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海上力量建设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农民将军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红色莫斯科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东汉不三国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江南的梅雨季刚过,太仓卫的造船厂就蒸腾起新的热气。朱亮祖踩着满地刨花走进船坞时,正撞见老工匠周达把一根楠木桅杆竖起来,榫卯接口处嵌着圈铜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将军您看,”周达的手在铜片上抹了把,露出底下的刻度,“这是按《武备志》里的法子,每尺刻道线,遇着风暴能测倾斜度,比波斯人的铅锤准三成。”船坞尽头的棚子里,二十个水师新兵正围着艘小战船拆解,船头的龙纹被凿下来,换了块铁皮蒙着。“这是‘破风船’的改型,”百户张赫蹲在船底,用粉笔画着水道,“原来的舱底太浅,现在加深两尺,能装十门佛郎机炮。上次在波斯湾遇着海盗,就是吃了船太轻的亏。”他说话时,个波斯水手正往船舷上钉木板,木板上用波斯文写着“平安”,是他女儿刻的——这水手去年跟着明军船队来的,现在已是水师里的“活海图”。
朱元璋派来的监造官李希颜午后到的,他没穿官服,只揣着本《海岛算经》,在码头转悠时被群孩子围住。孩子们手里拿着贝壳,正用中原算术算“几个贝壳换颗糖”,其中个戴头巾的小姑娘是阿拉伯商人的女儿,算得最快,算盘珠子打得比谁都响。“先生您看,”小姑娘举着贝壳,“三艘船运三百斤香料,每艘船装多少?用‘除法’是不是这样?”她在沙地上画的除号,竟和李希颜书上的一模一样。
傍晚的风带来海潮气时,朱亮祖登上刚下水的“镇海号”。甲板上,吴祯正和个威尼斯商人比画着什么,商人手里的海图上,红海被画成条蓝色的绸带,旁边注着行拉丁文:“此处季风与大明海道相合”。吴祯转身时,朱亮祖看见他腰间挂着个罗盘,盘面刻着天干地支,指针却指着块波斯蓝宝石——是上次海战中缴获的,据说能镇住风浪。
“泉州港那边送来了新铸的炮,”吴祯指着船尾的炮位,“按沐将军的信,西亚的堡垒多在悬崖上,得把炮口抬高两寸。工匠们加了齿轮,现在能像调琵琶弦那样拧着升。”他说着拧了把轮盘,炮身果然缓缓抬起,齿轮转动的声音里,竟混着个孩子的笑声——是那个阿拉伯小姑娘,正趴在舷边,把贝壳串成的链子往锚链上挂。
夜色降临时,船坞的灯笼都亮了。周达带着徒弟给“镇海号”刷桐油,油刷过的船板上,映出天上的星子,像撒了把碎银。李希颜站在码头,听见水师士兵在用波斯语喊号子,调子却和江南的船歌差不离。远处的海平面上,艘商船正驶进来,桅杆上挂着明旗和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两旗并排飘着,在风里轻轻撞着。
“听说那船上有位法兰克工匠,”吴祯递给朱亮祖个望远镜,“带了图纸,说想看看咱们的龙骨怎么拼接。”望远镜里,商船的甲板上堆着些奇怪的铁件,商人正用汉语喊:“这是制镜的法子,能把远处的船看得像在眼前!”朱亮祖调焦时,忽然看见船舷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个波斯水手,正指着天上的北斗,给法兰克工匠讲“勺柄指东,春天就来”。
船坞的铁匠铺突然响起锤声,是在赶制新的锚链。火星溅在水面上,像落了场金雨。朱亮祖想起朱元璋的话:“海不是墙,是路。”他摸了摸“镇海号”的栏杆,栏杆上刚刻好的“海晏河清”四个字,还带着新木的清香。远处,小姑娘的贝壳链被风吹得叮当响,和齿轮转动的声音、锤声、远处的船鸣,凑成了支奇怪的歌。
吴祯忽然笑了,指着水里的倒影:“你看,咱们的船影里,漂着半个月亮。”朱亮祖低头,果然见水面上,船影和月影叠在起,像艘船载着月亮在走。这时,泉州港的信鸽飞来了,信纸上写着:“硫磺已装船,与威尼斯的玻璃匠同来,可造透光的炮镜。”
灯笼的光落在信上,朱亮祖忽然觉得,这船板上的星子,和西亚沙漠里的星子,说不定真的照着同条路。周达的徒弟不知何时学会了句波斯语,正哼着:“海风吹过的地方,石头都会开花。”油刷在船板上擦过,把这句哼唧声也浸了进去,成了船的一部分。
http://www.c8e.cc/48526/3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