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的名单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快穿101次:男神,帅炸天!
枯坐三千载,我破庙石像人前显圣
厉元朗水婷月全文免费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踏碎凌霄日,棒染诸佛血!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正义的使命最新章节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晨光透过窗棂洒入正厅时,杨清妮已经坐在主位上、茶杯里的热气尚未散尽,李婉儿便匆匆走进来。“老夫人,御史台刚传来的消息。”李婉儿压低声音,“近三年赐黄马褂的官员共二十七人,其中有十五人与东宫往来密切。”
杨清妮指尖轻叩案几、檀木发出规律的声响,这份名单进一步印证了她的猜测、御赐黄马褂本是殊荣、如今却成了一个线索。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吴浩然手持密报快步走进来、神色凝重:“祖母,太子刚刚紧急召集心腹大臣入宫!”
李婉儿下意识看向杨清妮、厅内一时寂静,只有更漏滴答作响。
杨清妮缓缓起身,整理衣袖的动作一丝不苟。“备车、我要进宫。”
吴浩然立即回道:“孙儿随您同去。”
“不、你留在府中、现在局势不明,你要确保府中万无一失。”
她转向李婉儿:“那份名单带在身上、若是陛下问起,便呈上去。”
马车驶出镇国公府时,街上的摊贩刚刚才出摊。
杨清妮在车内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铜钱,这枚从北蛮俘虏手中得到的铜钱,表面已经被摸得光滑。
宫门前的守卫见到镇国公府的马车,立即行礼放行。
不过马车在第二道宫门前被拦下。
“老太君今日宫中戒严,没有手谕不得入内。”侍卫长躬身道。
杨清妮掀开车帘:“老身要面圣。”
侍卫长面露难色:“这个时辰陛下尚未……”
“那就去通传。”杨清妮语气平静,“便说镇国公府杨清妮有要事禀报。”
侍卫长犹豫片刻,还是转身去向统领请示。
李婉儿轻声问:“老夫人,东宫突然召集幕僚,会不会与那两个北蛮俘虏有关?”
“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有关。”杨清妮目光扫过宫墙。
“对方知道我们抓住了活口,虽然已经灭了口,担心我们会追查下去。”
片刻后,侍卫长小跑回来:“老夫人,陛下宣您去偏殿等候。”
偏殿里已经坐着几位大臣、杨清妮认出其中两位、是御赐黄马褂名单上得的官员。
他们见到杨清妮看向他们,立即起身行礼。
“老太君今日怎么来了?”兵部侍郎赵德明笑着迎上来,“可是为了军务?”
杨清妮微微颔首:“有些琐事要向陛下禀报。”
另一位官员接口:“听说昨日镇国公府抓到了北蛮细作?镇国公府又立了大功一件啊。”
这话说得突然,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杨清妮。
“王大人消息真灵通、我都还没有确定下来、王大人就知道了。”杨清妮不动声色、不过我已经移京兆卫了。
王大人干笑两声:“原来如此……”
殿外传来三声响鞭,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陛下驾到——”
众人立即跪迎、皇帝走进偏殿,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停在杨清妮身上。
“老太君平身。”皇帝声音带着倦意,“这么早进宫,所为何事?”
杨清妮起身:“老臣确有一事禀报。”
皇帝示意其他大臣退下、“可是为了东宫召集大臣之事?”
“陛下明鉴。”杨清妮从袖中取出名单,“老臣近日查案,发现一些可疑之处、这些获得黄马褂的官员中,发现有多人与北蛮往来密切。”
皇帝接过名单,眉头微皱:“老太君,可有证据?”
“尚无实证。”杨清妮坦然道,“但昨日府中擒获的北蛮细作,临死说了了穿黄衣之人。”
皇帝的手指在名单上轻轻敲击:“东宫今日召集大臣,太子称收到密报,说镇国公府私藏北蛮奸细,意图不轨。”
杨清妮神色不变:“陛下信吗?”
皇帝没有立即回答。他起身踱步、眉头紧锁。
“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老太君可还记得?”皇帝突然问。
“不敢忘。”杨清妮垂眸,“老臣的弟弟杨振国便死在那场战中。”
皇帝停下脚步:“朕近日翻看旧档,发现雁门关一战的战报有诸多疑点、当年报上的北蛮兵力数目,与实际缴获的兵器数量对不上。”
杨清妮抬起眼:“陛下的意思是?”
