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渡海整军,银矿露痕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福冈城的港口边,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徐达身着玄色常服,脚踩麻鞋,正俯身查看一艘新修缮的楼船。船身被桐油反复涂刷,泛着深褐色的光泽,甲板上工匠们正忙着安装新的炮架,铁制炮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大将军,这艘楼船原本是日军的运输船,咱们加固了船身,增设了十二门佛郎机炮,两侧还加了防撞木,既能作战,也能运送士兵和粮草。”负责造船的都司周显躬身禀报,手指着船舷处的加固痕迹,“目前港口内已有八十艘这样的战船,三十艘运输船,再过十日,还能再完工二十艘,足够运送五万大军渡海。”
徐达点点头,伸手敲了敲船板,沉闷的声响传来。他抬头看向海面,远处的训练场上,明军水军正在演练阵型,十几艘战船列成“鹤翼阵”,在海面上穿梭,旗帜猎猎。“水军训练得如何?”
“回大将军,将士们每日寅时起身,练掌舵、练炮术、练登船作战,目前已经能熟练配合。只是不少士兵是北方人,晕船的情况还没完全解决,军医正在熬制防晕船的汤药。”周显回道。
徐达沉吟片刻,道:“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多在船上练习,适应海浪颠簸;另外,从当地招募熟悉海况的渔民,让他们担任向导,协助水军航行。”
“是!”周显领命而去。
徐辉祖这时从港口另一侧走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册:“父亲,征集的民船已经统计完毕,共有一百五十艘,都已登记造册,船夫也都愿意配合。只是部分民船较小,只能运送粮草和物资,无法载人作战。”
“够用了。”徐达接过名册,快速翻阅,“将民船与战船搭配,每五艘民船配一艘战船护送,确保粮草运输安全。另外,派人去九州各地征集粮食、淡水和药材,渡海作战,后勤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出纰漏。”
父子二人正商议着,远处传来马蹄声。朱棣身着银白色轻甲,带着几名亲兵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后,抱拳笑道:“大将军,看这港口的动静,渡海的准备差不多了吧?”
徐达转身,指了指海面的战船:“还需十日,船只和粮草才能准备妥当。燕王近日在石见山忙碌,银矿那边可有进展?”
朱棣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从容:“托大将军的福,银矿开采顺利,第二批白银已经准备好,不日便可运往南京。只是矿场附近偶尔有日军残部袭扰,需要分兵防备,恐怕无法立刻抽调太多兵力参与渡海作战。”
“无妨。”徐达摆摆手,“你只需守住银矿,保障白银运输,便是大功一件。渡海进攻本州,有我和文忠、辉祖足矣。”
朱棣躬身应道:“多谢大将军体谅。若有需要,末将随时可调兵支援。”
目送徐达父子离开,朱棣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他对身旁的亲兵道:“回石见山。”
两日后,石见山银矿的临时营地内,张玉正指挥士兵加固矿场外围的防御工事。几名士兵扛着原木走过,将原木深深埋入地下,再用铁丝缠绕,形成一道简易的栅栏。朱棣走过来,看着忙碌的士兵,沉声道:“德川家康那边可有动静?”
“回殿下,咱们安插在京都的眼线传来消息,德川家康最近频繁召集将领议事,还派人暗中探查九州各地的动向,似乎在防备咱们渡海。”张玉递上一份密报,“另外,咱们的斥候发现,有几名形迹可疑的人在矿场附近徘徊,像是日军的探子。”
朱棣接过密报,快速浏览后,眉头微蹙:“看来德川家康已经注意到石见山了。传令下去,加强矿场的巡逻,增加暗哨,一旦发现日军探子,立刻拿下,不许走漏任何消息。”
“是!”张玉躬身应道。
与此同时,京都的德川家康府邸内,一名斥候正跪在地上,神色紧张地禀报:“大人,石见山的情况查清楚了,明军确实在那里开采银矿,而且规模不小,每日都有大量银矿石被运出,送往海边的秘密码头。”
德川家康坐在上座,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眼神阴鸷:“果然是银矿。难怪明军在石见山布防严密,朱棣那两万兵力,恐怕根本不是在清剿残敌,而是在守护银矿!”
身旁的副将松平忠吉道:“大人,明军夺取银矿,便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财源,若不尽快阻止,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派一支军队,突袭石见山,摧毁银矿,断了明军的财路?”
德川家康摇了摇头:“石见山地形险峻,明军又有重兵把守,强行突袭,损失太大。而且徐达正在筹备渡海,咱们的主力要防备明军进攻本州,不能分兵过多。”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算计:“这样,你派三千精锐,伪装成日军残部,袭扰石见山到海边的运输线。不用强攻,只需拖延白银运输的时间,让明军首尾不能相顾。另外,再派些探子,密切监视石见山的动静,摸清明军的布防规律,寻找机会。”
“是,大人!”松平忠吉领命而去。
三日后,石见山通往海边的山道上,一支明军运输队正缓缓前行。二十辆马车首尾相连,每辆马车上都盖着厚厚的油布,里面装着开采出的白银。车队周围,百名明军士兵手持长枪,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队长,前面就是黑松林了,听说里面常有野兽出没,咱们可得小心点。”一名年轻士兵小声说道。
队长是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他握紧手中的长枪,沉声道:“都打起精神来!殿下说了,这批白银关系重大,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前面的斥候,加快速度,探查清楚路况!”
