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军事演练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南京城外的校场,晨雾还未散尽,已被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划破。三万明军列阵而立,甲胄在微光中泛着冷光,长矛如林,旌旗猎猎。朱元璋一身戎装,腰悬“天子剑”,站在点将台中央,目光扫过阵列,落在最前方的骑兵方阵上——那是徐达亲自训练的“破阵营”,清一色的河套战马,骑士们脸上涂着赭石色油彩,甲胄上嵌着黄铜护心镜。

  “徐达,”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雾气,“今日演练,按实战来。”

  徐达抱拳应诺,转身对身旁的副将傅友德道:“传令下去,‘敌情’按昨日议定的来——假设倭寇袭扰浙江沿海,勾结当地乱民,占了三座县城,且有战船百艘泊于港口。”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记住,要让弟兄们觉得,对面就是真刀真枪的敌人。”

  傅友德领命而去,校场两侧的号角声骤然响起,三短一长,是“敌袭警报”的信号。骑兵方阵率先动了,马蹄踏碎晨露,如黑色潮水般涌向左侧的模拟战场——那里用帆布搭出了三座“县城”,城墙是竹编的,却刷了灰泥,看着与真城墙一般无二。

  “弓箭手准备!”骑兵统领常遇春扯着嗓子喊,他的枣红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骑士们纷纷取下背上的角弓,箭矢搭在弦上,随着马阵推进,箭头始终瞄准“县城”的垛口。

  与此同时,右翼的火器营正在装填弹药。黑火药的硫磺味混着水汽弥漫开来,神机营千户沐英蹲在“佛郎机炮”后,用尺量着炮口与“县城”的距离:“标尺抬高三分,风向东南,修正半寸!”几个炮手齐声应和,转动炮身的齿轮,炮口微微上扬。

  “轰!”第一发炮弹射出,带着尖锐的呼啸,正中“县城”的箭楼。帆布炸裂,竹骨飞溅,围观的将士发出一阵低呼。沐英却皱眉道:“偏了,落弹点比预计近了两丈——火药填多了,下次减一成。”

  点将台上,朱元璋指着那座“受损”的“县城”问:“李文忠,若你是守将,此时该如何应对?”

  李文忠上前一步,他刚从日本驻军调回,甲胄上还沾着海沙:“回陛下,当立刻派斥候探明敌军主力,同时收缩防线,固守待援。倭寇善近战,不宜出城硬拼。”

  “说得好。”朱元璋点头,“但若是援军三日不到呢?”

  “那就得用‘疲敌计’。”李文忠答得干脆,“夜里派小队袭扰,白天用火器守,耗到他们粮尽。”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在日本平户港对付倭寇那样,他们船上的淡水最多撑五日。”

  朱元璋没再接话,目光转向校场另一侧的“港口”——那里停泊着二十艘仿制的倭船,帆布上画着狰狞的鬼脸。俞通海正指挥水师操练,他的旗舰“镇海号”升起了红色信号旗,十艘“蜈蚣船”立刻列成“雁形阵”,船头的撞角闪着寒光。

  “放火箭!”俞通海一声令下,船上的弓箭手射出带着火油的箭矢,“倭船”的帆布瞬间燃起火焰。他站在船舷边,指着起火的“倭船”对儿子俞通源道:“记住,对付倭船,先烧帆,断他们的机动性,再用撞角破船——去年在朝鲜海峡,咱们就是这么把李成桂的船队打残的。”

  俞通源刚满十八岁,脸膛被海风刮得黝黑,手里紧握着父亲给的望远镜:“爹,您看左翼,他们的‘小船’想绕后!”

  果然,几艘模拟倭人的小快船正贴着芦苇荡穿行,试图偷袭“镇海号”。俞通海冷笑一声,升起蓝色信号旗,两艘“苍山船”立刻脱离大阵,像游鱼般钻进芦苇荡,船头的佛郎机炮“砰砰”作响,很快,小快船的帆布便一个个栽进水里。

  “这是倭寇的老把戏,”俞通海拍着儿子的肩,“以为仗着船小灵活就能占便宜,却不知咱们的苍山船更灵活。”

  此时,左侧的“县城”已被骑兵围住,常遇春正组织攻城。他让人抬来云梯,自己则提着长枪,第一个攀上云梯。模拟的“守城军”泼下沸水(其实是染了颜色的冷水),常遇春侧身避开,枪尖一挑,竟把一个“守城卒”挑下了城头。

  “动作太慢!”他在城头吼道,“真打起来,这时候你的脑袋已经掉了!”被挑下来的士兵爬起来,红着脸归队——他们都是从日本驻军抽调的新兵,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演练。

  徐达骑马过来,看着城头上的常遇春,扬声道:“老常,留几座房子给火器营练手!”