“有人虚报战功。”皇帝声音转冷,“雁门关大捷后、先帝重赏了三军统帅,但现在看来,那场仗赢得蹊跷。”
殿外忽然传来喧哗声。内侍进来禀报:“陛下,太子殿下带着几位大臣在殿外求见!”
皇帝与杨清妮对视一眼:“宣。”
太子带着五位大臣走进来。杨清妮注意到其中三人穿着御赐黄马褂。
太子见到杨清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儿臣参见父皇。”太子行礼,“儿臣接到密报,称镇国公府私藏北蛮细作,特来请旨查办。”
皇帝淡淡道:“太子消息倒是灵通。”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陛下,北蛮细作潜入京城不轨,若镇国公府有包庇之举,应立即查办。”
另一位大臣接口:“臣附议、镇国公府手握重兵,若与北蛮有所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杨清妮静静听着、直到众人说完才缓缓开口。
“老臣昨日确实擒获两名北蛮细作,但均已服毒自尽。此事已报京兆尹备案。”
太子皱眉:“既然擒获细作,为何不立即上报?”
“来不及上报。”杨清妮从容应答,“细作突然毒发、老臣本想问出口供再行禀报。”
一位穿着黄马褂的官员突然问道:“老太君听闻细作死前曾指认朝中官员有与之勾结?”
殿内气氛陡然紧张。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杨清妮身上。
“确有此事、细作临死前说,要小心穿黄衣服的。”
几位穿黄马褂的官员听到脸色顿时大变。
太子厉声道:“荒唐!岂能凭将死之人的胡言乱语怀疑朝廷命官!”
杨清妮看向皇帝:“老臣也认为,单凭一句话不足为信、故而今早进宫,想请示陛下。”
皇帝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既然此事涉及朝廷官员,便交由大理寺彻查,太子以为如何?”
太子脸色勉强:“父皇圣明。”
“那就这么定了。”皇帝起身。
“太子留下。”
众人走出宫殿时,一位穿着黄马褂的官员追上杨清妮:“老太君留步。”
杨清妮停下脚步:“王大人有何指教?”
王大人压低声音:“今日朝堂之上,老太君何苦与东宫为难?太子毕竟是储君……”
“老臣只是就事论事。”杨清妮淡淡道,“王大人若与北蛮细作无关,又何必担心调查?”
“老太君你怎么能不识好人心。”王大人脸色一变、拂袖而去。
李婉儿迎上来:“老夫人,事情如何?”
“回府再说。”杨清妮登上马车。
马车驶出宫门时,杨清妮掀开车帘回望,重重宫阙在晨光中沉默矗立,檐角兽吻投下长长的阴影。
回到镇国公府、吴浩然已经在书房等候,杨清妮将朝堂上的事简要告知。
“陛下让大理寺调查?”吴浩然皱眉,“大理寺卿是太子的人,恐怕会从中作梗。”
“正因如此,才要让他们查。”
杨清妮取出那份名单,“你暗中调查这十五个穿黄马褂的官员,特别是查他们与三十年前雁门关那一战有没有关系。”
“孙儿明白。”吴浩然接过名单。
李婉儿端来参茶:“老夫人,太子今日发难,恐怕只是开始。”
杨清妮抿了口茶:“他们越着急,破绽就会露的越多,那两个北蛮俘虏的尸体检查得如何?”
“仵作结果出来了。”吴浩然神色凝重。
“他们中的是一种厉害的毒素,毒里面含有北蛮狼毒,却发现还有蛇毒,两种毒混合后、遇到特定口令就会发作。”
杨清妮放下茶盏:“北蛮与妖族……看来我们的对手比想象中更难对付。”
书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管家进来:“老夫人,大理寺来人,说要查封昨日关押俘虏的地牢!”
吴浩然立即起身:“他们动作真快!”
杨清妮抬手示意他冷静:“让他们查、婉儿,你去盯着、看他们都查了什么。”
半个时辰后、李婉儿回来禀报:“大理寺的人带走了地牢里所有物品、还详细询问了俘虏死前的每一个细节,带队的是个生面孔,不是大理寺官员。”
“看来东宫安插了新的人手。”杨清妮沉吟片刻。
“浩然,你去查查这个带队官员的底细。”
黄昏时分,吴浩然带回消息:“带队的是新调任大理寺的少卿、三个月前刚从江南调回京城,有趣的是、名单上有他岳父。”
杨清妮指尖轻点名单:“线索连起来了。”
夜幕降临时,一封密信送到杨清妮手中。
信上没有署名,只画着一只狼头图腾,与那北蛮俘虏皮囊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信纸背面用北蛮文写着一行小字:“小心穿黄衣的使者。”
李婉儿端着烛火过来:“老夫人,这信是谁送来的?”