就在这时,黑松林内突然传来一声哨响。紧接着,无数箭矢从林中射出,朝着运输队飞来。
“有埋伏!”队长大声喊道,“快,组成盾阵,保护马车!”
明军士兵立刻举起盾牌,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盾墙。箭矢射在盾牌上,发出“砰砰”的声响,却无法穿透盾牌。
“杀!”林中冲出三千名日军士兵,他们身着破烂的战甲,手持长刀,朝着运输队冲来。为首的将领正是松平忠吉,他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明军小儿,速速交出白银,饶你们不死!”
队长冷笑一声:“就凭你们这些残兵败将,也想夺取白银?做梦!”他对身旁的士兵道:“快,放信号弹,请求支援!”
一名士兵立刻取出信号弹,点燃后,信号弹拖着红色的烟雾,直冲云霄。
松平忠吉见状,脸色一变:“不好,明军有援兵!兄弟们,加快速度,冲上去,抢了白银就走!”
日军士兵听到命令,更加疯狂地朝着运输队冲来。明军士兵凭借盾阵,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双方激战在一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就在明军渐渐支撑不住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朱棣率领五千精锐,朝着黑松林疾驰而来。他勒马站在高处,看到战场上的情景,眼神一冷:“传令下去,全军冲锋,全歼来犯之敌!”
五千名明军士兵如潮水般冲向日军,手中的长枪和火铳齐发。日军士兵本就是强弩之末,面对明军的精锐,根本不堪一击。松平忠吉见大势已去,想要率军撤退,却被朱棣拦住。
“松平忠吉,你以为你还能走得了吗?”朱棣手持七星剑,冷冷地看着他。
松平忠吉知道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但他作为德川家康的副将,又怎能轻易投降?他挥舞着长刀,朝着朱棣冲来:“明军小儿,我跟你拼了!”
朱棣眼神一凛,不闪不避,手中的七星剑快速挥舞,与松平忠吉战在一起。几个回合下来,松平忠吉渐渐体力不支,露出了破绽。朱棣抓住机会,一剑刺穿了松平忠吉的胸膛。
松平忠吉倒在地上,临死前,他看着远处的石见山,眼中充满了不甘。
日军士兵见将领战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朱棣率领士兵,清理完战场后,来到运输队前。队长连忙上前,抱拳道:“多谢殿下及时赶到,否则,这批白银恐怕就被日军抢走了。”
朱棣点了点头,道:“辛苦你们了。传令下去,加快速度,将白银运往海边,尽快装船运往南京。另外,加强运输队的护卫力量,防止日军再次袭扰。”
“是,殿下!”队长躬身应道。
回到石见山的营地后,朱棣立刻召集张玉和朱能。他将日军袭扰运输队的事情告诉两人,沉声道:“德川家康已经知道了银矿的事,接下来,他们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张玉,你加强矿场和运输线的防御,增派暗哨,确保白银运输安全;朱能,你率领五千精锐,在石见山周围巡逻,清剿附近的日军残部,防止他们再次袭扰。”
“末将领命!”两人躬身应道。
朱棣又道:“另外,派去佐渡岛的斥候,有消息了吗?”
张玉道:“还没有。佐渡岛防守严密,日军盘查甚严,咱们的斥候还没找到机会潜入岛上。”
朱棣眉头微蹙:“再等等。佐渡岛银矿对咱们来说至关重要,必须尽快摸清情况。告诉斥候,务必小心,不要暴露身份。”
“是,殿下!”张玉应道。
与此同时,福冈城的港口内,渡海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八十艘战船和一百五十艘民船整齐地排列在港口,船上装满了粮草、淡水和武器。徐达站在城楼上,看着整装待发的军队,心中充满了信心。他对身旁的徐辉祖道:“明日,咱们便率军渡海,进攻本州!”
徐辉祖点了点头,道:“父亲放心,儿臣已经准备好了。水军将士们士气高涨,定能一举攻克本州!”
徐达看着远方的海面,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场渡海之战,将会是征日之战中最关键的一战。只要攻克本州,占领京都,就能彻底征服日本,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此时的京都,德川家康正坐在府邸内,看着手中的战报。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充满了焦虑。明军即将渡海进攻本州,石见山的银矿又无法夺取,日本的命运,似乎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大人,明军明日就要渡海了,咱们该怎么办?”松平忠吉战死的消息传来,副将们都慌了神。
德川家康沉默片刻,道:“传我命令,召集本州所有大名,即刻前往京都议事。另外,加强本州南部的防御,派重兵把守冈山、广岛等地,绝不能让明军登陆本州!”
“是,大人!”将领们齐声应道。
德川家康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面对强大的明军,日本想要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作为日本的实际掌权者,必须全力以赴,与明军一战到底。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投降!
http://www.c8e.cc/48526/3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