  常遇春大笑:“给你留西城墙,够你们炸三次的!”

  片刻后,火器营的“大将军炮”运了过来,炮口对准西城墙。沐英亲自点燃引信,引线“滋滋”燃烧,猛地喷出火光,炮弹呼啸着砸在城墙上,整面竹编城墙轰然倒塌,扬起漫天烟尘。

  “好!”点将台上爆发出喝彩,朱元璋却眉头微蹙:“烟尘太大,看不清城内情况——沐英,下次用‘开花弹’,破片杀伤,不用这么大动静。”

  沐英在烟尘里高声应道:“遵旨!”

  演练持续到正午,当最后一艘“倭船”被撞沉,常遇春也攻占了第三座“县城”,校场上的鼓声才停歇下来。将士们汗流浃背,甲胄上沾满泥污,却没人敢懈怠,依旧列队站着。

  朱元璋走下点将台,穿过阵列。经过骑兵方阵时,他停在一个年轻骑士面前——那骑士的手臂被“守城卒”的刀划伤了,血顺着甲缝渗出来,却依旧挺直着腰。

  “叫什么名字?”朱元璋问。

  “回陛下,末将王二牛,来自日本驻军。”骑士声音有些发颤,却没低头。

  “伤得重吗?”

  “不重!还能再攀三次云梯!”

  朱元璋笑了,拍了拍他的肩:“好小子,赏你一壶好酒。”他转向全体将士,声音陡然提高,“今日演练,有优有劣——优在敢拼,劣在协同!常遇春的骑兵冲得太急,忘了等火器营;沐英的炮打得准,却没给步兵留冲锋时间!”

  他从腰间解下天子剑,剑身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记住,咱们是大明的军队,不是散兵游勇!倭寇、乱民、不服王化的蛮夷,都可能是敌人。下次再练,朕要看到的是‘一体’——步骑协同,水陆呼应,像人的手足一样,动一处而全身皆应!”

  将士们齐声呐喊:“遵陛下令!”

  喊声震得雾气散尽,阳光洒满校场,照在甲胄上,反射出金色的光。徐达望着朱元璋的背影,忽然对傅友德道:“陛下这是在练‘天下兵’啊——不只是防倭寇,怕是还要……”

  傅友德懂他的意思,看向南方——那里,安南的叛乱刚平,而更遥远的西域,帖木儿帝国的使者还在南京城等着觐见。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傅友德低声道,“咱们这些当将军的,就得让弟兄们知道,刀要磨利,胆要练壮,才能护得住这大明的万里江山。”

  校场边缘,几个从日本、安南调来的降兵正看得发呆。其中一个曾是倭寇小头目,此刻脸色苍白——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骑兵的冲击力、火器的威力、还有那股子整齐划一的气势,比他见过的任何大名私兵都可怕。

  “这就是大明的军威……”他喃喃自语,忽然明白,为何那些反抗大明的势力,最终都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夕阳西下时,演练才结束。将士们扛着兵器回营,歌声此起彼伏——有的唱家乡小调,有的唱新编的军歌,其中一首传遍了整个校场:“铁甲映日红,长枪指苍穹,守我大明土,护我汉家农……”

  歌声里,朱元璋登上城楼,望着归营的军队,又望向远方的海平面。海风带着咸腥味吹来,他握紧了腰间的剑——这把剑,不仅要斩倭寇,要平叛乱,还要为大明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

  而在校场的角落,沐英正在记录今日的演练数据:“佛郎机炮射程修正值、骑兵冲锋与火器装填的时间差、水师信号旗的传递效率……”他写得认真,字迹里透着一股劲——这是要把每一次演练都变成实战的预演,让每一个数字都成为将来取胜的底气。

  夜色渐浓,军营里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大地上的星子。一场演练结束了,但属于大明军队的磨砺,才刚刚开始。
  http://www.c8e.cc/48526/3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