杨清妮将信纸凑近烛火:“送信的人很谨慎,但这狼头图腾画得精致,应该是北蛮人。”
信纸在火焰中卷曲焦黑。杨清妮凝视着跳动的火光,忽然起身。
“备车。”她说,“我要再去一趟大理寺。”
吴浩然惊讶道:“这个时候?大理寺已经宵禁了。”
“正是要趁这个时候去。”杨清妮整理衣襟,“去看看他们从地牢里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大理寺衙门外寂静无人,杨清妮的马车停在街角,她独自一人走向侧门。
守门的衙役见到镇国公府的令牌,犹豫片刻还是放行了。
白日里带队搜查的少卿匆匆迎出来,脸色惊讶:“老太君这个时候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们今天搜到的证物。”杨清妮径直走向证物房,“陛下命老臣协助调查,少卿不会阻拦吧?”
少卿只得跟上:“证物都已经封存,下官这就取来。”
证物房里,从地牢带回的物品分门别类摆放着、杨清妮的目光一一看过那些物品,最后停在一堆衣物前。
“这些衣服是从俘虏身上换下的?”她问。
少卿点头:“已经检查过了,没有什么特别。”
杨清妮拿起一件外袍、手指仔细摸索衣襟内侧,在烛光下,她注意到一道极浅的线缝合的痕迹。
“拿剪刀来。”她吩咐。
少卿迟疑道:“老太君,这……”
“陛下赐老臣便宜行事之权,少卿要抗旨吗?”
牢头将剪刀递了过来、杨清妮小心地拆开线,从衣襟夹层中取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羊皮纸。
纸上用北蛮文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数字、少卿凑过来看,脸色渐渐发白。
“这是什么?”他声音干涩。
杨清妮将羊皮纸收进袖中:“大人不妨回去问问你的岳父大人。”
她转身走出证物房,留下少卿呆立在原地。
回到马车上,李婉儿急切地问:“老太君可有发现?”
杨清妮展开羊皮纸:“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三十年来与北蛮交易的官员和收的金银数目。”
吴浩然倒吸一口凉气:“这足以扳倒半个朝廷!”
杨清妮凝视着窗外流逝的灯火:“所以东宫才会着急、这名单一旦给陛下,很多人都会掉脑袋。”
马车经过李尚书府时,杨清妮忽然叫停。
“回府吧。”最终她说道,“明日早朝,会有好戏看了。”
夜色深沉,镇国公府书房灯火通明、杨清妮将羊皮纸上的名字一一抄录下来,当最后一个名字写完、她放下笔,揉了揉手腕。
李婉儿轻声提醒:“老夫人,该歇息了。”
杨清妮看向抄录好的名单,手指在最上面的那个名字上轻轻一点。
“这名单里面的只是一些虾兵蟹将、真正的大鱼还藏着。”
外传来更夫的更鼓声、三更天了。
吴浩然推门进来:“祖母,东宫有动静了。半个时辰前,一队人马悄悄出城,往北边去了。”
杨清妮神色一凛:“派人跟上、不要打草惊蛇,看看他们去哪里,见什么人。”
“已经派人去了。”吴浩然递上一份密报,“还有,御史台那边传来消息,明日早朝会有大臣弹劾镇国公府勾结北蛮。”
杨清妮淡淡一笑:“果然沉不住气了。”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向皇宫方向,夜色中的皇城如同蛰伏的巨兽、安静却暗藏杀机。
“婉儿,磨墨。”杨清妮回到书案前,“我要给陛下写份奏折。”
毛笔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声响,奏折上详细记录了今日所得证据,却独独隐去了那份新收获的名单。
当最后一笔落下,晨光已经透过窗纸照进书房,杨清妮吹干墨迹、将奏折封好。
“备朝服。”她起身道,“今日早朝,该做个了断了。”
晨钟响起,回荡在京城上空。
http://www.c8e.cc/48496/3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