决然,重重叩首:“父亲!孩儿愿往!定当谨言慎行,用心学习,不负父亲期望!”

  诸葛瞻欣慰点头,将一方贴身玉佩递给儿子:“见此玉,如见为父。一切……小心。”

  翌日黎明,北伐大军在楪榆军民复杂的目光中,踏上了征程。霍弋中军稳重,赵戬先锋锐利,傅着游骑四出,夷汉混合的队伍,带着有限的粮草和无限的决心,消失在北方苍茫的山道之中。北地王刘谌与抱病送至城门的卫将军诸葛瞻,久久伫立,目送着这支承载着蜀汉最后希望的军队远去。

  北伐的号角已经吹响,第一步迈向了永昌西部。等待他们的,是空虚无备的城池,还是邓艾留下的致命陷阱?首战的结果,将直接决定这场豪赌的成败,乃至整个流亡政权的命运。
  http://www.c8e.cc/4841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